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90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9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所述建筑本体的顶部设有输水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建筑本体的前侧设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支撑板、二级支撑板、电机、限位杆,所述一级支撑板设置于建筑本体的顶部左端,所述二级支撑板设置于建筑本体的顶部右端,所述一级支撑板和二级支撑板的前端均延伸至建筑本体的前侧,所述建筑本体前壁底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三级支撑板,所述电机设置于一级支撑板的顶部,该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不仅可以对幕墙进行冲洗,将幕墙上灰尘去除,而且还可以通过硬毛刷对幕墙进行擦洗,将幕墙上较牢固冲洗不下来的灰尘擦除,使幕墙清洗更加干净。

An intelligent building structure for dust removal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specially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dust building structure,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supply device and a drying device, the building in the front of the body with dust removal device, the dust removal device including a support plate, a support plate, two motor, a limiting rod, the top left the level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building body, the two suppor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end of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body, wherein the front end of a supporting plate and two support plates are extended to the front of the body building, the building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level three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 plate, wherein the motor is arranged on a support plate,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tructure can not only dust on the curtain wall to flush the curtain wall on dust removal, but also through hard brush of curtain wall Scrub, the dust on the curtain wall can not be washed down, so that the curtain wall cleaning more cl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多数智能化建筑,其外面都是由透明的玻璃幕墙组成,在空气环境比较差的城市,玻璃幕墙表面容易脏污,需要工作人员高空作业,对建筑上的幕墙进行清洗,这样清洗方式对工作人员来说非常危险,现在需要一种能够比较安全的清洗方式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清洗,因此申请号为201620766749.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建筑结构”,通过喷头组件对幕墙表面进行冲洗,将幕墙上的脏污冲掉,但是该专利只是对幕墙进行冲洗而没有擦洗功能,一些较牢固的脏污无法彻底清除,经水冲洗后,幕墙上残留水珠,不及时干燥容易再次吸附灰尘,因此急需一种带有擦洗功能的智能化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不仅可以对幕墙进行冲洗,将幕墙上灰尘去除,而且还可以通过硬毛刷对幕墙进行擦洗,将幕墙上较牢固冲洗不下来的灰尘擦除,使幕墙清洗更加干净。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上沿其高度方向上布有多层幕墙,所述建筑本体的顶部设有输水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建筑本体的前侧设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支撑板、二级支撑板、电机、限位杆,所述一级支撑板设置于建筑本体的顶部左端,所述二级支撑板设置于建筑本体的顶部右端,所述一级支撑板和二级支撑板的前端均延伸至建筑本体的前侧,所述建筑本体前壁底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三级支撑板,所述电机设置于一级支撑板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从一级支撑板内穿出至一级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和限位杆均设置于建筑本体的前侧,所述螺杆的底部与建筑本体左端的三级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二级支撑板的底部通过限位杆与建筑本体右端的三级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右端可滑动的套于限位杆上,所述移动板的后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中心线与建筑本体前壁垂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前后端均从通孔内穿出,且导杆可以在通孔内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板的后侧设有呈等腰梯形结构的刷杆,且刷杆的前壁宽度大于后壁的宽度,所述刷杆的前壁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刷杆和移动板之间的导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与移动板的后壁连接,所述弹簧的后端与刷杆的前壁连接,所述刷杆的后壁上通过魔术贴连接有海绵,所述海绵与幕墙接触。进一步的,所述输水装置包括储水箱、一级出水管,所述储水箱设置于一级支撑板和二级支撑板之间的建筑本体顶部,所述一级出水管设置于移动板的顶部,且一级出水管通过铁丝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一级出水管的后壁上均布有多个喷水嘴,所述储水箱的右侧壁底部连通有二级出水管,所述二级出水管上设有抽水泵,所述二级出水管远离储水箱的一端连通有出水软管,所述出水软管与一级出水管的右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干燥装置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置于二级支撑板的顶部,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与一级出水管连通,所述出风管上设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除尘装置的设置,可以在喷水嘴向幕墙喷水冲洗过程中同时对幕墙进行擦洗,海绵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始终与幕墙接触,并且对幕墙产生压力,从而将幕墙上较牢固不能冲洗掉的灰尘脏污擦除,使幕墙清洗的更加干净;2、本专利技术通过鼓风机向出风管内吹入空气,然后经出水软管、一级出水管和喷水嘴向幕墙吹入空气,起到对幕墙干燥的功能,避免幕墙清洗后因残留水珠而容易吸附灰尘,提高幕墙的洁净度。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附图1中移动板和刷杆连接的后视图;图3为附图2的右视图。其中:1、建筑本体;2、螺杆;3、幕墙;4、移动板;5、一级支撑板;6、电机;7、一级出水管;8、储水箱;9、抽水泵;10、二级出水管;11、出风管;12、鼓风机;13、二级支撑板;14、出水软管;15、刷杆;16、喷水嘴;17、限位杆;18、三级支撑板;19、导杆;20、弹簧;21、海绵。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首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本体1,所述建筑本体1上沿其高度方向上布有多层幕墙3,所述建筑本体1的顶部设有输水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建筑本体1的前侧设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支撑板5、二级支撑板13、电机6、限位杆17,所述一级支撑板5设置于建筑本体1的顶部左端,所述二级支撑板13设置于建筑本体1的顶部右端,所述一级支撑板5和二级支撑板13的前端均延伸至建筑本体1的前侧,所述建筑本体1前壁底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三级支撑板18,所述电机6设置于一级支撑板5的顶部,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从一级支撑板5内穿出至一级支撑板5的下方,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上设有螺杆2,所述螺杆2和限位杆17均设置于建筑本体1的前侧,所述螺杆2的底部与建筑本体1左端的三级支撑板18转动连接,所述二级支撑板13的底部通过限位杆17与建筑本体1右端的三级支撑板18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2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的右端可滑动的套于限位杆17上,所述移动板4的后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中心线与建筑本体1前壁垂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导杆19,所述导杆19的前后端均从通孔内穿出,且导杆19可以在通孔内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板4的后侧设有呈等腰梯形结构的刷杆15,且刷杆15的前壁宽度大于后壁的宽度,所述刷杆15的前壁与导杆19固定连接,所述刷杆15和移动板4之间的导杆19上套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前端与移动板4的后壁连接,所述弹簧20的后端与刷杆15的前壁连接,所述刷杆15的后壁上通过魔术贴连接有海绵21,所述海绵21与幕墙3接触。所述输水装置包括储水箱8、一级出水管7,所述储水箱8设置于一级支撑板5和二级支撑板13之间的建筑本体1顶部,所述一级出水管7设置于移动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上沿其高度方向上布有多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的顶部设有输水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建筑本体的前侧设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支撑板、二级支撑板、电机、限位杆,所述一级支撑板设置于建筑本体的顶部左端,所述二级支撑板设置于建筑本体的顶部右端,所述一级支撑板和二级支撑板的前端均延伸至建筑本体的前侧,所述建筑本体前壁底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三级支撑板,所述电机设置于一级支撑板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从一级支撑板内穿出至一级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和限位杆均设置于建筑本体的前侧,所述螺杆的底部与建筑本体左端的三级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二级支撑板的底部通过限位杆与建筑本体右端的三级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右端可滑动的套于限位杆上,所述移动板的后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中心线与建筑本体前壁垂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前后端均从通孔内穿出,且导杆可以在通孔内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板的后侧设有呈等腰梯形结构的刷杆,且刷杆的前壁宽度大于后壁的宽度,所述刷杆的前壁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刷杆和移动板之间的导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与移动板的后壁连接,所述弹簧的后端与刷杆的前壁连接,所述刷杆的后壁上通过魔术贴连接有海绵,所述海绵与幕墙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除尘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上沿其高度方向上布有多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的顶部设有输水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建筑本体的前侧设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一级支撑板、二级支撑板、电机、限位杆,所述一级支撑板设置于建筑本体的顶部左端,所述二级支撑板设置于建筑本体的顶部右端,所述一级支撑板和二级支撑板的前端均延伸至建筑本体的前侧,所述建筑本体前壁底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三级支撑板,所述电机设置于一级支撑板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从一级支撑板内穿出至一级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和限位杆均设置于建筑本体的前侧,所述螺杆的底部与建筑本体左端的三级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二级支撑板的底部通过限位杆与建筑本体右端的三级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右端可滑动的套于限位杆上,所述移动板的后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中心线与建筑本体前壁垂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前后端均从通孔内穿出,且导杆可以在通孔内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板的后侧设有呈等腰梯形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秋王泽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子伟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