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0756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及装置。其中,该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包括:构造预编码矩阵W为表示宽带或长期信道特性的第一码本矩阵W1与表示窄带或短期信道特性的第二码本矩阵W2的乘积,所述第一码本矩阵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的实施将依赖于对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利用,为了通过在发送端进行预编码来提高系统传输性能,发送端需要获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mentInformation,CSI),而信道状态信息CSI通常由接收端利用参考序列进行信道估计得到,这通常需要接收端信道状态信息CSI并将其反馈给发送端,用于在发送端计算合适的预编码或者波束成形参数。然而,CSI反馈信道的有限性决定了预编码码本的设计是必要的。为了减少反馈量,在关于高秩与低秩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由两层组成的双码本W=W1*W2的预编码方法,W1与W2分别是长期预编码矩阵(即,利用信道状态信息的长期统计计算的预编码矩阵)与短期预编码矩阵(即,利用信道状态信息的短期统计计算的预编码矩阵)。信道的长期统计特性主要取决于信道的信道相关性,而信道相关性受天线阵列布局的影响。在传统的多天线系统下(天线元数目较少),天线阵列布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据3D MU‑MIMO信道模型水平维与垂直维信道相位信息将信道向量分解为水平维向量与垂直维向量;构造预编码矩阵W为表示宽带或长期信道特性的第一码本矩阵W1与表示窄带或短期信道特性的第二码本矩阵W2的乘积,所述第一码本矩阵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据3DMU-MIMO信道模型水平维与垂直维信道相位信息将信道向量分解为水平维向量与垂直维向量;构造预编码矩阵W为表示宽带或长期信道特性的第一码本矩阵W1与表示窄带或短期信道特性的第二码本矩阵W2的乘积,所述第一码本矩阵为:其中,Λ、RCLA,H、RCLA,V、RULA,H、RULA,V是对角矩阵,DCLA,H、DCLA,V、DULA,H、DULA,V的各列为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的半正定矩阵;将3DMU-MIMO系统的水平码本集合与垂直码本集合同时储存于发射端与接收端,发射端根据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将接收端从水平、垂直两个维度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水平接收端组与多个垂直接收端组,然后分别每个水平接收端组与垂直接收端组两两取交集得到多个备选的可选调度接收端集合,发射端再从多个备选的可选调度接收端集合中选出接收端信道质量信息CQI之和最大的一组作为最终调度的接收端用于下行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Λ、DCLA,H、DCLA,V、DULA,H、DULA,V是固定的单位矩阵,RCLA,H、RCLA,V、RULA,H、RULA,V的比特数是可调整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3DMU-MIMO系统的发送天线为四天线且仅传输一个码字时,所述信道独立预编码传输为一层传输,或者为一个码字使用两层进行重传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凯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