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513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该装置由栽培槽和栽培面板构成,栽培面板为双层结构,置于栽培槽上;栽培面板上设有栽培杯孔,栽培网杯置于栽培杯孔上;所述的栽培网杯由杯托和杯网组成;所述的杯网为网状结构,网孔径小于红萍个体的平均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可实现不同品种(系)红萍的同时栽培,解决多品种(系)红萍同时保种、扩繁的问题,且轻简易行;可有效遮光,抑制营养液中藻类生长,为红萍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实现了红萍的密集培养;不仅节能,而且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作量,操作方便,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Germplasm intensive cultivation device of Azolla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Azolla germplasm resources intensive cultivation device, which is composed of cultivation groove and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panel panel which is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placed in the cultivation trough;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cup panel is provided with holes, the cultivation net cultivation cup cup is arranged in the hole; cultivation net cup comprising a cup holder and net composition; the cup network for the network structure,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net aperture is less than the individual azolla.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main advantages: it can realize different varieties (lines) of Hong Ping at the same time cultivation, solve many varieties (lines) Hong Ping at the same time, preservation, breeding, and simple and easy; shading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algae, nutrient solution, creat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Hong Ping;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nsive training Hong Ping; not only energy, but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reduce workload, convenient operation,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
本技术设计一种栽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红萍是蕨类植物,属满江红科,是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幼时呈绿色,生长迅速,常在水面上长成一片。绿色,秋后变红色,能进行光合作用;红萍常与有固氮作用的项圈藻共生气,繁殖很快,生于水田或湖沼中,我国东南和西南部均普遍分布。它可以作为水稻的优良绿肥,也可作鱼类和家畜的饲料,可提取有机化学原料。红萍富含动物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与氨基酸等,可为有机禽、畜、鱼生产提供廉价的饲料源;红萍在养殖过程中进行生物固氮,并可富集水稻植株不能直接利用微量的钾,使其成为有机绿色大米生产的天然氮、钾肥源;红萍具有富集金属离子的能力,在稻田中放养红萍,可以对重金属污染起降污作用,在养殖水体中放养,对养殖水体中NH3-N、TP的去除率超过30%;“稻-萍-鱼”利用模式可减少水田温室气体甲烷排放30%以上。生物圈二号是美国科学家建立的一个密闭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在众多的参试先锋植物里,红萍也名列其中。红萍可作为外太空开发的先行植物,近年来NASA将红萍列为建立好火星地面站的先锋作物。为提供生产和科研需要,养殖红萍需要保萍、扩繁,红萍种质资源保存现有茎尖组培、温室水培、网室土培三级保存体系。其中温室水培一般是将一种红萍放在一个封闭的盆子里培养,盛上营养液,一段时间后捞出红萍,倒掉旧营养液,换上新营养液,工作量大,而且一个盆子一次只能培养一个品种的红萍,效率低。红萍种类繁多,现有已达508个品系之多,如果多品种同时培养,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管理不便,工作量极其巨大,为生产和科研带来极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可用于温室水培,解决多品种(系)红萍同时保种、扩繁的问题,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便利。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由栽培槽和栽培面板构成,栽培面板为双层结构,置于栽培槽上;所述的栽培面板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栽培杯孔,栽培网杯置于栽培杯孔上。所述的栽培网杯由杯托和杯网组成;所述的杯网为网状结构,网孔径小于红萍个体的平均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的杯托采用PVC材料,厚度2-3mm,杯托形状外方内圆,外为正方形,边长85-90mm,内为圆形,直径75-80mm;杯托双层叠加使用,可用夹子固定,用于杯网的固定;所述的杯网为网状结构,网孔径小于1mm,优选0.1mm,可采用尼龙材料,用于阻断不同品种红萍的杂交。进一步的,所述的栽培杯孔直径为80mm,杯孔间距不少于10mm。进一步的,所述的栽培面板采用不透光材料,包括PVC材料,厚度20mm,两层面板的间距10-20mm。杯托和栽培面板采用不透光材料,并且栽培面板设置成双层结构,是为了适当遮光或荫蔽,抑制栽培槽营养液中藻类生长,更有利于红萍的生长,也为了使栽培网杯放得更稳,尽量减少不同品种红萍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的,所述的栽培槽高度为80-100cm,足够的水深深度保证红萍更好的生长。所述的栽培槽一端设有进液管,进液管从栽培槽上方穿过栽培面板延伸到栽培槽内部,进液管出口尽量接近栽培槽底部,与栽培槽底部的距离不少于10mm;栽培槽另一端设有回液管,回液管从栽培槽下方延伸到栽培槽内部,回液管入口与与下层面板高度一致,保证营养液不会溢出栽培槽;回液管入口位置高于进液管出口位置。进一步的,培养时,所述的栽培网杯置于栽培杯孔上,栽培网杯底部与栽培槽底部的距离为50mm,足够长的栽培网杯保证红萍根系生长有充足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的栽培槽中装有营养液,营养液可循环利用。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液管与营养液池的供液管道相连,所述的回液管与营养液池相连;盛放于营养液池中的营养液由水泵提高压力后,以一定的流量被抽取到供液管道中,然后由栽培槽的一端经进液管流入栽培槽内,供给生长于其中的红萍以养分、水分和根系呼吸所需的氧气;营养液经位于栽培槽的另一端的回液管流回营养液池。营养液在此栽培系统中,始终处于循环流动状态。采用控制营养液电导率(EC)和液位的办法管理营养液。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1)在一个栽培槽里,通过采用栽培网杯,即一个栽培网杯养殖一个品种的红萍,可实现不同品种(系)红萍的同时栽培,解决多品种(系)红萍同时保种、扩繁的问题,且轻简易行。(2)栽培面板采用不透光的PVC材料,可有效遮光,抑制营养液中藻类生长,为红萍生长创造有利条件。(3)杯网设计成较小孔径的网状结构,可有效阻断不同品种(系)红萍间的杂交,即使栽培过程中不同品种红萍紧挨着培养,也不会相互影响,有效实现了红萍的密集培养。(4)营养液可共享使用、循环使用。红萍培养时,营养液通过循环流动的方式供给,可保证不同品种(系)红萍的营养需求,不仅节能,而且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作量,操作方便,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5)采用本技术的栽培装置,可实现红萍种质资源的密集培养,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便利。附图说明:图1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示意图图2栽培面板示意图图3栽培网杯示意图图4栽培装置营养液流动示意图图中,1-栽培槽,2-栽培面板,3-栽培杯孔,4-栽培网杯,5-杯托,6-杯网,7-进液管,8-回液管,9-水泵,10-营养液池,11-供液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由栽培槽1和栽培面板2构成,栽培面板2为双层结构,分为上下两层,置于栽培槽1上。栽培面板2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栽培杯孔3,栽培网杯4置于栽培杯孔3上。栽培网杯4由杯托5和杯网6组成,杯网6为网状结构,网孔径小于红萍个体的平均直径。栽培网杯4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物理隔离。一般小叶满江红萍体宽0.3-1cm,卡州满江红萍体宽1.2-1.7cm,羽叶满江红萍体宽1-3cm。红萍萍体2×2cm,侧枝0.5-1cm,断裂后会长成萍体,侧枝上的茎尖也会长成萍体,大孢子果大于(内含一个大孢子,大孢子相当于卵子)1mm,小孢子果(内含多个小孢子,小孢子相当于精子)大于3-5mm,孢子离开孢子果无法成活,红萍品种之间杂交亲和力很差,且同时能产生大小孢子果的品种很少。红萍主要是通过侧枝断裂进行无性繁殖的,考虑到红萍芽体和孢子大小,杯网6选择小于红萍个体的平均直径或更小的尺寸,最好小于1mm。栽培槽1高度为80-100cm,足够的水深深度保证红萍生长有充足的养分、水分和根系呼吸所需的氧气。栽培杯孔3直径为80mm,杯孔间距不少于10mm,即用栽培网杯4培养红萍时,栽培网杯4间的距离最小可以达到10mm,可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空间实现密集培养。栽培面板2采用PVC材料,厚度20mm,两层面板的间距为10-20mm。栽培面板2采用不透光材料,并且栽培面板设置成双层结构,可适当遮光或荫蔽,抑制栽培槽1营养液中藻类生长,从而更有利于红萍的生长,也使栽培网杯4放得更稳,减少不同品种红萍间的相互影响。栽培网杯4的大小限制红萍的生长范围,当红萍长满栽培网杯4时,即可进行保种、扩繁。杯托5采用PVC材料,厚度2-3mm,杯托5形状外方内圆,外为正方形,边长85-90mm,内为圆形,直径75-80mm。杯网6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

【技术保护点】
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由栽培槽和栽培面板构成,栽培面板为双层结构,置于栽培槽上;所述的栽培面板上设有栽培杯孔,栽培网杯置于栽培杯孔上;所述的栽培网杯由杯托和杯网组成;所述的杯网为网状结构,网孔径小于红萍个体的平均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由栽培槽和栽培面板构成,栽培面板为双层结构,置于栽培槽上;所述的栽培面板上设有栽培杯孔,栽培网杯置于栽培杯孔上;所述的栽培网杯由杯托和杯网组成;所述的杯网为网状结构,网孔径小于红萍个体的平均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托厚度2-3mm,杯托形状外方内圆,外为正方形,边长85-90mm,内为圆形,直径75-80mm,杯托双层叠加使用,用夹子固定;所述的杯网为网状结构,网孔径小于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杯孔直径为80mm,杯孔间距不少于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面板为不透光材料,厚度20mm,两层面板的间距10-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萍种质资源密集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槽高度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斌张辉应朝阳徐国忠王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