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黎明专利>正文

一种灌浆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25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灌浆塞技术领域的一种灌浆塞,包括灌浆塞主体,所述灌浆塞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的顶部设置有多孔管接座,所述多孔管接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手,所述多孔管接座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报警器,与现有的灌浆塞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的灌浆塞基础上增加了接触感应器和报警器,当出现溢流时,溢流而出的浆料会通过回浆管排出,而在排出的过程中接触感应器对溢流而出的浆料进行感应,并传递给报警器,报警器进行工作,进而使得报警器对操作人员进行提醒,操作人员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减小了操作难度。

A grouting plu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outing plug plug grout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grouting plug body, the top of the grouting plu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sher, the top of the washer is provided with a porous tube socket, the porous pipe on both sides of the seat are provided with a handle, the porous tube top seat the right side is provided with the alarm,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grouting plu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the utility model can increase the contact sensors and alarms in the existing grouting plug on the basis when there is overflow, overflow out of the slurry through the return pipe to discharge, and discharge process of slurry in contact out of the overflow of the sensor by induction, and passed to the alarm, alarm, alarm and made to remind the operator, operator timely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then the difficulty of operation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浆塞
本技术涉及灌浆塞
,具体为一种灌浆塞。
技术介绍
灌浆是将灌浆材料灌入地层,通过灌浆材料的渗透、扩散、胶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防止地层变形和进行混凝土建筑物补修的一种技术。在矿井开采、隧道与地下结构建设和水利水电帷幕止水工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灌浆。具体的灌浆步骤一般包括,预钻一灌浆孔,然后将灌浆管深入所述灌浆孔,灌浆材料通过所述灌浆管灌入地层;灌浆孔的直径一般大于灌浆管的管径,在灌浆过程中,灌浆材料很容易从灌浆孔与灌浆管外壁之间的空隙回流溢出,因此在工程上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堵塞,而现有的灌浆塞大多未设置溢浆报警装置,需要通过人员自己进行观察,这样增加了操作难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灌浆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浆塞,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灌浆塞大多未设置溢浆报警装置,需要通过人员自己进行观察,这样增加了操作难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浆塞,包括灌浆塞主体,所述灌浆塞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的顶部设置有多孔管接座,所述多孔管接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手,所述多孔管接座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报警器,所述多孔管接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气管,且右侧进气管位于报警器的左侧,两组所述进气管的底部均伸入灌浆塞主体两侧壁的内腔,所述进气管的底部伸入端底部设置有分气座,左侧所述分气座的左侧和右侧分气座的右侧均通过导气管连接膨胀橡胶套,所述多孔管接座的顶部中心处插接有灌浆管,且灌浆管的底部贯穿灌浆塞主体的内腔,所述灌浆管底部伸入端设置有固定架,且左侧固定架的左侧和右侧固定架的右侧分别与灌浆塞主体的内腔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多孔管接座的顶部设置有回浆管,且回浆管位于灌浆管和左侧进气管之间,所述回浆管的底部与灌浆塞主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回浆管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接触感应器,所述接触感应器电性连接报警器。优选的,所述提手的外壁设置有防滑螺纹。优选的,所述膨胀橡胶套为相同结构的八组,且八组膨胀橡胶套对称排布在灌浆塞主体的左右两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灌浆塞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在现有的灌浆塞基础上增加了接触感应器和报警器,当出现溢流时,溢流而出的浆料会通过回浆管排出,而在排出的过程中接触感应器对溢流而出的浆料进行感应,并传递给报警器,报警器进行工作,进而使得报警器对操作人员进行提醒,操作人员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减小了操作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灌浆塞主体、2垫圈、3多孔管接座、4提手、5报警器、6进气管、7分气座、8膨胀橡胶套、9灌浆管、10固定架、11回浆管、12接触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灌浆塞,包括灌浆塞主体1,灌浆塞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垫圈2,垫圈2的顶部设置有多孔管接座3,多孔管接座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手4,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报警器5,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气管6,且右侧进气管6位于报警器5的左侧,两组进气管6的底部均伸入灌浆塞主体1两侧壁的内腔,进气管6的底部伸入端底部设置有分气座7,左侧分气座7的左侧和右侧分气座7的右侧均通过导气管连接膨胀橡胶套8,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中心处插接有灌浆管9,且灌浆管9的底部贯穿灌浆塞主体1的内腔,灌浆管9底部伸入端设置有固定架10,且左侧固定架10的左侧和右侧固定架10的右侧分别与灌浆塞主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相连接,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设置有回浆管11,且回浆管11位于灌浆管9和左侧进气管6之间,回浆管11的底部与灌浆塞主体1的内腔相连通,回浆管11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接触感应器12,接触感应器12电性连接报警器5。其中,提手4的外壁设置有防滑螺纹,防滑螺纹增加提手4的摩擦力,便于进行提拿,膨胀橡胶套8为相同结构的八组,且八组膨胀橡胶套8对称排布在灌浆塞主体1的左右两侧壁上。工作原理:本技术的灌浆塞在进行使用时,先将灌浆塞主体1插接进底层中,再通过进气管6向分气座7中输送气体,分气座7对输送的气体进行分配,使其均匀的分布进每组膨胀橡胶套8中,膨胀橡胶套8发生膨胀,进而使得灌浆塞主体1与地层之间连接更加紧密,浆料通过灌浆管9向地层中进行输送,而固定架10对灌浆管9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灌浆管9在进行输浆时发生晃动,若发生溢浆时,多余的浆料先进入到灌浆塞主体1内腔中,再进入到回浆管11中,回浆管11中的接触感应器12进行工作,并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报警器,报警器5进行工作,进而使得报警器5对操作人员进行提醒,操作人员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减小了操作难度,工作完成时可以通过提手4将灌浆塞主体1提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灌浆塞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浆塞,包括灌浆塞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塞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垫圈(2),所述垫圈(2)的顶部设置有多孔管接座(3),所述多孔管接座(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手(4),所述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报警器(5),所述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气管(6),且右侧进气管(6)位于报警器(5)的左侧,两组所述进气管(6)的底部均伸入灌浆塞主体(1)两侧壁的内腔,所述进气管(6)的底部伸入端底部设置有分气座(7),左侧所述分气座(7)的左侧和右侧分气座(7)的右侧均通过导气管连接膨胀橡胶套(8),所述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中心处插接有灌浆管(9),且灌浆管(9)的底部贯穿灌浆塞主体(1)的内腔,所述灌浆管(9)底部伸入端设置有固定架(10),且左侧固定架(10)的左侧和右侧固定架(10)的右侧分别与灌浆塞主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设置有回浆管(11),且回浆管(11)位于灌浆管(9)和左侧进气管(6)之间,所述回浆管(11)的底部与灌浆塞主体(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回浆管(11)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接触感应器(12),所述接触感应器(12)电性连接报警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浆塞,包括灌浆塞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塞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垫圈(2),所述垫圈(2)的顶部设置有多孔管接座(3),所述多孔管接座(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手(4),所述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报警器(5),所述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进气管(6),且右侧进气管(6)位于报警器(5)的左侧,两组所述进气管(6)的底部均伸入灌浆塞主体(1)两侧壁的内腔,所述进气管(6)的底部伸入端底部设置有分气座(7),左侧所述分气座(7)的左侧和右侧分气座(7)的右侧均通过导气管连接膨胀橡胶套(8),所述多孔管接座(3)的顶部中心处插接有灌浆管(9),且灌浆管(9)的底部贯穿灌浆塞主体(1)的内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黎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