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杉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503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蓝杉栽培装置,其结构包括:栽培柱筒内壁、栽培花盆口、栽培花盆上壳、上下壳连接圈、栽培花盆下壳、花盆托盘、托盘基座、栽培柱筒、泄水槽孔、栽培柱筒内底板,栽培柱筒内壁与栽培柱筒内底板通过栽培柱筒相连接,栽培花盆口与上下壳连接圈之间设有栽培花盆上壳,栽培花盆上壳与栽培花盆下壳通过上下壳连接圈活动连接,栽培花盆下壳安装于花盆托盘上方,花盆托盘与托盘基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下壳连接圈设有上壳连接槽圈、连接圈内壁、连接螺纹圈、下壳连接槽圈,实现了盆栽的便捷拆卸清洗,组装花盆的好处也可以零部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拆除,实现使用寿命延长,拆卸方便松土等栽培操作。

A plan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ue fir cultiv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cylinder wall, cultivation pot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pot shell,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connecting ring and cultivation flower pot shell, flowerpot tray, tray base, column tube, drainage hole, planting cultivation column tube bottom cultivation column wall with the cylinder bottom cultivation column connected by cultivation column tube, cultivation pot shel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hell and connected with pot cultivation circle, cultivation pot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through pot cultivation on the shell connecting ring is movably connected, cultivation flower pot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flowerpot tray above the flowerpot tray and the tray base.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on the connect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shell shell connecting groove ring, a connecting ring and a connecting thread inner ring and the lower shell connected with the groove ring, realizes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cleaning of the pot, the pot can also benefit the assembly The parts are replaced, the damaged parts are dismantled, the life span is prolonged, and the dismantling is conveni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杉栽培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蓝杉栽培装置,属于栽培花盆领域。
技术介绍
花盆,种花用的一种器皿,为口大底端小的倒圆台或倒棱台形状,种植花卉的花盆形式多样,大小不一,花卉生产者或养花人士可以根据花卉的特性和需要以及花盆的特点选用花盆,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320244285.4的一种阳台的植物栽培装置,由植物栽培装置、弯头接头、直接接头、堵头、导流管接头、滴灌装置、植物栽培装置的支架、植物栽植的位置口、滴灌管、导流管组成;将组装好的阳台植物栽培装置用支架与阳台的墙体连接为一体安装在阳台,其里面要添加陶土、混和土壤后,就可以种些蔬菜、花草;导流管接头的一头是连接导流管的接头,另一头可以由水管连接到一个储水器内,具有自动浇水的功能;这样的植物栽培装置很美观,还不占阳台地面的地方;因为结构牢固,也不会由于刮风等因素而造成花盆脱落摔下去的隐患;浇水也方便,不会造成水溢到处都是,人们如果外出长时间不在家,可以设置自动浇水时间、浇水量来浇灌,花草、蔬菜的就可以顺利成长,但现有技术栽培装置不可拆卸不方便花盆清理与植物松土灯栽培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蓝杉栽培装置,以解决不可拆卸不方便花盆清理与植物松土灯栽培操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蓝杉栽培装置,其结构包括:栽培柱筒内壁、栽培花盆口、栽培花盆上壳、上下壳连接圈、栽培花盆下壳、花盆托盘、托盘基座、栽培柱筒、泄水槽孔、栽培柱筒内底板,所述栽培柱筒内壁与栽培柱筒内底板通过栽培柱筒相连接,所述栽培花盆口与上下壳连接圈之间设有栽培花盆上壳,所述栽培花盆上壳与栽培花盆下壳通过上下壳连接圈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花盆下壳安装于花盆托盘上方,所述花盆托盘与托盘基座相连接,所述泄水槽孔安装于栽培柱筒内底板内部,所述栽培柱筒安装于栽培花盆上壳内部;所述上下壳连接圈设有上壳连接槽圈、连接圈内壁、连接螺纹圈、下壳连接槽圈,所述上壳连接槽圈与下壳连接槽圈之间设有连接螺纹圈,所述连接圈内壁与连接螺纹圈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柱筒由上壳槽内壁、栽培柱筒连接壁、栽培柱筒底板连接垫、栽培柱筒中通孔组成。进一步地,所述上壳槽内壁与栽培柱筒连接壁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柱筒连接壁与栽培柱筒底板连接垫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柱筒底板连接垫与栽培柱筒中通孔轴心共线。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壳连接圈为塑性材料,质地软,方便拆卸。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柱筒为塑性材料,质地软,方便栽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上下壳连接圈设有上壳连接槽圈、连接圈内壁、连接螺纹圈、下壳连接槽圈,实现了盆栽的便捷拆卸清洗,组装花盆的好处也可以零部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拆除,实现使用寿命延长,拆卸方便松土等栽培操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蓝杉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蓝杉栽培装置上下壳连接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蓝杉栽培装置栽培柱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栽培柱筒内壁-1、栽培花盆口-2、栽培花盆上壳-3、上下壳连接圈-4、栽培花盆下壳-5、花盆托盘-6、托盘基座-7、栽培柱筒-8、泄水槽孔-9、栽培柱筒内底板-10、上壳连接槽圈-400、连接圈内壁-401、连接螺纹圈-402、下壳连接槽圈-403、上壳槽内壁-800、栽培柱筒连接壁-801、栽培柱筒底板连接垫-802、栽培柱筒中通孔-80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蓝杉栽培装置:其结构包括:栽培柱筒内壁1、栽培花盆口2、栽培花盆上壳3、上下壳连接圈4、栽培花盆下壳5、花盆托盘6、托盘基座7、栽培柱筒8、泄水槽孔9、栽培柱筒内底板10,所述栽培柱筒内壁1与栽培柱筒内底板10通过栽培柱筒8相连接,所述栽培花盆口2与上下壳连接圈4之间设有栽培花盆上壳3,所述栽培花盆上壳3与栽培花盆下壳5通过上下壳连接圈4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花盆下壳5安装于花盆托盘6上方,所述花盆托盘6与托盘基座7相连接,所述泄水槽孔9安装于栽培柱筒内底板10内部,所述栽培柱筒8安装于栽培花盆上壳3内部;所述上下壳连接圈4设有上壳连接槽圈400、连接圈内壁401、连接螺纹圈402、下壳连接槽圈403,所述上壳连接槽圈400与下壳连接槽圈403之间设有连接螺纹圈402,所述连接圈内壁401与连接螺纹圈402相连接,所述栽培柱筒8由上壳槽内壁800、栽培柱筒连接壁801、栽培柱筒底板连接垫802、栽培柱筒中通孔803组成,所述上壳槽内壁800与栽培柱筒连接壁801相连接,所述栽培柱筒连接壁801与栽培柱筒底板连接垫802活动连接,所述栽培柱筒底板连接垫802与栽培柱筒中通孔803轴心共线,所述上下壳连接圈4为塑性材料,质地软,方便拆卸,所述栽培柱筒8为塑性材料,质地软,方便栽培。在蓝杉的栽培过程中,将蓝杉放入栽培花盆口2,放置在栽培柱筒内底板10上方,土壤与栽培柱筒内壁1贴合,栽种完成,定期浇水,水量过多时可以通过栽培柱筒8的泄水槽孔9排水流出,使土壤湿度保持均匀,不会出现烂根现象,当需要清洗花盆时,栽培花盆上壳3与栽培花盆下壳5同时反向旋转,从上下壳连接圈4分离出来,在栽培花盆上壳3的蓝杉先放置一旁,清洗栽培花盆下壳5,通过上下壳连接圈4达到盆栽的便捷拆卸清洗,组装花盆的好处也可以零部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拆除,实现使用寿命延长,拆卸方便松土等栽培操作。本技术所述的连接螺纹圈402是在圆柱或圆锥母体表面上制出的螺旋线形的、具有特定截面的连续凸起部分。本技术的栽培柱筒内壁1、栽培花盆口2、栽培花盆上壳3、上下壳连接圈4、栽培花盆下壳5、花盆托盘6、托盘基座7、栽培柱筒8、泄水槽孔9、栽培柱筒内底板10、上壳连接槽圈400、连接圈内壁401、连接螺纹圈402、下壳连接槽圈403、上壳槽内壁800、栽培柱筒连接壁801、栽培柱筒底板连接垫802、栽培柱筒中通孔80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不可拆卸不方便花盆清理与植物松土灯栽培操作,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达到盆栽的便捷拆卸清洗,组装花盆的好处也可以零部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拆除,实现使用寿命延长,拆卸方便松土等栽培操作,具体如下所述:所述上壳连接槽圈400与下壳连接槽圈403之间设有连接螺纹圈402,所述连接圈内壁401与连接螺纹圈402相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蓝杉栽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蓝杉栽培装置,其结构包括:栽培柱筒内壁(1)、栽培花盆口(2)、栽培花盆上壳(3)、上下壳连接圈(4)、栽培花盆下壳(5)、花盆托盘(6)、托盘基座(7)、栽培柱筒(8)、泄水槽孔(9)、栽培柱筒内底板(10),所述栽培柱筒内壁(1)与栽培柱筒内底板(10)通过栽培柱筒(8)相连接,所述栽培花盆口(2)与上下壳连接圈(4)之间设有栽培花盆上壳(3),所述栽培花盆上壳(3)与栽培花盆下壳(5)通过上下壳连接圈(4)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花盆下壳(5)安装于花盆托盘(6)上方,所述花盆托盘(6)与托盘基座(7)相连接,所述泄水槽孔(9)安装于栽培柱筒内底板(10)内部,所述栽培柱筒(8)安装于栽培花盆上壳(3)内部;所述上下壳连接圈(4)设有上壳连接槽圈(400)、连接圈内壁(401)、连接螺纹圈(402)、下壳连接槽圈(403),所述上壳连接槽圈(400)与下壳连接槽圈(403)之间设有连接螺纹圈(402),所述连接圈内壁(401)与 连接螺纹圈(40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杉栽培装置,其结构包括:栽培柱筒内壁(1)、栽培花盆口(2)、栽培花盆上壳(3)、上下壳连接圈(4)、栽培花盆下壳(5)、花盆托盘(6)、托盘基座(7)、栽培柱筒(8)、泄水槽孔(9)、栽培柱筒内底板(10),所述栽培柱筒内壁(1)与栽培柱筒内底板(10)通过栽培柱筒(8)相连接,所述栽培花盆口(2)与上下壳连接圈(4)之间设有栽培花盆上壳(3),所述栽培花盆上壳(3)与栽培花盆下壳(5)通过上下壳连接圈(4)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花盆下壳(5)安装于花盆托盘(6)上方,所述花盆托盘(6)与托盘基座(7)相连接,所述泄水槽孔(9)安装于栽培柱筒内底板(10)内部,所述栽培柱筒(8)安装于栽培花盆上壳(3)内部;所述上下壳连接圈(4)设有上壳连接槽圈(400)、连接圈内壁(40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宇金山尚群松王法铮叶景丰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林场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