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永承专利>正文

健身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131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健身棒,包括一担件及二握把装置,该担件包括沿一轴向隔开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形成一围颈部,各握把装置包括一握件、一拉伸弹簧及一定位接头,二握件装置的定位接头可拆卸地结合在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因而在操作使用上,人体肩部及颈部可负荷着担件,以及人体双手可握持各握件施力弯曲各拉伸弹簧,如此提供人体手腕捉握、手臂施力及胸部、腹部、肩部、背部等各部位肌肉进行更广泛的肌力训练活动。

Body building stic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itness bar, including a piece and two holding device, the arm includes a first end and an axially spaced along the end of the two, a round neck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the device comprises a handle, a tension spring and a positioning joint, joint holding two a device is detachably coupled at a first end and a two end of the arm, and in the operation, the human shoulder and neck can bear the load, and human hands grip the grip force of the bending tensile spring, so as to provide human wrist holding, each part muscle force arm and chest the abdomen, shoulder, back, etc. for more extensive strength training activi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健身棒
本技术涉及一种健身棒,尤指一种适于肩负及手握操作,而能更广泛的对于人体各部位肌肉进行肌力训练的健身器材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传统形健身棒结构,系于二握把之间设置一拉伸弹簧,如此提供使用者操作时,可以双手握持握把,且施力推动握把,使力量能推抵拉伸弹簧二端,而对于拉伸弹簧加以弯曲,及利用拉伸弹簧的弯曲变形及弹性回复力,而能反复的挤压人体手腕、手臂、胸部、腹部等部位肌肉,达到强健身体效果。此一传统形健身棒结构,虽可用于锻炼人体手腕、手臂、胸部、腹部等部位肌肉,却无法直接对于人体背部及肩部肌肉进行锻炼。因而使用者若想要还锻炼背部及肩部肌肉,则只能借助于各种举重设备才能达成,而举重设备的挺举杆件及各种不同重量的板块又相当占用空间,且整套举重设备相当昂贵,不适用于一般家庭购置摆设。故传统形健身棒结构,仍存在着对于人体背部肌肉及肩部肌肉难以锻炼的缺点,因而本技术设计人乃思及创造出一种能更广泛锻炼人体各部位肌力的健身棒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身棒,能更广泛锻炼人体各部位肌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健身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担件,包括沿一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形成一围颈部;以及,二握把装置,分别安装于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各握把装置包括一握件及一拉伸弹簧,各握把装置的拉伸弹簧位于该担件与该握件之间。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还包括一定位接头,该定位接头位于该拉伸弹簧与该担件之间,该定位接头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接合段及一定位段,各拉伸弹簧还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终端及一第二终端,各握把装置的定位接头的接合段结合在各拉伸弹簧的第二终端,以及该二握把装置的各定位接头的定位段可拆卸的结合在该担件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健身棒,其中,该定位接头的定位段表面包括垂直于该轴向的一销,该定位段套设一弹性垫圈;该担件为管体结构,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设置一扣结槽,各扣结槽包括沿轴向伸入管体的一直槽段以及连通该直槽段末端的一横槽段;该二握把装置的各定位接头的定位段分别插设于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且各定位接头的销分别伸入各扣结槽,而当各销由扣结槽的直槽段转入横槽段时,各握把装置与该担件扣结定位,而当各销由各横槽段转入各直槽段且脱离各扣结槽时,各握把装置与该担件分离。所述健身棒,其中,该担件的围颈部还包括一弯曲段,该担件的弯曲段与第一端之间形成一第一斜伸段,该第一斜伸段与该弯曲段之间形成一第一转角凸部,该担件的弯曲段与第二端之间形成一第二斜伸段,该第二斜伸段与该弯曲段之间形成一第二转角凸部,该担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大于该围颈部的第一转角凸部至该第二转角凸部之间的间距,以及,该担件的第一斜伸段长度与第二斜伸段长度相等。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的各握件还包括隔开的一第一接端及一第二接端,该握件的第一接端及第二接端之间包括一握持段,该握持段与该第一接端之间包括一跨置段,该跨置段与该握持段之间形成一弯钩凸部,该握持段非平行于该跨置段。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的握件包括一环圈;以及还包括一拉力绳,该拉力绳二端分别设置一挂钩,各挂钩可拆卸地的结合在二握把装置的各环圈。所述健身棒,其中,该担件表面设置一护套。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的握件表面设置一护套。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还包括一固定接头,该固定接头位于该拉伸弹簧与该握件之间,该固定接头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固定段及一接合段,各拉伸弹簧还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终端及一第二终端,各握件还包括隔开的一第一接端及一第二接端,各握把装置的固定接头的固定段可拆卸地结合在各握件的第一接端,各握把装置的固定接头的接合段结合在各拉伸弹簧的第一终端。本技术特点可让使用者背负着担件,且让二握把装置位于肩部上方,因而使用者可用二手握持二握件,且施力朝向自已身躯方向的扭转二拉伸弹簧,及凭借拉伸弹簧的弹性回复力来锻炼使用者的手腕、手臂、胸部、腹部等各部位肌肉,且让使用者施予扭转拉伸弹簧的力量可传达至担件,使担件贴靠着肩部及颈部肌肉部位,可对于肩部及背部进行压迫、舒松等肌力训练活动,因此,本技术健身棒可达到更广泛的锻炼人体各部位肌肉的实用功效。本技术又一特点可配合一拉力绳设置,将拉力绳二端挂设于二握把装置末端,因而使用者可以肩部及颈部负荷担件,且用二手握持二握件以及脚踩拉力绳,使拉力绳绕过使用者脚底而绕在使用者身躯二侧,因而使用者可以身躯蹲下、起立,而对于脚部肌肉压缩、拉伸及对于手臂、肩膀、背部、腹部等肌肉进行肌力训练。在配合图式说明本技术说明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将可更清楚了解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健身棒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健身棒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健身棒的正视图。图4为图3的虚线圈选于健身棒的担件与握把装置接合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的5-5剖线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健身棒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健身棒肩负于人体肩部,且人体手臂跨置于各握把装置而可以人体脊椎为轴心进行转动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健身棒肩负于人体肩部,并以双手握持各握把装置因而可施力弯曲各拉伸弹簧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健身棒配合一拉力绳的挂设,而可以用脚踩着拉力绳以及双手握持握把装置进行人体身躯的脚部蹲下、起立而能压缩及拉伸人体各部位肌肉的示意图(一)。图10为本技术健身棒配合一拉力绳的挂设,而可以用脚踩着拉力绳以及双手握持握把装置进行人体身躯的脚部蹲下、起立而能压缩及拉伸人体各部位肌肉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健身棒;20担件;22第一端;24第二端;26围颈部;28弯曲段;30第一斜伸段;32第二斜伸段;34第一转角凸部;36第二转角凸部;38扣结槽;40直槽段;42横槽段;44护套;46握把装置;48握件;50第一接端;52第二接端;54弯钩凸部;56跨置段;58握持段;60护套;62固定接头;64固定段;66接合段;68拉伸弹簧;70第一终端;72第二终端;74定位接头;75弹性垫圈;76接合段;78定位段;80销;82环圈;84结合段;86拉力绳;88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上述所有图式系仅便于解释本技术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技术的敎导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技术的敎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也属业界技能。在不同图式中系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件”、“部”、“端”、“段”等等及类似用语系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技术而已。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健身棒10包括一担件20及二握把装置46,该担件20系以金属材质的管体结构弯折而成,并于该担件20表面设置塑料材质或橡胶材质制成的一护套44。该担件20包括沿一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端22及一第二端24,该第一端22与该第二端24之间形成一围颈部26,该围颈部26包括一弯曲段28,该弯曲段28与第一端22之间形成一第一斜伸段30,该第一斜伸段30与该弯曲段28之间形成一第一转角凸部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健身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担件,包括沿一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形成一围颈部;以及,二握把装置,分别安装于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各握把装置包括一握件及一拉伸弹簧,各握把装置的拉伸弹簧位于该担件与该握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担件,包括沿一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形成一围颈部;以及,二握把装置,分别安装于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各握把装置包括一握件及一拉伸弹簧,各握把装置的拉伸弹簧位于该担件与该握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健身棒,其特征在于,各握把装置还包括一定位接头,该定位接头位于该拉伸弹簧与该担件之间,该定位接头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接合段及一定位段,各拉伸弹簧还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终端及一第二终端,各握把装置的定位接头的接合段结合在各拉伸弹簧的第二终端,以及该二握把装置的各定位接头的定位段可拆卸的结合在该担件的第一端、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健身棒,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接头的定位段表面包括垂直于该轴向的一销,该定位段套设一弹性垫圈;该担件为管体结构,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设置一扣结槽,各扣结槽包括沿轴向伸入管体的一直槽段以及连通该直槽段末端的一横槽段;该二握把装置的各定位接头的定位段分别插设于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且各定位接头的销分别伸入各扣结槽,而当各销由扣结槽的直槽段转入横槽段时,各握把装置与该担件扣结定位,而当各销由各横槽段转入各直槽段且脱离各扣结槽时,各握把装置与该担件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健身棒,其特征在于,该担件的围颈部还包括一弯曲段,该担件的弯曲段与第一端之间形成一第一斜伸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承
申请(专利权)人:吴永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