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培珠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5627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清水管、过滤芯、澄清池、扶手、箱体、电控箱、连接端口、侧握手、清水箱、清水箱底部桁架、澄清池底部支架、清水出口管、中和罐、抽水管、水泵底板、第一水泵、连接水管、第二水泵、回水管、抽水泵、连接管、变径管、循环装置、测试罐、中和装置,中和装置安装在中和罐内部并与澄清池通过清水出口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与其他的废水处理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循环装置,回收利用测试水,节约资源,也减少测试没有回收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多次过滤测试水,减少测试水的杂质,水室不会存在积水对下次测试造成影响,搅拌机构加速中和反应,避免中和剂加入过量。

A recycling treatment system for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applied to the recycle system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water pipe, filter, clarifier, handrail, box, control box, connection port side, shaking hands, water tank, water tank bottom truss, clarifier bottom bracket, water outlet pipe, tank, pump tube, and water pump, water pump, the first floor connecting pipe, second water pump, a water return pipe, a water pump, a connecting pipe, reducing pipe, circulating device, test tank, and device, and device installed in the neutralization tank internal and clarifier connected through the water outlet pipe, the invention and other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increase of circulation test device, recycling water, save resources, reduce pollution test no recovery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multiple filter test water, reduce impurities test water, water room The presence of water will affect the next test, and the stirring mechanism accelerates the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to avoid excessive neutral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是环境保护国策的重要内容,火力发电厂是工业用水大户,节约发电厂的工业废水,减少废水排放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火力发电厂的排放废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冲灰、冲渣的废水,一部分为工业总排废水,工业总排废水是多种废水的混合水,采用适当的废水处理工艺,将工业废水回收利用,在确保达到要求的水质标准的前提下,使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达到最小,达到企业工业废水相对“零排放”的目的,现在各国对于水质污染和水的浪费,都采取了很多措施,石油化工企业对于水量和水质要求都很高,只有经过反渗透工业污水处理后产水电导率<10μS/cm,经过处理后的产水电导率<5μS/cm甚至更低,装置反渗透膜可以进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在循环水系统中,水垢是由过饱和的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水中溶解有各种盐类,如碳酸氢盐、碳酸盐、氯化物、硅酸盐等,其中以溶解的碳酸氢盐如Ca(HCO3)2.MgHCO3)2最不稳定,极容易分解生成碳酸盐,因此,当冷却水中溶解的碳酸氢盐较多时,水流通过换热器表面,特别是温度较高的表面,就会受热分解;水中溶有磷酸盐与钙离子时,也将产生磷酸钙的沉淀;碳酸钙和Ca3(PO4)2等均属难溶解度与一般的盐类还不同,其溶解度不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换热器传热表面上,这些难溶性盐很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而水中结晶,尤其当水流速度小或传热面较粗糙时,这些结晶沉淀物就会沉积在传热表面上,形成通常所称的水垢,由于这些水垢结晶致密,比较坚硬,又称之为硬垢,常见的水垢成分为: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镁盐,硅酸盐,化学制水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原设计经中和后直排浦阳江,现改为在工业污水泵出口处另接一路至炉底液下泵池,管道采用衬塑钢管,废水不再作酸碱中和,直接作为冲渣水的补充水,这样既可节省酸碱的耗量,又可以改善一部分灰渣的碱性成分,对冲渣管道的防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320806051.4的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主要由依次相连的集水池、生化池以及污泥池组成,所述的生化池为供污泥沉淀的曝气装置,在集水池上设有废水进口,在生化池上则设有出水口,所述的生化池为由生物选择区、兼氧区以及主反应区组成的一体反应池,在兼氧区以及主反应区的底部设有氧气入口,在主反应区的底部还设有供污泥回流至生物选择区的污泥回流管,该专利技术是一种集反应、沉淀、排水等功能于一体的废水处理系统,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还具有管理简单、运行可靠、结构紧凑、建设成本低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食品废水、制药废水的治理,且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实用性强,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回收利用测试水,以及过滤测试水中的杂质,造成管道堵塞,水室容易积水,对下一次测试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以解决不能回收利用测试水,以及过滤测试水中的杂质,造成管道堵塞,水室容易积水,对下一次测试造成影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清水管、过滤芯、澄清池、扶手、箱体、电控箱、连接端口、侧握手、清水箱、清水箱底部桁架、澄清池底部支架、清水出口管、中和罐、抽水管、水泵底板、第一水泵、连接水管、第二水泵、回水管、抽水泵、连接管、变径管、循环装置、测试罐、中和装置。所述的中和装置安装在中和罐内部并与澄清池通过清水出口管连通,所述的中和罐位于澄清池左侧,所述的澄清池安装在箱体内部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澄清池内部安装有两根以上的过滤芯,所述的箱体右侧垂直焊接有扶手,所述的箱体底端焊接有底部支架,所述的箱体侧面装设有两个侧握手,所述的底部支架底部上放置着两个清水箱并且所述的清水箱与澄清池采用清水管机械连接,所述的清水管设有四根并且平均安装在清水箱上,所述的电控箱位于底部支架的右侧,所述的电控箱侧面装设有连接端口,所述的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抽水泵与电控箱的连接端口用电线连接,所述的中和罐和第一水泵通过抽水管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用水泵底板固定在地面,所述的第一水泵和测试罐用连接水管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与测试罐底端相通,所述的循环装置与测试罐机械连接,所述的循环装置与连接管通过变径管机械连接,所述的连接管与抽水泵机械连接,所述的抽水泵和澄清池用回水管连通。所述的循环装置设有压力计、上盖、循环罐体、凹口、水室、罐体支脚、第一进水管、下回流管、出水管、水阀、把手、上流出管、按扣、过滤网,所述的按扣设有两个以上并且不规则焊接在上盖顶面,所述的上盖顶端面装设有压力计,所述的压力计与水室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内部设有水室,所述的水室和循环罐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回流管和上流出管焊接在一起构成一个U型循环管道,所述的U型循环管道两端都与水室连通,所述的上流出管左端固定安装有水阀,所述的水阀顶部装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和水阀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还垂直设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和变径管紧紧嵌套在一起,所述的循环罐体的中间部位固定设有凹口,所述的凹口和循环罐体为模具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上盖和循环罐体顶端的开口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进水管一端与循环罐体底部相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另一端与所述的测试罐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嵌于循环罐体内壁的凹槽里。进一步地,所述的清水箱的底部设有清水箱底部桁架。进一步地,所述的底部支架由两根以上的的钢管焊接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网为软钢丝互相交叉而成并且两端设有弯钩。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回流管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的把手为U型结构并且表面镌刻有螺纹。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回流管为L型结构且竖直端全部在水室。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芯为圆柱形,也是PP滤芯也叫做PP熔喷滤芯,主要由聚丙烯超细纤维热熔缠结制成,纤维在空间随机形成三维微孔结构,维孔孔径沿滤液流向呈梯度分布,集表面、深层、精精过滤于一体,可截留不同粒径的杂质。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和装置设有电机、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旋转轴、中和室、布水器、第二进水管、罐体、中和剂入口;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机和旋转轴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旋转轴另一段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所述的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为两块以上的弧形叶片互相叠加焊接而成,所述的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和旋转轴垂直焊接,所述的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位于中和室中央,所述的中和室设于所述的罐体内部,所述的罐体和中和室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布水器和第二进水管相通,所述的布水器安装在中和室底部,所述的中和剂入口位于罐体上部并与中和室相通,所述的第二进水管和清水出口管相通。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在工业废水处理的过程,原水进入PH池进行PH值调整,让废水能够被回收,调整后的PH值与中性差为.-.,调整后的水进入反应池内部,加入化学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在絮凝池内的凝絮沉淀,抽取上层清水进入澄清池进行清水再次沉淀,下层淤泥进入浓缩池,后被脱水机脱水制成泥饼运走,上层清水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清水管(1)、过滤芯(2)、澄清池(3)、扶手(4)、箱体(5)、电控箱(6)、连接端口(7)、侧握手(8)、清水箱(9)、清水箱底部桁架(10)、澄清池底部支架(11)、清水出口管(12)、中和罐(13)、抽水管(14)、水泵底板(15)、第一水泵(16)、连接水管(17)、第二水泵(18)、回水管(19)、抽水泵(20)、连接管(21)、变径管(22)、循环装置(23)、测试罐(24)、中和装置(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装置(25)安装在中和罐(13)内部并与澄清池(3)通过清水出口管(12)连通,所述的中和罐(13)位于澄清池(3)左侧,所述的澄清池(3)安装在箱体(5)内部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澄清池(3)内部安装有两根以上的过滤芯(2),所述的箱体(5)右侧垂直焊接有扶手(4),所述的箱体(5)底端焊接有底部支架(11),所述的箱体(5)侧面装设有两个侧握手(8),所述的底部支架(11)底部上放置着两个清水箱(9)并且所述的清水箱(9)与澄清池(3)采用清水管(1)机械连接,所述的清水管(1)设有四根并且平均安装在清水箱(9)上,所述的电控箱(6)位于底部支架(11)的右侧,所述的电控箱(6)侧面装设有连接端口(7),所述的第一水泵(16)、第二水泵(18)、抽水泵(20)与电控箱(6)的连接端口(7)用电线连接,所述的中和罐(13)和第一水泵(16)通过抽水管(1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16)用水泵底板(15)固定在地面,所述的第一水泵(16)和测试罐(24)用连接水管(17)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18)与测试罐(24)底端相通,所述的循环装置(23)与测试罐(24)机械连接,所述的循环装置(23)与连接管(21)通过变径管(22)机械连接,所述的连接管(21)与抽水泵(20)机械连接,所述的抽水泵(20)和澄清池(3)用回水管(19)连通;所述的循环装置(23)设有压力计(231)、上盖(232)、循环罐体(233)、凹口(234)、水室(235)、罐体支脚(236)、第一进水管(237)、下回流管(238)、出水管(239)、水阀(2310)、把手(2311)、上流出管(2312)、按扣(2313)、过滤网(2314);所述的按扣(2313)设有两个以上并且不规则焊接在上盖(232)顶面,所述的上盖(232)顶端面装设有压力计(231),所述的压力计(231)与水室(235)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233)内部设有水室(235),所述的水室(235)和循环罐体(2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回流管(238)和上流出管(2312)焊接在一起构成一个U型循环管道,所述的U型循环管道两端都与水室(235)连通,所述的上流出管(2312)左端固定安装有水阀(2310),所述的水阀(2310)顶部装设有把手(2311),所述的把手(2311)和水阀(2310)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239)还垂直设有出水管(239),所述的出水管(239)和变径管(22)紧紧嵌套在一起,所述的循环罐体(233)的中间部位固定设有凹口(234),所述的凹口(234)和循环罐体(233)为模具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上盖(232)和循环罐体(233)顶端的开口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37)一端与循环罐体(233)底部相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37)另一端与所述的测试罐(24)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233)的内部设有过滤网(2314),所述的过滤网(2314)嵌于循环罐体(233)内壁的凹槽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清水管(1)、过滤芯(2)、澄清池(3)、扶手(4)、箱体(5)、电控箱(6)、连接端口(7)、侧握手(8)、清水箱(9)、清水箱底部桁架(10)、澄清池底部支架(11)、清水出口管(12)、中和罐(13)、抽水管(14)、水泵底板(15)、第一水泵(16)、连接水管(17)、第二水泵(18)、回水管(19)、抽水泵(20)、连接管(21)、变径管(22)、循环装置(23)、测试罐(24)、中和装置(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装置(25)安装在中和罐(13)内部并与澄清池(3)通过清水出口管(12)连通,所述的中和罐(13)位于澄清池(3)左侧,所述的澄清池(3)安装在箱体(5)内部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澄清池(3)内部安装有两根以上的过滤芯(2),所述的箱体(5)右侧垂直焊接有扶手(4),所述的箱体(5)底端焊接有底部支架(11),所述的箱体(5)侧面装设有两个侧握手(8),所述的底部支架(11)底部上放置着两个清水箱(9)并且所述的清水箱(9)与澄清池(3)采用清水管(1)机械连接,所述的清水管(1)设有四根并且平均安装在清水箱(9)上,所述的电控箱(6)位于底部支架(11)的右侧,所述的电控箱(6)侧面装设有连接端口(7),所述的第一水泵(16)、第二水泵(18)、抽水泵(20)与电控箱(6)的连接端口(7)用电线连接,所述的中和罐(13)和第一水泵(16)通过抽水管(1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16)用水泵底板(15)固定在地面,所述的第一水泵(16)和测试罐(24)用连接水管(17)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18)与测试罐(24)底端相通,所述的循环装置(23)与测试罐(24)机械连接,所述的循环装置(23)与连接管(21)通过变径管(22)机械连接,所述的连接管(21)与抽水泵(20)机械连接,所述的抽水泵(20)和澄清池(3)用回水管(19)连通;所述的循环装置(23)设有压力计(231)、上盖(232)、循环罐体(233)、凹口(234)、水室(235)、罐体支脚(236)、第一进水管(237)、下回流管(238)、出水管(239)、水阀(2310)、把手(2311)、上流出管(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珠
申请(专利权)人:刘培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