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83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柜,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机柜包括:机柜外壳,所述机柜外壳围设形成一腔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PCB背板,所述PCB背板沿所述机柜外壳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插框,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内部,且分别设置在所述PCB背板两侧,所述插框与所述机柜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PCB背板插设在所述插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机柜结构能够放置高度较高的PCB背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机柜。
技术介绍
为满足光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传输设备对容量需求是越来越大,不仅多层功能插箱采用了前后对插共用一块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背板的布局方式,同时也对PCB背板尺寸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而PCB背板目前可生产的最大长度,被限制在1米范围内,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大容量信息传输处理设备的需求。为了实现大容量信息处理的目标,只能采用多块PCB背板拼接方法加以解决。其原理就是将PCB背板分为三块,中间一块是最大的PCB主背板,两块小的是电源PCB上下背板,互相间的连通靠竖插功能单板跨接PCB主背板和电源PCB上下背板来完成,这样随之带来一个问题,三块PCB背板拼接后的高度近2米,很难找到机柜般高大的插箱,即使有如此大的插箱,放进机柜也是个问题,并且也很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框机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柜难以安放高度较高的PCB背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机柜外壳,所述机柜外壳围设形成一腔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PCB背板,所述PCB背板沿所述机柜外壳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插框,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内部,且分别设置在所述PCB背板两侧,所述插框与所述机柜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PCB背板插设在所述插框上。进一步地,所述机柜外壳包括:顶框;与所述顶框平行且相对设置的底框;设置在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之间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开门以及第二开门,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开门与所述第一开门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顶框、所述底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开门以及所述第二开门围设形成所述腔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一外侧板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一内侧板之间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板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内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板之间的第二立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一内侧板之间的多个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的两侧;所述第二侧壁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二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内侧板之间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侧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两侧的第一子外侧板和第二子外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两侧的第三子外侧板和第四子外侧板。进一步地,所述PCB背板包括:主背板、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从所述顶框到所述底框,所述第一子背板、所述主背板以及所述第二子背板依次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插框包括:相对于所述PCB背板对称设置的第一插框和第二插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框包括:第一横插功能插框;从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到所述顶框,依次设置的第一竖插功能插框和第一电源风扇插框;从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到所述底框,依次设置的第二竖插功能插框和第二电源风扇插框;所述第二插框包括:第二横插功能插框;从所述第二横插功能插框到所述顶框,依次设置的第三竖插功能插框和第三电源风扇插框;从所述第二横插功能插框到所述底框,依次设置的第四竖插功能插框和第四电源风扇插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与所述主背板连接,设置在所述主背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主背板和所述第一子背板连接;所述第二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主背板和所述第二子背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第一子背板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第二子背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插功能插框与所述主背板连接,设置在所述主背板的中部;所述第三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主背板和所述第一子背板连接;所述第四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主背板和所述第二子背板连接;所述第三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第一子背板连接;所述第四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第二子背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第二竖插功能插框关于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第二电源风扇插框关于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第四竖插功能插框关于所述第二横插功能插框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第四电源风扇插框关于所述第二横插功能插框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顶框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之间设置有第一网格板;所述第二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底框之间设置有第二网格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顶框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第二横插功能插框之间设置有第三网格板;所述第四竖插功能插框与所述第二横插功能插框之间设置有第四挡板;所述第四电源风扇插框与所述底框之间设置有第四网格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侧板对应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和所述第二横插功能插框靠近所述底框的一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风网格部;所述第二内侧板对应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和所述第二横插功能插框靠近所述底框的一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风网格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机柜的结构进行改进,在机柜内部设置多个插框,分别设置在PCB背板两侧,而PCB背板插设在插框上,以此来满足放置高度较高的PCB背板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框、底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组装示意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完成顶框、底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组装的示意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的组装示意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完成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组装的示意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侧板和第二外侧板的组装示意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完成第一外侧板和第二外侧板组装的示意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开门和第二开门的组装示意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插框的组装示意图;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CB背板的组装示意图;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插框的组装示意图;图1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完成第一插框、PCB背板以及第二插框组装的示意图;图1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各设备放入插框中的示意图;图1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流走向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0、机柜外壳;2000、PCB背板;1100、顶框;1200、底框;1300、第一侧壁;1400、第二侧壁;1500、第一开门;1600、第二开门;1310、第一外侧板;1320、第一内侧板;1330、第一立柱;1340、第一隔板;1311、第一子外侧板;1312、第二子外侧板;1321、第一通风网格部;1410、第二外侧板;1420、第二内侧板;1430、第二立柱;1411、第三子外侧板;1412、第四子外侧板;2100、主背板;2200、第一子背板;2300、第二子背板;3100、第一横插功能插框;3200、第一竖插功能插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外壳(1000),所述机柜外壳(1000)围设形成一腔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PCB背板(2000),所述PCB背板(2000)沿所述机柜外壳(100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插框,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内部,且分别设置在所述PCB背板(2000)两侧,所述插框与所述机柜外壳(10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PCB背板(2000)插设在所述插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外壳(1000),所述机柜外壳(1000)围设形成一腔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PCB背板(2000),所述PCB背板(2000)沿所述机柜外壳(100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插框,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内部,且分别设置在所述PCB背板(2000)两侧,所述插框与所述机柜外壳(10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PCB背板(2000)插设在所述插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外壳(1000)包括:顶框(1100);与所述顶框(1100)平行且相对设置的底框(1200);设置在所述顶框(1100)和所述底框(1200)之间的第一侧壁(1300)、第二侧壁(1400)、第一开门(1500)以及第二开门(1600),所述第二侧壁(1400)与所述第一侧壁(1300)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开门(1600)与所述第一开门(1500)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顶框(1100)、所述底框(1200)、所述第一侧壁(1300)、所述第二侧壁(1400)、所述第一开门(1500)以及所述第二开门(1600)围设形成所述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300)包括:第一外侧板(1310)、与所述第一外侧板(1310)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板(132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外侧板(1310)与所述第一内侧板(1320)之间的第一立柱(1330);所述第二侧壁(1400)包括:第二外侧板(1410)、与所述第二外侧板(1410)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内侧板(142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板(1420)与所述第二外侧板(1410)之间的第二立柱(14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300)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一外侧板(1310)与所述第一内侧板(1320)之间的多个第一隔板(1340),所述第一隔板(134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1330)的两侧;所述第二侧壁(1400)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二外侧板(1410)与所述第二内侧板(1420)之间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1430)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板(1310)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1330)两侧的第一子外侧板(1311)和第二子外侧板(1312);所述第二外侧板(1410)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1430)两侧的第三子外侧板(1411)和第四子外侧板(1412)。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PCB背板(2000)包括:主背板(2100)、第一子背板(2200)和第二子背板(2300);从所述顶框(1100)到所述底框(1200),所述第一子背板(2200)、所述主背板(2100)以及所述第二子背板(2300)依次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框包括:相对于所述PCB背板(2000)对称设置的第一插框和第二插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框包括:第一横插功能插框(3100);从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3100)到所述顶框(1100),依次设置的第一竖插功能插框(3200)和第一电源风扇插框(3300);从所述第一横插功能插框(3100)到所述底框(1200),依次设置的第二竖插功能插框(3400)和第二电源风扇插框(3500);所述第二插框包括:第二横插功能插框(36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鹏赵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