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佳音专利>正文

化学试验用试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30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1:21
化学试验用试管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在进行化学试验时不方便使用,对试验造成延误、影响试验效率及准确性等问题;其包括架体,架体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网格、中网格和下网格,上网格和中网格上均布有多个上下对应的大网孔,下网格上开设有多个与大网孔对应的小网孔,下网格上竖直滑动设置有多个与大网孔位置对应的支撑块,小网孔开设在支撑块上,构成小网孔位置高低可调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通过转动手柄可以控制试管架内底部的高度,从而使得试管上端出现高度不统一的情况,从而方便对试管进行取放,能够加快化学试验的进程,减少了试管架的投入,既节约了有限的试验台的空间,又加快了试验的速度,提高了试验效率。

Test tube frame for chemical test

Test tube rack for chemical experiment, effectively solve the existing equipment is not convenient to use in the chemical test, cause delay, test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test; it comprises a frame body, a grid, grid and grid connected between the frame body, the Internet has a corresponding mesh uniform grid and on the gri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rresponding mesh small mesh grid on the vertical slid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rresponding with the location of the mesh support block, a small mesh opened on the supporting block structure, the position of small mesh is adjustabl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ingenious design, can be controlled by rotating the handle tube frame bottom in height, so that the tube appears on the top height is not the cas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aking and putting tube, can accelerate the chemical test The process reduces the input of the test tube frame, not only saves the space of the limited test bench, but also speeds up the test speed,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学试验用试管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试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化学试验用试管架。
技术介绍
在理科生的学习中,化学是一门必修课,而学习化学最好的手段莫过于做化学试验,通过试验的方式能够更加深刻的记忆所学习的内容,在做化学试验时,由于经常需要使用试管,所以试管架是每个试验台都必备的试验设备,现有的试管架一般为固定的整体,分为上中下三层网格,试管放入网格孔内,最下层的网格孔直径小于试管的直径,最下层的网格将试管支撑住,使其固定在试管架内。在实际的使用时,由于试管架是固定的,而试管的长度很多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进行较为大型的化学试验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试管,在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时,想要准确的取出需要的试管,是十分麻烦的,现在大都是将试管按照试验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在使用过后将空的试管放入另外一个准备好的试管架内,试验台上的空间有限,在上面放置两个试管架占据了大量的空间,不利于试验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试管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化学试验用试管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在进行化学试验时不方便使用,对试验造成延误、影响试验效率及准确性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架体,架体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网格、中网格和下网格,上网格和中网格上均布有多个上下对应的大网孔,下网格上开设有多个与大网孔对应的小网孔,下网格上竖直滑动设置有多个与大网孔位置对应的支撑块,小网孔开设在支撑块上,构成小网孔位置高低可调的结构;架体之间设有位于下网格下方的控制箱,控制箱内设有多个凸轮轴,凸轮轴横向转动固定在架体上,凸轮轴上开设有多个与小网孔位置对应的凹槽,凹槽绕凸轮轴一周且深度相同,凹槽内放置有可在凹槽内滚动的滑轮,支撑块经支撑杆连接滑轮,凸轮轴转动时支撑块在重力作用下随凸轮轴的外轮廓线在下网格内上下滑动;凸轮轴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的外轮廓线完全相同,第一凸轮轴右端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凸轮轴右端设有与第一齿轮位置对应的第三齿轮,第二凸轮轴右端还设有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位置均不对应的第四齿轮,其中的一个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之间设有固定在控制箱内且分别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架体上设有伸入控制箱内的手柄,手柄伸入控制箱内一端固定有第七齿轮,手柄可在架体上滑动构成第七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啮合、与第四齿轮啮合以及与第五齿轮及第六齿轮同时啮合的结构;控制箱底部滑动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下方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轮,构成多个第一凸轮轴或第二凸轮轴同时转动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通过转动手柄可以控制试管架内底部的高度,从而使得试管上端出现高度不统一的情况,从而方便对试管进行取放,能够加快化学试验的进程,减少了试管架的投入,既节约了有限的试验台的空间,又加快了试验的速度,提高了试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试管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手柄、第一凸轮轴和第二凸轮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手柄和第一凸轮轴的连接结构正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齿条的滑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凸轮轴俯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凸轮轴仰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凸轮轴的左视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图8中A-A的剖视示意图(即第一凸轮曲面的外轮廓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图8中B-B的剖视示意图(即第二凸轮曲面的外轮廓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手柄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由图1-图12可知,本专利技术包括架体1,架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网格2、中网格3和下网格4,上网格2和中网格3上均布有多个上下对应的大网孔5,下网格4上开设有多个与大网孔5对应的小网孔6,下网格4上竖直滑动设置有多个与大网孔5位置对应的支撑块7,小网孔6开设在支撑块7上,构成小网孔6位置高低可调的结构;架体1之间设有位于下网格4下方的控制箱8,控制箱8内设有多个凸轮轴9,凸轮轴9横向转动固定在架体1上,凸轮轴9上开设有多个与小网孔6位置对应的凹槽10,凹槽10绕凸轮轴9一周且深度相同,凹槽10内放置有可在凹槽10内滚动的滑轮11,支撑块7经支撑杆12连接滑轮11,凸轮轴9转动时支撑块7在重力作用下随凸轮轴9的外轮廓线在下网格4内上下滑动;凸轮轴9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凸轮轴901和第二凸轮轴902,第一凸轮轴901和第二凸轮轴902的外轮廓线完全相同,第一凸轮轴901右端设有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第二凸轮轴902右端设有与第一齿轮13位置对应的第三齿轮15,第二凸轮轴902右端还设有与第一齿轮13及第二齿轮14位置均不对应的第四齿轮16,其中的一个第一凸轮轴901和第二凸轮轴902之间设有固定在控制箱8内且分别与第一齿轮13及第二齿轮14啮合的第五齿轮17和第六齿轮18,架体1上设有伸入控制箱8内的手柄19,手柄19伸入控制箱8内一端固定有第七齿轮20,手柄19可在架体1上滑动构成第七齿轮20分别与第六齿轮18啮合、与第四齿轮16啮合以及与第五齿轮17及第三齿轮15同时啮合的结构;控制箱8底部滑动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二齿轮14和第四齿轮16下方的第一齿条21和第二齿条22,构成多个第一凸轮轴901或第二凸轮轴902同时转动的结构。所述的第一齿条21为倒T型,第一齿条21经滑轨23滑动固定在控制箱8底部。所述的第二齿条22为倒T型,第二齿条22经滑轨23滑动固定在控制箱8底部。所述的架体1上设有位于手柄19外侧的定位槽24,手柄19内设有伸出手柄19外部的定位头25,定位头25与定位槽24配合构成手柄19固定在架体1上的结构。所述的手柄19内设有连接定位头25的卡块26,构成定位头25伸出手柄19位置固定的结构,卡块26经弹簧27固定在手柄19内,构成弹簧27始终将定位头25顶出手柄19外部的结构。所述的凸轮轴9从外廓线的顶点开始等分为四个部分,凸轮轴9从一端开始间隔设置有第一凸轮曲面28和第二凸轮曲面29,第一凸轮曲面28的四个部分依次为第一外凸面2801、第一内凹面2802、第二外凸面2803和第二内凹面2804,第二凸轮曲面29的四个部分依次为第三外凸面2901、第三内凹面2902、第四内凹面2903和第四外凸面2904。所述的凹槽10包括第一凹槽1001和第二凹槽1002,第一凹槽1001和第二凹槽1002分别设置在第一凸轮曲面28和第二凸轮曲面29上。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凸轮轴9的初始位置与图9中所示位置相同,即第一比分与第二部分的交点位于最顶端,当需要取放的试管位于第一凸轮轴901的上方时,推动手柄19,使得第七齿轮20与第五齿轮17与第三齿轮15同时啮合,顺时针转动手柄19,第五齿轮17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3即第一凸轮轴901顺时针转动,第一凸轮轴901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凸轮轴901上凹槽10与滑轮11的接触点位于第一外凸面2801或第三外凸面2901上,使得第一凸轮轴901上方的试管向上移动,此时,第三齿轮15在第七齿轮20的带动下逆时针带动第二凸轮轴902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化学试验用试管架

【技术保护点】
化学试验用试管架,包括架体(1),架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网格(2)、中网格(3)和下网格(4),上网格(2)和中网格(3)上均布有多个上下对应的大网孔(5),下网格(4)上开设有多个与大网孔(5)对应的小网孔(6),其特征在于,下网格(4)上竖直滑动设置有多个与大网孔(5)位置对应的支撑块(7),小网孔(6)开设在支撑块(7)上,构成小网孔(6)位置高低可调的结构;架体(1)之间设有位于下网格(4)下方的控制箱(8),控制箱(8)内设有多个凸轮轴(9),凸轮轴(9)横向转动固定在架体(1)上,凸轮轴(9)上开设有多个与小网孔(6)位置对应的凹槽(10),凹槽(10)绕凸轮轴(9)一周且深度相同,凹槽(10)内放置有可在凹槽(10)内滚动的滑轮(11),支撑块(7)经支撑杆(12)连接滑轮(11),凸轮轴(9)转动时支撑块(7)在重力作用下随凸轮轴(9)的外轮廓线在下网格(4)内上下滑动;凸轮轴(9)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凸轮轴(901)和第二凸轮轴(902),第一凸轮轴(901)和第二凸轮轴(902)的外轮廓线完全相同,第一凸轮轴(901)右端设有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第二凸轮轴(902)右端设有与第一齿轮(13)位置对应的第三齿轮(15),第二凸轮轴(902)右端还设有与第一齿轮(13)及第二齿轮(14)位置均不对应的第四齿轮(16),其中的一个第一凸轮轴(901)和第二凸轮轴(902)之间设有固定在控制箱(8)内且分别与第一齿轮(13)及第二齿轮(14)啮合的第五齿轮(17)和第六齿轮(18),架体(1)上设有伸入控制箱(8)内的手柄(19),手柄(19)伸入控制箱(8)内一端固定有第七齿轮(20),手柄(19)可在架体(1)上滑动构成第七齿轮(20)分别与第六齿轮(18)啮合、与第四齿轮(16)啮合以及与第五齿轮(17)及第三齿轮(15)同时啮合的结构;控制箱(8)底部滑动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二齿轮(14)和第四齿轮(16)下方的第一齿条(21)和第二齿条(22),构成多个第一凸轮轴(901)或第二凸轮轴(902)同时转动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化学试验用试管架,包括架体(1),架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上网格(2)、中网格(3)和下网格(4),上网格(2)和中网格(3)上均布有多个上下对应的大网孔(5),下网格(4)上开设有多个与大网孔(5)对应的小网孔(6),其特征在于,下网格(4)上竖直滑动设置有多个与大网孔(5)位置对应的支撑块(7),小网孔(6)开设在支撑块(7)上,构成小网孔(6)位置高低可调的结构;架体(1)之间设有位于下网格(4)下方的控制箱(8),控制箱(8)内设有多个凸轮轴(9),凸轮轴(9)横向转动固定在架体(1)上,凸轮轴(9)上开设有多个与小网孔(6)位置对应的凹槽(10),凹槽(10)绕凸轮轴(9)一周且深度相同,凹槽(10)内放置有可在凹槽(10)内滚动的滑轮(11),支撑块(7)经支撑杆(12)连接滑轮(11),凸轮轴(9)转动时支撑块(7)在重力作用下随凸轮轴(9)的外轮廓线在下网格(4)内上下滑动;凸轮轴(9)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凸轮轴(901)和第二凸轮轴(902),第一凸轮轴(901)和第二凸轮轴(902)的外轮廓线完全相同,第一凸轮轴(901)右端设有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第二凸轮轴(902)右端设有与第一齿轮(13)位置对应的第三齿轮(15),第二凸轮轴(902)右端还设有与第一齿轮(13)及第二齿轮(14)位置均不对应的第四齿轮(16),其中的一个第一凸轮轴(901)和第二凸轮轴(902)之间设有固定在控制箱(8)内且分别与第一齿轮(13)及第二齿轮(14)啮合的第五齿轮(17)和第六齿轮(18),架体(1)上设有伸入控制箱(8)内的手柄(19),手柄(19)伸入控制箱(8)内一端固定有第七齿轮(20),手柄(19)可在架体(1)上滑动构成第七齿轮(20)分别与第六齿轮(18)啮合、与第四齿轮(16)啮合以及与第五齿轮(17)及第三齿轮(15)同时啮合的结构;控制箱(8)底部滑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音
申请(专利权)人:王佳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