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炽斌专利>正文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362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织物结构的选择;S2.纤维种类的选择;S3.纤维截面的改变;S4.纱线的组合;S5.织物的交织;S6.染色整理;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新颖巧妙、操作简便、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穿着舒适、吸湿排汗、环保可生物降解。

Production method of biodegradable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sweat discharge fabric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duction method of biodegradable wicking fabric,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fabric structure selection; selection of S2. fiber; S3. fiber cross-section change; combination of S4. yarn; S5. fabric; dyeing and finishing of S6.;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novel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simple, can realize large-scal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s the product of comfort, wick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degrad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舒适纺织品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吸湿排汗面料通常是由涤纶、锦纶或者丙纶原料全用、或部分与其他原料混纺或交织生产而成,比如涤纶它能实现吸湿排汗的原理:涤纶原本分子主链中没有亲水性基团、呈疏水性、吸湿排汗很差,但通过改变涤纶纤维的横截面使其表面具有很多细小的沟槽,汗水通过这些沟槽被排到外面,同时由于涤纶没有纯棉那样的亲水基团、纤维内部仍是干燥的,从而实现达到速干的吸湿排汗的效果。尽管涤纶、锦纶或者丙纶能实现吸湿排汗功能,但它们都是石油化工产品,不可能具备可生物降解功能、而且污染环境不环保。既要舒适性、还要环保而且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产品才有更长远的消费市场,但目前市场没有舒适环保两者兼顾的产品。因此,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通过纤维种类的选择、纤维截面的改变、纱线的组合、织物的交织设计,完成同时兼有可生物降解和吸湿排汗两大组合功能纺织布料的生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织物结构的选择;S2.纤维种类的选择;S3.纤维截面的改变;S4.纱线的组合;S5.织物的交织;S6.染色整理。优选的,S1所述的织物结构的选择:为确保布料同时兼有可生物降解和吸湿排汗两大组合功能,本专利技术布料的织物结构设计为正面和底层共两层的织造结构,或者是正面、中间层和底层三层的织造结构,织物底层必须实现吸湿排汗功能、织物的每一层必须都具有可生物降解功能。优选的,S2.纤维种类的选择:步骤S1所述的包括布料的正面和底层原料种类的选择,正面和底层原料都不能选用石油化工产品涤纶、锦纶或者丙纶;而是布料的底层原料选择从甜菜、玉米等植物中提取乳酸聚合而成的聚乳酸纤维,其为一种被废弃后可在自然界中完全分解为CO2和H2O的可生物降解的纤维产品;布料的正面原料选择生物质材料,所述生物质材料为由木浆制成的天丝LYOCELL纤维、由棉浆制成的莫代尔MODAL纤维、由竹浆制成的竹纤维以及蛋白类纤维、纤维素纤维、甲壳质类纤维、聚羟基链烷酸酯纤维这些生物质材料,以确保整块面料中全部纤维材料都具有可生物降解功能。优选的,S3.纤维截面的改变:步骤S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所选择的聚乳酸纤维不是传统的圆型截面聚乳酸纤维,将所述的聚乳酸纤维加工成异形化聚乳酸纤维,所述异形化聚乳酸纤维的横截面为“Y”字形、“十”字形或“W”形,使聚乳酸纤维表面形成凹槽,达到吸湿排汗的功能。优选的,S4.纱线的组合:底层所选择的纱线是异形化聚乳酸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纱线,异形化聚乳酸纤维在纱线中的含量比例范围在30~100%;正面这面所选择的纱线是天丝LYOCELL纤维、莫代尔MODAL纤维、竹纤维以及蛋白类纤维、纤维素纤维、甲壳质类纤维、聚羟基链烷酸酯纤维、聚乳酸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纱线。优选的,S5.织物的交织:织物结构的交织结构交织成但不限于:机织物的经二重组织、纬二重组织、双层组织或三层组织;针织物的双层组织、三层组织、面盖底组织或双罗纹组织。优选的,S6.所述的染色整理:控制在100~120℃的温度范围内,分散染料单染或套染聚乳酸纤维和生物质材料,单染的染料为活性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或直接染料,套染的染料为分散染料+可染生物质材料的活性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或直接染料的任意组合,在进行染色后,整理定型温度必须控制在60-130℃的范围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新颖巧妙、操作简便、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穿着舒适、吸湿排汗、环保可生物降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以一种机织物的经二重组织为例,说明一种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通过纤维种类的选择、纤维截面的改变、纱线的组合、织物的交织设计,完成同时兼有可生物降解和吸湿排汗两大组合功能纺织布料的生产,其具体步骤如下:S1.织物结构的选择:布料的织物结构设计为正面和底层共两层的织造结构。S2.纤维种类的选择:布料的底层经线原料选择聚乳酸纤维;布料的正面经线原料选择天丝LYOCELL纤维和棉。S3.纤维截面的改变:将聚乳酸纤维加工成异形化聚乳酸纤维,所述异形化聚乳酸纤维的横截面为Y字形的截面。S4.纱线的组合:底层经线纱线是异形化聚乳酸纤维的纯纺纱线,异形化聚乳酸纤维在底层经线纱线中的含量比例为100%;正面这面所选择的纱线是天丝LYOCELL纤维和棉的混纺纱线(混纺比例70:30)。S5.织物的交织:织物结构的交织结构交织成纱线交织的织物组织:机织物的(2/1+1/2)经二重组织。S6.染色整理:在110℃的温度下,分散染料单染聚乳酸纤维,染色后整理的定型温度必须在60-130℃的范围内。实施例2:本实施例以一种机织物的纬二重组织为例,说明一种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通过纤维种类的选择、纤维截面的改变、纱线的组合、织物的交织设计,完成同时兼有可生物降解和吸湿排汗两大组合功能纺织布料的生产,其具体步骤如下:S1.织物结构的选择:布料的织物结构设计为正面和底层共两层的织造结构。S2.纤维种类的选择:布料的底层里纬原料选择聚乳酸纤维;布料的正面表纬原料选择竹纤维。S3.纤维截面的改变:将聚乳酸纤维加工成异形化聚乳酸纤维,所述异形化聚乳酸纤维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的截面。S4.纱线的组合:底层经线纱线是异形化聚乳酸纤维的纯纺,异形化聚乳酸纤维在纱线中的含量比例范围在100%;正面这面所选择的表纬纱线是竹纤维的纯纺纱线。S5.织物的交织:织物结构的交织结构交织成纱线交织的织物组织:机织物的纬二重组织。S6.染色整理:在120℃的温度下,分散染料单染聚乳酸纤维,染色后整理的定型温度必须在60-130℃的范围内。实施例3:本实施例以一种机织物的双层组织为例,说明一种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通过纤维种类的选择、纤维截面的改变、纱线的组合、织物的交织设计,完成同时兼有可生物降解和吸湿排汗两大组合功能纺织布料的生产,其具体步骤如下:S1.织物结构的选择:布料的织物结构设计为正面和底层共两层的织造结构。S2.纤维种类的选择:布料的底层原料选择聚乳酸纤维;布料的正面原料选择莫代尔MODAL纤维。S3.纤维截面的改变:将聚乳酸纤维加工成异形化聚乳酸纤维,所述异形化聚乳酸纤维的横截面为W形的截面。S4.纱线的组合:底层经线纱线是异形化聚乳酸纤维的纯纺纱线,异形化聚乳酸纤维在纱线中的含量比例范围在100%;正面这面所选择的纱线是莫代尔MODAL纤维的纯纺纱线。S5.织物的交织:织物结构的交织结构交织成纱线交织的织物组织:机织物的双层组织。S6.染色整理:在100℃的温度下,分散染料单染聚乳酸纤维,染色后整理的定型温度必须在60-130℃的范围内。实施例4:本实施例以一种机织物的三层组织为例,说明一种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通过纤维种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织物结构的选择;S2.纤维种类的选择;S3.纤维截面的改变;S4.纱线的组合;S5.织物的交织;S6.染色整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织物结构的选择;S2.纤维种类的选择;S3.纤维截面的改变;S4.纱线的组合;S5.织物的交织;S6.染色整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织物结构的选择为正面和底层共两层的织物结构或者正面、中间层和底层三层的织物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将所述正面的材料选择为生物质材料;步骤S2将所述底层的材料选择为聚乳酸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材料为由木浆制成的天丝LYOCELL纤维、由棉浆制成的莫代尔MODAL纤维、由竹浆制成的竹纤维以及蛋白类纤维、纤维素纤维、甲壳质类纤维或聚羟基链烷酸酯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将所述的聚乳酸纤维加工成异形化聚乳酸纤维,所述异形化聚乳酸纤维的横截面为“Y”字形、“十”字形或“W”形。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炽斌徐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何炽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