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66020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的填料为复合纳米无机填料;所述复合纳米无机填料包括:作为核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壳包覆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之外的二氧化钛和包覆于二氧化钛壳之外的二氧化硅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与普通纯透明环氧相比具有优异的紫外线屏蔽效果,耐紫外线老化性能大大提高;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低热膨胀系数、高热导率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LED等发光半导体器件的封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料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的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主要是双酚A型透明环氧树脂,透明环氧树脂用于数码管封装已经很成熟。但LED固体照明器件的封装与普通数码管封装不同,特别是基于紫外光的白光LED对环氧树脂的各种性能的要求更高。例如:对于紫外激发的白光LED很难实现紫外光的完全转化,大量紫外线的泄漏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环氧树脂必须能够吸收紫外线防止其泄漏;双酚A型环氧树脂含有可吸收紫外线的芳香族,吸收紫外线之后,会氧化产生羰基并形成发色团造成树脂变色,进而造成短波领域的透光率下降,该现象对蓝光和白光LED发光光度影响极大。此外普通透明环氧还存在热膨胀系数高、热导率低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环氧树脂的使用。由于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可以结合材料各组分的性能,形成热、电、光等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近年来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例如通过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基体材料和均匀分散于该环氧树脂基体材料中的纳米无机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无机填料为复合纳米无机填料;所述复合纳米无机填料包括:作为核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作为壳包覆于二氧化硅纳米颗 粒核之外的二氧化钛壳和包覆于二氧化钛壳之外的二氧化硅外层;所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的粒径为10-1000nm;所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与二氧化钛壳及二氧化硅外层的重量份配比为76-64∶23-31∶1-5;所述复合纳米无 机填料与环氧树脂基体材料的重量份配比为0.1-30∶99.9-70;所述环氧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基体材料和均匀分散于该环氧树脂基体材料中的纳米无机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无机填料为复合纳米无机填料;所述复合纳米无机填料包括:作为核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作为壳包覆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之外的二氧化钛壳和包覆于二氧化钛壳之外的二氧化硅外层;所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的粒径为10-1000nm;所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与二氧化钛壳及二氧化硅外层的重量份配比为76-64∶23-31∶1-5;所述复合纳米无机填料与环氧树脂基体材料的重量份配比为0.1-30∶99.9-70;所述环氧树脂基体材料为其折射率介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与二氧化钛的折射率之间的环氧树脂基体材料。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基体材料由环氧树脂和环氧固化剂组成;所述环氧树脂和环氧固化剂的重量份配比为0.8∶1~1.2∶1。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为经过加氢后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环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将粒径为10-1000nm的二氧化硅颗粒用超声或搅拌方法分散到极性有机溶剂中,所述的极性溶剂为甲醇、无水乙醇或乙二醇;所述二氧化硅颗粒在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每升极性有机溶剂中分散有5-20克二氧化硅颗粒;再于搅拌情况下在1-10小时的时间内匀速加入0.0189-0.121mol钛酸丁酯(TBOT)进行反应,反应的同时不断加入水,使溶液中水的浓度保持在0.2-0.4mol/L;加完钛酸酯后继续搅拌反应2-10小时,便得到含有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的溶液;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由作为核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和作为壳的包覆于所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之外的二氧化钛外层组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绍云李元庆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