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汉春专利>正文

沿岸海底土及水质的改善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19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沿岸养殖渔场的污染海底土及水质的改善剂,具体地说,对长期养殖引起的养殖场周围沿岸水域的酸性海底土,布洒“海底土及水质的改善剂”,改善成碱性土质,恢复污染沿岸渔场的生产能力,并消灭污染海经常发生的赤潮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底土及水质的改善剂,其特征是对上述污染沿岸水域海底的海底土布洒由以氧化镁和钙为主成分的白云石(dolomite,浓度范围内的碱性为pH8.0~8.1)与生石灰、消石灰及贝粉等石灰类物质混合得到的水质及海底土改善剂,中和后使沿岸水域的海水和海底土适合于生物生长,恢复碱性土质,改善水质和海底土环境,使其适合于水生生物的繁殖,并消灭频频发生的赤潮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沿岸海底土及水质的改善剂,即以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及专利技术人在2001年7月4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1-0039825号的标题为“沿岸海底土及水质的改善剂”为基础,考虑到其所含成分“黄土”因资源枯竭趋势不能按时对所需地域顺利提供,并且新发现了对海底土及海水质的净化功能比黄土优秀的以氧化镁和钙为主成分的碱性白云石(dolomite,浓度范围内的碱性为pH 8.0~8.1),新改进专利技术了以白云石代替黄土的沿岸海底土及水质的改善剂。该改善剂布洒在污染沿海,可中和已酸性化的海底土及水质,将其还原为碱性土质,恢复污染沿岸渔场的生产能力,并在白云石中混合生石灰、消石灰及贝粉等石灰物质,防止频频发生的赤潮现象。但,使用黄土的土质改善方法需要大量的黄土,而且改善效果只能保持1~2年,且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在发生赤潮时,只使用黄土,而且需使用大量黄土才能消灭赤潮,即需要布洒大量黄土,而黄土为酸性物质,增大黄土的布洒量时,pH下降到6.8,使海底土变为酸性,黄土的粘性特点使分解的黄土微粒(粒子大小为0.002~0.005mm)混合到海底土中时,在海底土表面形成粘膜层,妨碍海底表面的水渗透,切断供氧,因此海底土的厌氧促进酸性化,造成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及专利技术人在2001年7月4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1-0039825号中提出的含黄土的海底土及水质改善剂,其使用量为只含黄土的改善剂的使用量的1/20,并且在改善剂中混合30~50%的黄土是为了防止改善剂的主成分---生石灰和消石灰布洒到水中时沉淀到海底土表面产生硬化现象。但,新提出的以白云石为碱性物质,与生石灰和消石灰混合作为改善剂时,其使用量是黄土使用量的1/2,改善剂中白云石的含量为20~30%,也会增大碱性,因此可防止生石灰和消石灰硬化现象,同时提高赤潮消灭效果。另外,以往以黄土为主成分的海底土及水质的改善剂,因黄土的资源枯竭趋势,黄土的分布根据地域不同而不同,因此存在不能按时顺利地提供黄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特征是将以氧化镁和钙为主成分的白云石(dolomite,浓度范围内的碱性为pH 8.0~8.1)与生石灰、消石灰和贝粉等石灰物质混合制造改善剂。白云石的主成分氧化镁具有在水中吸附其他物质的性质,因此白云石溶解在海水中时,溶出镁离子,吸附、凝集并破坏赤潮生物细胞。海水的平均pH是7.5以上,白云石溶解于海水时海水的pH是8.0以上,上升为碱性,阻止海水的酸性化,而且白云石与生石灰或消石灰混合时,上升为强碱性,由此防止赤潮,提高海底土改善效果。生石灰(CaO)是白色无定形物质,是由碳酸钙煅烧制备。生石灰放置在空气中时,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形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而且与水作用产生高热,并形成氢氧化钙,水的pH上升为强碱性。消石灰是生石灰与水作用得到的白色粉末,消石灰的水溶液叫做石灰水,pH为强碱性,但比生石灰的碱性低。贝粉以X射线灰质分析法进行成分分析的结果,98%以上为钙,具有类似于生石灰的分子结构。贝粉投入海水中时,与海水中的镁离子反应,粒子的表面形成粘性的氢氧化镁吸收层,并凝集沉淀,对海水和海底土供给钙,由此保持pH8.0以上的碱性。另外,在生石灰、消石灰、白云石以及贝粉等中含有的钙,抑制海底土及海水中磷、铁等的溶出,消除硫化氢,并有力防止因绿藻类、蓝藻类、硅藻类、鞭毛藻类等产生的赤潮。特别是,沿岸海底土中含有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污染沿岸海底土中无机磷的含量多,而有机磷因难分解,很少溶解在水中,相反无机磷容易溶解在水中,成为富营养化的很大原因。无机磷与黄土的主成分铁、铝结合,形成Fe-P,Al-P,与石灰类物质结合,形成Ca-P等。Fe-P,Al-P在好氧性环境下安全,而在无氧气的厌氧性环境下以游离磷状态溶出水中。Ca-P相对来说与氧气存在无关,有钙时,结合成Ca-P状态,因此水中布洒石灰类改善剂或使用海底土改善剂,可提高水中和海底土中钙的含量,由此减少水中的磷,预先防止赤潮发生。另外,钙多时,置换铁,大部分形成Fe(OH)3,可除去海水中游离铁和海底土中溶出的铁,可消除“赤潮生物增植促进物质”,由此抑制赤潮生物的增殖。具有如上效果的白云石与石灰类物质---生石灰、消石灰及贝粉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可改善海底土和水质而对沿岸水生生物无害。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试验水槽中布洒黄土后的赤潮生物生存量比较试验图。图2表示试验水槽中布洒的黄土混合浓度的比较试验pH图。图3表示试验水槽中布洒生石灰后的赤潮生物生存量图。图4表示试验水槽中布洒的生石灰混合浓度的pH图。图5表示试验水槽中布洒消石灰后的赤潮生物生存量图。图6表示试验水槽中布洒的消石灰混合浓度的pH图。图7表示试验水槽中布洒白云石和生石灰混合物后的赤潮生物生存量图。图8表示试验水槽中布洒的白云石和生石灰混合物混合浓度的pH图。图9表示试验水槽中布洒的白云石和消石灰混合物混合浓度的pH图。将30~50重量%的白云石和50~70重量%的破碎成2mm以下大小粒子的贝粉进行混合、熟化得到的“海底土及水质改善剂”,使用于海底土化学需氧量(COD)为10mg/g-dry以下的优质海底土,并使用于需要再降低海底土化学需氧量(COD)来提高水生生物资源量的沿岸水域。将30~50重量%的白云石和0~30重量%的破碎成2mm以下大小粒子的贝粉以及30~60重量%的消石灰进行混合、熟化得到的“海底土及水质改善剂”,使用于海底土化学需氧量(COD)为10~19mg/g-dry的海底土,使用目的为把生存有有用低级生物,但资源量减少的海底土的化学需氧量(COD)降低到5mg/g-dry以下,恢复生产能力。另外,绿藻类、硅藻类等引起的无毒性赤潮生物大量产生时,上述贝粉的粒子大小改为1mm以下的小粒子,将0~30重量%的贝粉、30~50重量%的白云石和30~60重量%的消石灰进行混合并布洒,由此有效消灭无毒性赤潮。将30~50重量%的白云石和0~30重量%的破碎成2mm以下大小粒子的贝粉以及30~60重量%的生石灰进行混合、熟化得到的“海底土及水质改善剂”,使用于海底土化学需氧量(COD)上升为20mg/g-dry以上,且不能生存有用低级生物并且生产能力极低的水域,使海底土化学需氧量(COD)降低到5mg/g-dry以下,恢复生产能力并消除海水的恶臭。蓝藻类和Cochlodinium等黄色鞭毛藻类引起的毒性赤潮生物发生时,上述贝粉的粒子大小改为1mm以下的小粒子,将0~30重量%的贝粉、30~50重量%的白云石和30~60重量%的消石灰进行混合并布洒,由此有效消灭赤潮。如上所述,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海底土及水质改善剂,可得到海底土化学需氧量(COD)为5mg/g-dry以下的碱性优质土,消灭赤潮生物,保持良好水质,改善海底土和水质的环境。上述使用白云石和石灰类物质的赤潮生物消灭试验如图1至图9所示。1、赤潮生物试剂及试验水槽将溶解有大韩民国全罗南道丽水市突山邑栗林里海上发生的Cochlodinium赤潮生物的海水,搬到实验室,放入25L(44cm×3cm×5cm)的试验水槽。2、试验方法用于赤潮生物消灭试验的物质是白云石、生石灰和消石灰,比较试验中使用黄土,比较消灭效果,吸附、凝集、分解和沉降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沿岸海底土及水质的改善剂,其特征在于是由30~50重量%的白云石和50~70重量%的粒子大小为2mm以下的贝粉进行混合、熟化而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汉春
申请(专利权)人:梁汉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