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基站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4754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基站天线,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底座、第一巴伦至第四巴伦、第一半波振子至第四半波振子。第一辐射臂至第八辐射臂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底座上的投影为正方形。第一、第四、第五及第八辐射臂均连接有第一加载结构。第二、第三、第六及第七辐射臂均连接有第二加载结构。第一加载段朝向远离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加载段朝向第一辐射臂至第八辐射臂构成的平面中心方向延伸设置。第三加载段朝向远离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第四加载段朝向底座方向延伸设置。上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体积小,高低频振子间互耦影响小,交叉极化比性能及辐射性能较好。

Dual polarized radiation unit and dual polarized base station antenn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ual polarization radiating element and dual polarized base station antenna, dual polarization radia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base, first Baron and fourth Baron, the first half wave oscillator to fourth half wave oscillator. The first radiating arm to the eighth radiating arm is located on the same plane, and the projection on the base is square. The first, the fourth, the fifth and the eight radiating arm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oading structure. The second, third, sixth and seven radial arms are connected with second loading structures. The first loading section is extended toward the direction far away from the base, and the second loading section extends toward the plane center direction composed of the first radiating arm to the eighth radiating arm. The third loading section is extended toward the direction far away from the base, and the fourth loading section is extended toward the base direction. The dual polarized radiation unit has small volume, small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high and low frequency oscillators, better cross polarization ratio and better radiation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基站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基站天线。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双频双极化基站天线主要采用高低频辐射单元共轴排布方式,且由N个低频辐射单元与2N个高频辐射单元组成。高频辐射单元设置在相邻的低频辐射单元之间,且每个低频辐射单元之中还内嵌一高频辐射单元。然而,放置在相邻的低频辐射单元之间的高频振子与低频辐射单元的辐射臂距离过近,导致低频辐射单元与高频振子互相耦合,造成双频双极化基站天线中的高、低频天线方向图的恶化,双频双极化基站天线的辐射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基站天线,它能够减小体积,并能够降低高低频振子间的互耦影响,辐射性能良好。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于装设在反射板上;第一巴伦、第二巴伦、第三巴伦及第四巴伦,所述第一巴伦的一端、所述第二巴伦的一端、所述第三巴伦的一端及所述第四巴伦的一端均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一巴伦、所述第二巴伦、所述第三巴伦及所述第四巴伦绕所述底座等间隔布置;第一半波振子、第二半波振子、第三半波振子及第四半波振子,所述第一半波振子、所述第二半波振子、所述第三半波振子及所述第四半波振子绕所述底座的中心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半波振子连接,所述第二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波振子连接,所述第三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半波振子连接,所述第四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半波振子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辐射臂与第二辐射臂,所述第二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三辐射臂与第四辐射臂,所述第三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五辐射臂与第六辐射臂,所述第四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七辐射臂与第八辐射臂,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四辐射臂、第五辐射臂、第六辐射臂、第七辐射臂及第八辐射臂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四辐射臂、第五辐射臂、第六辐射臂、第七辐射臂及第八辐射臂在所述底座上的投影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二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八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七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二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四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四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三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六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六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五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七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八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一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二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八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七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四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三辐射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五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六辐射臂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加载结构,所述第一加载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加载段与第二加载段,所述第一加载段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加载段朝向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四辐射臂、第五辐射臂、第六辐射臂、第七辐射臂及第八辐射臂构成的平面中心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三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四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六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五辐射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七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八辐射臂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二加载结构,所述第二加载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三加载段与第四加载段,所述第三加载段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加载段朝向所述底座方向延伸设置。一种双极化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及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所述底座装设在所述反射板上。上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基站天线,由于第一半波振子至第四半波振子均包括垂直设置的辐射臂,即第一半波振子至第四半波振子围成正方形,相对于传统口径为圆形或菱形的辐射单元,减小了体积,并能够拉远与相邻的高频振子间的距离,降低高低频振子间的互耦影响。另外,第一加载结构与第二加载结构减小了高、低频振子间的互耦,且第一加载结构与第二加载结构为不同形状,提高了上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的交叉极化比性能,并保证了较好的辐射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臂、所述第二辐射臂、所述第三辐射臂、所述第四辐射臂、所述第五辐射臂、所述第六辐射臂、所述第七辐射臂及所述第八辐射臂均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载段、所述第三加载段的长度D1均为5mm~15mm,所述第二加载段、所述第四加载段的长度D2均为10mm~25mm。如此,能够较好地减小高、低频振子间的互耦,提高上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的交叉极化比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巴伦、第二巴伦、第三巴伦及第四巴伦均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巴伦、第二巴伦、第三巴伦及第四巴伦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倾斜角度为40度~6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130mm~160mm。如此,第一半波振子至第四半波振子围成的口径比传统的辐射单元的口径小。较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46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为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中心环的直径为40mm~80mm。如此,底座面积变大,使得第一巴伦至第四巴伦对中间的高频振子影响变小,能够提高高频段的辐射性能,而对低频段的辐射性能无影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底座也可以为方框形或其它多边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巴伦包括与所述第一辐射臂相连的第一支撑臂及与所述第二辐射臂相连的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设有用于装设第一同轴电缆的凹槽,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内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巴伦包括与所述第三辐射臂相连的第三支撑臂及与所述第四辐射臂相连的第四支撑臂,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四支撑臂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第四支撑臂设有用于装设第二同轴电缆的凹槽,所述第四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臂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的内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巴伦包括与所述第五辐射臂相连的第五支撑臂及与所述第六辐射臂相连的第六支撑臂,所述第五支撑臂与所述第六支撑臂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五支撑臂设有用于装设第三同轴电缆的凹槽,所述第五支撑臂与所述第三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电性连接,所述第六支撑臂的顶端与所述第三同轴电缆的内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巴伦包括与所述第七辐射臂相连的第七支撑臂及与所述第八辐射臂相连的第八支撑臂,所述第七支撑臂与所述第八支撑臂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七支撑臂设有用于装设第四同轴电缆的凹槽,所述第七支撑臂与所述第四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电性连接,所述第八支撑臂的顶端与所述第四同轴电缆的内芯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一馈电片、第二馈电片、第三馈电片及第四馈电片,所述第一辐射臂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馈电片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内芯焊接,所述第三辐射臂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二馈电片与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的内芯焊接,所述第六辐射臂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三馈电片与所述第三同轴电缆的内芯焊接,所述第八辐射臂的顶端通过所述第四馈电片与所述第四同轴电缆的内芯焊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间、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四支撑臂间、所述第五支撑臂与所述第六支撑臂间、所述第七支撑臂与所述第八支撑臂间的间隔均3mm~10mm。如此,通过增设有第一馈电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双极化基站天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于装设在反射板上;第一巴伦、第二巴伦、第三巴伦及第四巴伦,所述第一巴伦的一端、所述第二巴伦的一端、所述第三巴伦的一端及所述第四巴伦的一端均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一巴伦、所述第二巴伦、所述第三巴伦及所述第四巴伦绕所述底座等间隔布置;第一半波振子、第二半波振子、第三半波振子及第四半波振子,所述第一半波振子、所述第二半波振子、所述第三半波振子及所述第四半波振子绕所述底座的中心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半波振子连接,所述第二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波振子连接,所述第三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半波振子连接,所述第四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半波振子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辐射臂与第二辐射臂,所述第二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三辐射臂与第四辐射臂,所述第三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五辐射臂与第六辐射臂,所述第四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七辐射臂与第八辐射臂,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四辐射臂、第五辐射臂、第六辐射臂、第七辐射臂及第八辐射臂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四辐射臂、第五辐射臂、第六辐射臂、第七辐射臂及第八辐射臂在所述底座上的投影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二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八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七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二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四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四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三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六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六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五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七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八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一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二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八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七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四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三辐射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五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六辐射臂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加载结构,所述第一加载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加载段与第二加载段,所述第一加载段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加载段朝向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四辐射臂、第五辐射臂、第六辐射臂、第七辐射臂及第八辐射臂构成的平面中心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三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四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六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五辐射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七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八辐射臂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二加载结构,所述第二加载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三加载段与第四加载段,所述第三加载段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加载段朝向所述底座方向延伸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于装设在反射板上;第一巴伦、第二巴伦、第三巴伦及第四巴伦,所述第一巴伦的一端、所述第二巴伦的一端、所述第三巴伦的一端及所述第四巴伦的一端均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一巴伦、所述第二巴伦、所述第三巴伦及所述第四巴伦绕所述底座等间隔布置;第一半波振子、第二半波振子、第三半波振子及第四半波振子,所述第一半波振子、所述第二半波振子、所述第三半波振子及所述第四半波振子绕所述底座的中心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半波振子连接,所述第二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波振子连接,所述第三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半波振子连接,所述第四巴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半波振子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辐射臂与第二辐射臂,所述第二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三辐射臂与第四辐射臂,所述第三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五辐射臂与第六辐射臂,所述第四半波振子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七辐射臂与第八辐射臂,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四辐射臂、第五辐射臂、第六辐射臂、第七辐射臂及第八辐射臂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四辐射臂、第五辐射臂、第六辐射臂、第七辐射臂及第八辐射臂在所述底座上的投影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二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八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七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二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四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四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三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六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六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五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七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八辐射臂的一端设有间隙;所述第一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二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八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七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四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三辐射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五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六辐射臂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加载结构,所述第一加载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加载段与第二加载段,所述第一加载段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加载段朝向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四辐射臂、第五辐射臂、第六辐射臂、第七辐射臂及第八辐射臂构成的平面中心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三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四辐射臂的一端、所述第六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五辐射臂的一端及所述第七辐射臂远离所述第八辐射臂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二加载结构,所述第二加载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三加载段与第四加载段,所述第三加载段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加载段朝向所述底座方向延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臂、所述第二辐射臂、所述第三辐射臂、所述第四辐射臂、所述第五辐射臂、所述第六辐射臂、所述第七辐射臂及所述第八辐射臂均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载段、所述第三加载段的长度D1均为5mm~15mm,所述第二加载段、所述第四加载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李伯汝郑春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