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268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及空调室内机,室内机包括至少两个空调本体,相邻的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之间形成贯通风道,空调本体的后端之间形成后端引风口,空调本体的上端之间形成上端引风口,空调本体的前端之间形成送风口,空调本体的出风口位于贯通风道内;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配置为贯流风扇转动时在贯通风道产生的负压使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外部的空气经过后端引风口和上端引风口进入贯通风道,送风口送出贯通风道内的空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风口包括后端引风口和上端引风口,引风范围扩大,引风量大大提高,提高了引风效果,送风口的出风更加温和舒适。

Double cross flow jet air conditioner and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 tubular jet air conditioning an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the indoor machin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air conditioner body, through the air conditioning duct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body and the second air conditioner body adjacent to the rear air guide is formed between the air conditioner body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upper air inlet air conditioner body, the outlet is form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the air conditioner body, air conditioning outlet located in the body through the air duct; the first air conditioner body and second air conditioner body configuration of rotation of the fan in the negative pressure air duct through due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air conditioning air conditioning body outside the main body of the air through the air inlet and the upper rear air guide duct for entering through the cross flow, air sent out through the air duct the air. The air inlet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rear end air inlet and an upper draft air outlet, the range of the induced air is enlarged, the air flow i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ect of the induced air is improved, and the air outlet of the air outlet is more gentle and comfor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及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室内机及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
技术介绍
双贯流空调一般在一个壳体内设置两组贯流风扇,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两组贯流风扇对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以提高效率。为了实现送风的舒适,现有一种送出的风为混合风的双贯流空调室内机。本申请人曾申请了一种空调器,在室内机壳体的前部形成送风口,在壳体的两侧部上形成两个进风口,在壳体的后部、两个进风口之间形成有引风口,在壳体上和/或壳体内部形成有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贯通风道的一端与送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引风口相连通,贯通风道包括自引风口向送风口方向延伸的引风部和从送风口向引风口方向延伸的送风部,在引风部远离引风口的末端与送风部靠近引风口的始端之间形成有两个出风口,在每个出风口与一个进风口之间形成有风扇,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对应的出风口,在每个风扇与一个进风口之间形成有换热器。但是,在该立式空调中,由于引风口位于壳体的后部、两个进风口之间,因而,引风口较小,导致吸入的非热交换风少的问题,引风效果较差。另外,由于出风口位于引风部远离引风口的末端与送风部靠近引风口的始端之间,出风口大致位于贯通风道的中部,两个出风口的位置导致送风角度和送风距离受到送风部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大引风量、混风均匀的双贯流射流空调室内机,提高空调送风的整体性能。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室内机,其包括至少两个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均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调本体内均设置有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用于使空气从对应的进风口流向出风口,每个所述空调本体的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换热器;相邻的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之间形成贯通风道,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后端之间形成所述贯通风道的后端引风口,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贯通风道的上端引风口,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前端之间形成所述贯通风道的送风口,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贯通风道内;在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空调本体的前端、后端所在的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空调本体的前端、后端所在的第二连线平行;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配置为对应的贯流风扇转动时在贯通风道产生的负压使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外部的空气经过后端引风口和上端引风口进入所述贯通风道,所述送风口送出所述贯通风道内的空气。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贯通风道内且靠近所述送风口的位置,所述出风口被构造成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朝向所述送风口,可增大送风角度和送风距离。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贯通风道从所述后端引风口向所述送风口方向的内口径先渐缩再渐扩,所述出风口位于渐扩段上,有利于提高引风量,增大送风角度和送风距离。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所述出风口上形成有调整所述出风口出风方向的摆叶和/或导风板,可以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出风口为长条状,所述风扇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出风口相适配。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对称设置,提高引风、混风及送风的均匀性。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换热器为一体式弧形换热器,换热面积大,便于安装,占据空间小。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进风口的间距为20mm-35mm。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器均为长条状,所述进风口的宽度为所述换热器宽度的70%-95%。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换热器包括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第一换热部和向空调本体前端延伸的第二换热部。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本体只包括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时,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外侧面。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设置于底座或落地主体上。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空调本体的上部与第二空调本体的上部通过连接件连接,以提高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稳定性。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或近椭圆形或三边形或多边形。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之间、所述出风口的上方形成上部贯通风道,所述上部贯通风道与上端引风口和贯通风道连通,可以增加引风量。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之间、所述出风口的下方形成下部贯通风道,所述下部贯通风道与所述贯通风道连通,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后端之间形成与所述下部贯通风道连通的下端引风口,所述下端引风口位于所述后端引风口的下方,可以增加引风量。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双贯流射流空调室内机包括至少两个空调本体,相邻的第一空调本体与第二空调本体之间形成贯通风道,第一空调本体的后端与第二空调本体的后端形成贯通风道的后端引风口,第一空调本体的上端与第二空调本体的上端之间形成贯通风道的上端引风口。本专利技术的引风口包括后端引风口和上端引风口,引风范围扩大,引风量大大提高,提高了引风效果,送风口的出风更加温和舒适。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位于贯通风道内,出风口的出风能够在贯通风道内形成较大的负压,引入外部较多的非热交换风与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混合风能够从送风口快速、均匀地扩散,送风温度较为均匀、舒适;出风口与引风口之间的贯通风道可以对吸入的非热交换风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吸风量,且能够提高非热交换风与热交换风的混合均匀性,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出风口与送风口之间的贯通风道内进行充分的混合,进一步保证混风均匀性,提高送风的舒适性及均匀性。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右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图1A-A处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图1C-C处的剖视简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图1E-E处的剖视简图。图9为图1的纵向剖视简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分解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左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右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图16为图11的纵向剖视简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分解图。1、底座;1'、落地主体;12、壳体;121、前壳体;122、后壳体;2、连接件;3、前端连接板;4、后端连接板;5、中部连接板;61、前立柱;62、后立柱;63、短立柱;7、第三接水盘;100、第一空调本体;101、第一壳体;1011、前面板;1012、后面板;1013、侧面板;102、第一进风口;103、第一出风口;104、第一贯流风扇;105、第一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两个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均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调本体内均设置有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用于使空气从对应的进风口流向出风口,每个所述空调本体的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换热器;相邻的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之间形成贯通风道,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后端之间形成所述贯通风道的后端引风口,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贯通风道的上端引风口,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前端之间形成所述贯通风道的送风口,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贯通风道内;在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空调本体的前端、后端所在的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空调本体的前端、后端所在的第二连线平行;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配置为对应的贯流风扇转动时在贯通风道产生的负压使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外部的空气经过后端引风口和上端引风口进入所述贯通风道,所述送风口送出所述贯通风道内的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两个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均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调本体内均设置有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用于使空气从对应的进风口流向出风口,每个所述空调本体的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换热器;相邻的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之间形成贯通风道,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后端之间形成所述贯通风道的后端引风口,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贯通风道的上端引风口,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前端之间形成所述贯通风道的送风口,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贯通风道内;在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空调本体的前端、后端所在的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空调本体的前端、后端所在的第二连线平行;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配置为对应的贯流风扇转动时在贯通风道产生的负压使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外部的空气经过后端引风口和上端引风口进入所述贯通风道,所述送风口送出所述贯通风道内的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贯通风道内且靠近所述送风口的位置,所述出风口被构造成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朝向所述送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风道从所述后端引风口向所述送风口方向的内口径先渐缩再渐扩,所述出风口位于渐扩段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口上形成有调整所述出风口出风方向的摆叶和/或导风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长条状,所述风扇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出风口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调本体和第二空调本体对称设置。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滨李大森胡颉矫立涛常利华夏褚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