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执手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866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执手锁,包括外执手机构、内执手机构、锁盒、传动轴组件,内执手机构包括内执手、转动件、内解锁件、内安装件,转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内执手上;内解锁件固定安装在内执手上;外执手机构包括外执手、锁芯、拨动件、外解锁件、滚动件、外安装件,该外执手通过被拨动件从拨动件的推动凹位与外解锁件的导向通道之间推送到外解锁件的导向通道与外安装件卡装凹位之间的滚动件锁定在外安装件上;传动轴组件包括解锁轴与上锁轴;上锁轴的一端与拨动件连接,另一端与转动件连接;解锁轴的一端与外解锁件连接,的另一端与内解锁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在门外将外执手进行定位,使用方便、安全性能佳、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Double lock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ual lock, including mobile phone, mobile phone holder holds frame structure, a lock box, a transmission shaft assembly, in the mobile phone holding structure includes inner handle, rotating parts, internal parts, installed in the unlock, the rotary member is rotatably mounted on an inside handle; in the unlocking part is fixed on the internal handle on the outside; hold mobile phone comprises the outer handle, a lock core, a toggle, unlock, rolling and installation, the outer handle by a toggle toggle between the push from the concave position and the outer parts of the guide channel to unlock unlock the outer guide channel and mounting clamping rolling a concave position between the locking in the mounting member; the drive shaft assembly includes a shaft and a shaft lock unlock; is a toggle lock shaft,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parts;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to unlock unlocking part, and the other end unlocked Piece connection. The invention can locate at the door outer handle, easy to use, good safety performance and long service life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执手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锁
,特别是一种双面执手锁。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双面执手锁大多是包括有内执手、外执手、锁盒、方轴,所述方轴穿置在锁盒上,所述外执手上设有锁芯,该锁芯可驱动方轴转动,而内执手上设有上锁按钮,该内执手与方轴连接。这样的结构的双面执手锁在上锁时,是通过按下内执手中的上锁按钮,使外执手被限制转动,从而令到在门外开锁时,需要用锁匙来操作锁芯来使方轴转动来驱动锁盒中牵缩机构使锁盒的锁舌缩回的;这种结构的双面执手锁在门外只能实现开锁,锁门时都需要先按下内执手中的按钮将外双面执手锁定后再关门,为了提高生活效率,使关门更加迅速,用户在锁门时习惯一手抓住外执手,另一只手伸入至门内按下按钮,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而且还存在手被门夹住的危险,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现有内执手采用按钮是采用弹簧来实现复位的,弹簧容易出现机械疲劳,会影响双面执手锁的使用,双面执手锁容易出现故障,降低双面执手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执手锁,该双面执手锁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可在门外将外执手进行定位,使用方便、安全性能佳、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故障、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面执手锁,包括外执手机构、内执手机构、锁盒、传动轴组件,其特点在于所述内执手机构包括内执手、转动件、内解锁件、内安装件,所述内执手上设有安装腔孔,所述转动件穿置于内执手的安装腔孔中;所述内解锁件固定安装在内执手上,在内解锁件上设有套筒部;所述内安装件上设有转动腔槽,所述内解锁件的套筒部嵌置于内安装件的转动腔槽中;所述外执手机构包括外执手、锁芯、拨动件、外解锁件、滚动件、外安装件,所述外执手上也设有安装腔孔;所述外安装件上也设有转动腔槽,在外安装件的转动腔槽的孔壁上还设有卡装凹位;所述锁芯安装在外执手的安装腔孔中;所述拨动件插装在外执手的安装腔孔上,在拨动件的周向面上设有推动凹位;所述外解锁件固定安装在外执手上,在外解锁件上也设有套筒部,该套筒部套置于拨动件上,在外解锁件的套筒部上还设有导向通道;所述滚动件安装在导向通道与推动凹位之间并与套筒部一起嵌装于外安装件的转动腔槽中;所述拨动件通过转动锁芯而转动,且所述滚动件通过拨动件上的转动而被拨动件的推动凹位推送到导向通道与卡装凹位之间;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解锁轴与上锁轴,所述上锁轴可周向转动地穿置于解锁轴中,所述上锁轴的一端穿过外安装件及外解锁件与拨动件连接,该上锁轴的另一端穿过内安装件及内解锁件与转动件连接,所述解锁轴的一端穿过外安装件与外解锁件的套筒部连接,该解锁轴的另一端穿过锁盒及内安装件与内解锁件的套筒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锁芯的其中一端面上设有钥匙插孔,该锁芯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公扇形拨块,所述拨动件的其中一端面上设有与公扇形拨块配合作用的母扇形拨块,所述公扇形拨块的圆心角A为175°至185°,所述母扇形拨块的圆心角B的角度大小为公扇形拨块的圆心角A的二分之一。再进一步地,所述内解锁件上设有与其套筒部呈相贯通设置的转筒部,所述内解锁件上的转筒部插入至内执手的安装腔孔中,所述转动件插装在转筒部上;所述外解锁件上也设有与其套筒部呈相贯通设置的转筒部,所述外解锁件上的转筒部插入至外执手的安装腔孔中,所述锁芯与拨动件插装在转筒部中,且所述的拨动件穿过转筒部进入到套筒部中。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门外将外双面执手锁定进行上锁时,用钥匙转动锁芯,使锁芯驱动拨动件转动,而拨动件在转动过程中,该拨动件上的推动凹位会将滚动件推送到导向通道与卡装凹位之间,因为外解锁件是固定在外执手上的,而外安装件在使用时是固定在门板上的,所以滚动件会将外执手卡在外安装件上,实现上锁的目的;在门外解锁开门时,先用钥匙转动锁芯复位,使锁芯转动拨动件转动,令到拨动件上的推动凹位与导向通道及卡装凹位进行对位,再转动外执手令到外解锁件的套筒部沿外安装件的转动腔槽转动,使滚动件被挤压复位,而且外执手的转动还令到外解锁件带动解锁轴转动,使锁盒的锁舌缩回实现解锁开门;在门内上锁时,因为转动件与拨动件是通过上锁轴连接的,所以在门内上锁只需要转动转动件就可以同时转动拨动件,拨动件上的推动凹位就会将滚动件推送到导向通道与卡装凹位之间,实现门内上锁的目的;在门内解锁开门时,将转动件复位,令到转动件带动拨动件转动,使拨动件上的推动凹位与导向通道及卡装凹位对位,再转动内执手,由于内执手与外执手之间是通过解锁轴进行连接的,使得内执手转动的同时外执手及解锁轴也转动,以至于外解锁件的套筒部沿外安装件的转动腔槽转动,使滚动件被挤压复位,使锁盒的锁舌缩回实现在门内解锁开门。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可在门外将外执手进行定位,使用方便、安全性能佳、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故障、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锁盒没有示出)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执手组件与传动轴组件连接后的部分拆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执手组件的部分拆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拨动件、外解锁件、滚动件、上锁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锁芯、拨动件、滚动件、上锁轴、转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内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执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执手机构、11-外执手、12-锁芯、121-钥匙插孔、122-公扇形拨块、13-拨动件、131-推动凹位、132-母扇形拨块、14-外解锁件、141-导向通道、15-滚动件、16-外安装件、161-卡装凹位、2-内执手机构、21-内执手、22-转动件、221-转动体部、222-扭动部、23-内解锁件、24-内安装件、3-传动轴组件、31-解锁轴、311-轴孔、32-上锁轴、4-安装腔孔、5-套筒部、51-解锁轴插孔、6-转动腔槽、7-安装腔槽、8-通孔、9-定位柱、10-安装孔、20-转筒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双面执手锁,包括外执手机构1、内执手机构2、锁盒、传动轴组件3,所述内执手机构2包括内执手21、转动件22、内解锁件23、内安装件24,所述内执手21上设有安装腔孔4,所述转动件22穿置于内执手21的安装腔孔4中;所述内解锁件23固定安装在内执手21上,在内解锁件23上设有套筒部5;所述内安装件24上设有转动腔槽6,所述内解锁件23的套筒部5嵌置于内安装件24的转动腔槽6中;所述外执手机构1包括外执手11、锁芯12、拨动件13、外解锁件14、滚动件15、外安装件16,所述外执手11上也设有安装腔孔4;所述外安装件16上也设有转动腔槽6,在外安装件16的转动腔槽6的孔壁上还设有卡装凹位161;所述锁芯12安装在外执手11的安装腔孔4中;所述拨动件13插装在外执手11的安装腔孔4上,在拨动件13的周向面上设有推动凹位131;所述外解锁件14固定安装在外执手11上,在外解锁件14上也设有套筒部5,该套筒部5套置于拨动件13上,在外解锁件14的套筒部5上还设有导向通道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面执手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执手锁,包括外执手机构、内执手机构、锁盒、传动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执手机构包括内执手、转动件、内解锁件、内安装件,所述内执手上设有安装腔孔,所述转动件穿置于内执手的安装腔孔中;所述内解锁件固定安装在内执手上,在内解锁件上设有套筒部;所述内安装件上设有转动腔槽,所述内解锁件的套筒部嵌置于内安装件的转动腔槽中;所述外执手机构包括外执手、锁芯、拨动件、外解锁件、滚动件、外安装件,所述外执手上也设有安装腔孔;所述外安装件上也设有转动腔槽,在外安装件的转动腔槽的孔壁上还设有卡装凹位;所述锁芯安装在外执手的安装腔孔中;所述拨动件插装在外执手的安装腔孔上,在拨动件的周向面上设有推动凹位;所述外解锁件固定安装在外执手上,在外解锁件上也设有套筒部,该套筒部套置于拨动件上,在外解锁件的套筒部上还设有导向通道;所述滚动件安装在导向通道与推动凹位之间并与套筒部一起嵌装于外安装件的转动腔槽中;所述拨动件通过转动锁芯而转动,且所述滚动件通过拨动件上的转动而被拨动件的推动凹位推送到导向通道与卡装凹位之间;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解锁轴与上锁轴,所述上锁轴可周向转动地穿置于解锁轴中,所述上锁轴的一端穿过外安装件及外解锁件与拨动件连接,该上锁轴的另一端穿过内安装件及内解锁件与转动件连接,所述解锁轴的一端穿过外安装件与外解锁件的套筒部连接,该解锁轴的另一端穿过锁盒及内安装件与内解锁件的套筒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执手锁,包括外执手机构、内执手机构、锁盒、传动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执手机构包括内执手、转动件、内解锁件、内安装件,所述内执手上设有安装腔孔,所述转动件穿置于内执手的安装腔孔中;所述内解锁件固定安装在内执手上,在内解锁件上设有套筒部;所述内安装件上设有转动腔槽,所述内解锁件的套筒部嵌置于内安装件的转动腔槽中;所述外执手机构包括外执手、锁芯、拨动件、外解锁件、滚动件、外安装件,所述外执手上也设有安装腔孔;所述外安装件上也设有转动腔槽,在外安装件的转动腔槽的孔壁上还设有卡装凹位;所述锁芯安装在外执手的安装腔孔中;所述拨动件插装在外执手的安装腔孔上,在拨动件的周向面上设有推动凹位;所述外解锁件固定安装在外执手上,在外解锁件上也设有套筒部,该套筒部套置于拨动件上,在外解锁件的套筒部上还设有导向通道;所述滚动件安装在导向通道与推动凹位之间并与套筒部一起嵌装于外安装件的转动腔槽中;所述拨动件通过转动锁芯而转动,且所述滚动件通过拨动件上的转动而被拨动件的推动凹位推送到导向通道与卡装凹位之间;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解锁轴与上锁轴,所述上锁轴可周向转动地穿置于解锁轴中,所述上锁轴的一端穿过外安装件及外解锁件与拨动件连接,该上锁轴的另一端穿过内安装件及内解锁件与转动件连接,所述解锁轴的一端穿过外安装件与外解锁件的套筒部连接,该解锁轴的另一端穿过锁盒及内安装件与内解锁件的套筒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执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的其中一端面上设有钥匙插孔,该锁芯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公扇形拨块,所述拨动件的其中一端面上设有与公扇形拨块配合作用的母扇形拨块,所述公扇形拨块的圆心角A为175°至185°,所述母扇形拨块的圆心角B的角度大小为公扇形拨块的圆心角A的二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执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解锁件上设有与其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盾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