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面防冻保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671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坡面防冻保温板,属于坡面防冻防护技术领域。保温板,其为矩形,保温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一凹陷,保温板的下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二凹陷,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之外的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盲孔;混凝土板,其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贯通至下表面的贯通孔,所述混凝土板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之外的区域相同;防潮层,其粘结在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坡面防冻保温板能够对坡面进行有效地防冻和保温防护,并且能够保证多块防冻保温板之间进行无间隙保温拼接铺设在坡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面防冻保温板
本技术涉及坡面防冻防护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坡面防冻保温板。
技术介绍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所以对于坡面渠道工程以及其他坡面工程普遍存在一个冻胀破坏现象,即所谓冻害问题。产生冻害的条件虽然有气温、土壤和水分这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但气温为主导要素,没有气温这一先决条件,土壤和水分再具有能产生冻胀的有利条件也不会出现冻害。然而对于严寒地区冬季的气温很低,为了防止严寒地区的坡面发生冻坏的现象,常规办法是在坡面上铺设保温板,以防止坡面冻胀,但是现有的防冻保温板在使用时,相邻两块防冻保温板的结界处仍然存在着保温性能、防潮性能以及稳定性能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坡面防冻保温板,能够实现无缝隙连接,从而能够对坡面进行封闭式整体保温,避免了坡面发生冻裂,具有优异的保温、防潮和防水的性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保温板,其为矩形,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一凹陷,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分别从所述保温板的上端延伸至下端,且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分别位于所述保温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凹陷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凹陷的深度之和不大于所述保温板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的形状相同,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之外的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盲孔;混凝土板,其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贯通至下表面的贯通孔,所述混凝土板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之外的区域相同,且所述混凝土板贴合在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时,所述多个贯通孔依次对准所述若干个盲孔;防潮层,其粘结在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所述防潮层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除去所述第二凹陷之外的区域相同;其中,所述混凝土板和所述保温板通过粘结砂浆填充在所述多个贯通孔和所述若干个盲孔内相互粘结在一起。当使用本技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对坡面进行保温防冻防护时,将其中一块防冻保温板铺设在坡面上,并保证防潮层靠近坡面,混凝土板远离坡面,然后按照相同的设置方式,将另外两块防冻保温板分别设置在其中一块防冻保温板的两侧,并保证其中一块防冻保温板的第一凹陷与另外一块防冻保温板的第二凹陷相接触,其中一块防冻保温板的第二凹陷与剩下的一块防冻保温板的第一凹陷相接触,从而实现了相邻的两块防冻保温板中的保温板与保温板之间的紧密无缝结合,为了保证在多块防冻保温板拼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的平面的平整性,要设计第一凹陷的深度和第二凹陷的深度之和以及填充在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之间的粘结剂的厚度之和等于保温板的厚度;同时本技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由保温板、防潮层以及混凝土板组成,从而提高了防冻保温板的抗压、耐腐蚀以及防潮性能,同时为了降低防冻保温板的重量并提高混凝土板与保温板之间紧固粘结,在混凝土板的板面上开设多个贯通孔,在保温板上开设若干个盲孔,通过粘结砂浆填充贯通孔和盲孔,实现了混凝土板和保温板的紧固粘结,提高了本技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的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的形状均为直角凹陷,直角凹陷能够降低保温板的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速度。优选的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侧壁上均涂覆由粘结砂浆形成的粘结层,所述第一凹陷的深度、涂覆在所述第一凹陷侧壁上的粘结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凹陷的深度以及涂覆在所述第二凹陷侧壁上的粘结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保温板的厚度。优选的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所述防潮层为防水塑料膜。优选的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为聚苯乙烯保温板,还可以为其他具有一定形状的保温板,聚苯乙烯保温板为一种最佳保温板。优选的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所述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大于所述保温板的厚度。优选的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所述若干个盲孔的深度与所述保温板的厚度之比为1:4.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能够实现防冻保温板和防冻保温板之间的无缝隙保温连接,实现了对坡面进行整体封闭式保温防冻,同时具有防潮、结构稳定以及质量轻的优点。2、本技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结构简单、在对坡面铺设时铺设方便、搬运方便、使用灵活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两块坡面防冻保温板拼接后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坡面防冻保温板,包括:保温板1,其为矩形,所述保温板1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一凹陷110,所述保温板1的下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二凹陷120,所述第一凹陷110和所述第二凹陷120分别从所述保温板1的上端延伸至下端,且所述第一凹陷110和所述第二凹陷120分别位于所述保温板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凹陷110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凹陷120的深度之和不大于所述保温板1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凹陷110和所述第二凹陷120的形状相同,所述保温板1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110之外的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盲孔130;例如,所述保温板1为聚苯乙烯保温板;所述若干个盲孔130的深度与所述保温板1的厚度之比为1:4.5。例如,最佳状态为第一凹陷110和第二凹陷120的深度相同,当其中一块防冻保温板的第一凹陷110和另外一块防冻保温板第二凹陷120相接触时,第一凹陷110和第二凹陷120的深度之和加上位于第一凹陷110和第二凹陷120之间的粘结剂的厚度之和等于保温板1的厚度。混凝土板2,其设置在所述保温板1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贯通至下表面的贯通孔210,所述混凝土2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保温板1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110之外的区域相同,且所述混凝土板2贴合在所述保温板1的上表面时,所述多个贯通孔210依次对准所述若干个盲孔130;例如,所述混凝土板2的厚度不大于所述保温板1的厚度;防潮层3,其粘结在所述保温板1的下表面,所述防潮层3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保温板1的下表面除去所述第二凹陷120之外的区域相同;所述防潮层3为防水塑料膜,还可以为其他,例如铝塑复合板等;其中,所述混凝土板2和所述保温板1通过粘结砂浆填充在所述多个贯通孔210和所述若干个盲孔130内相互粘结在一起。图3中展示了两块本技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拼接时的剖面图,a和b分别为两块坡面防冻保温板。当使用本技术所述的坡面防冻保温板对坡面进行保温防冻防护时,将其中一块防冻保温板铺设在坡面上,并保证防潮层靠近坡面,混凝土板远离坡面,然后按照相同的设置方式,将另外两块防冻保温板分别设置在其中一块防冻保温板的两侧,并保证其中一块防冻保温板的第一凹陷与另外一块防冻保温板的第二凹陷相接触,其中一块防冻保温板的第二凹陷与剩下的一块防冻保温板的第一凹陷相接触,从而实现了相邻的两块防冻保温板中的保温板与保温板之间的紧密无缝结合,为了保证在多块防冻保温板拼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的平面的平整性,要设计第一凹陷110的深度和第二凹陷120的深度之和以及填充在第一凹陷110和第二凹陷120之间的粘结剂的厚度之和等于保温板1的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坡面防冻保温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坡面防冻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板,其为矩形,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一凹陷,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分别从所述保温板的上端延伸至下端,且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分别位于所述保温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凹陷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凹陷的深度之和不大于所述保温板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的形状相同,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之外的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盲孔;混凝土板,其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贯通至下表面的贯通孔,所述混凝土板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之外的区域相同,且所述混凝土板贴合在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时,所述多个贯通孔依次对准所述若干个盲孔;防潮层,其粘结在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所述防潮层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除去所述第二凹陷之外的区域相同;其中,所述混凝土板和所述保温板通过粘结砂浆填充在所述多个贯通孔和所述若干个盲孔内相互粘结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面防冻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板,其为矩形,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一凹陷,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的边缘处开设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分别从所述保温板的上端延伸至下端,且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分别位于所述保温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凹陷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凹陷的深度之和不大于所述保温板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的形状相同,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之外的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盲孔;混凝土板,其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贯通至下表面的贯通孔,所述混凝土板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除去所述第一凹陷之外的区域相同,且所述混凝土板贴合在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时,所述多个贯通孔依次对准所述若干个盲孔;防潮层,其粘结在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所述防潮层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保温板的下表面除去所述第二凹陷之外的区域相同;其中,所述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库马栋和李艳萍马智法陈立秋韩会生李中田张轶辉王锐雷秀玲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