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0169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杆、下部杆和固定段,在固定段设置有可拆卸的传动盘,下部杆设置有与传动盘连接的升降丝杆,上部杆上设置有与升降丝杆连接的上部杆连接台,升降丝杆带动上部杆上下运动。采用上部杆和下部杆配合的结构,升降丝杆在传动盘的作用下可以带动上部杆上下运动,在运输时和检修时可以使电线杆调整至最低的位置,便于运输和检修,由于位置高度降低了,对登高辅助装置的要求也比较低,便于检修,可以应用到多种场合。

An automatic lif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lifting device comprises upper and lower pole rod and a fixed part, a drive plate detachably mounted in the fixing section, the lower rod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screw rod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wheel, the upper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ifting screw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lifting the screw rod drives the upper rod to move up and down. The upper and lower structure rod rod, the lifting screw rod can drive the upper rod to move up and down in the drive plate under the ac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maintenance can make the wire rod is adjusted to the lowest position,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maintenance, due to reduced height, on climbing auxiliary device requirements are relatively low. Easy maintenance, can be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occas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
,具体为一种自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线杆一般采用的是整体式,先在厂区内把电线杆的杆体整体焊接成一体,然后经过防腐处理后,经运输车运送至安装场地,而电线杆一般都是比较高的,这就对运输车辆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由于目前的电线杆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钢结构,很少使用混凝土的了,这就导致在检修时,必须要使用登高辅助设备。目前的高铁车道多采用的是单独架设的方式,一般采用的是架桥设置。若是采用整体式的电线杆,在检修时,对检修的登高设备有很大的限制,导致出现检修延误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线杆大都采用的是整体式的结构,在检修时,对登高辅助设备的依赖很大,不便于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一种自动升降装置。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杆、下部杆和固定段,在固定段设置有可拆卸的传动盘,下部杆设置有与传动盘连接的升降丝杆,上部杆上设置有与升降丝杆连接的上部杆连接台,升降丝杆带动上部杆上下运动。下部杆的两端为圆环形,上下两端之间由均匀布置的三个扇形立柱连接,扇形立柱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的下端伸出立柱的下端。升降丝杆从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圆柱段、螺纹段、内六棱柱段、下端圆柱段、外六棱柱段,上部圆柱段和下部圆柱段与设置在立柱内的轴承配合,外六棱柱段与传动盘配合。上部杆包括与升降丝杆螺纹段配合的上部杆连接台,上部杆连接台上连接有上部杆柱,上部杆柱为三个,上部杆柱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上部杆柱上端由圆台连接成一体。固定段为圆筒形,固定段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传动盘的窗口。传动盘包括连接盘,连接盘上设置有大齿轮,大齿轮周围啮合三个均布的小齿轮,三个小齿轮的轴线分别与对应的三个升降丝杆的轴线重合,小齿轮上设置有与升降丝杆外六棱柱段配合的六棱凹槽,在连接盘的下端设置有与大齿轮同轴的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主动锥齿轮上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由设置在连接盘上的轴承座固定。在连接盘的下侧设置有防护罩,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设置在防护罩内,在防护罩的下侧铰接有两个长条板,两个长条板上下布置,两个长条板的旋转半径小于固定段的内径,固定段侧壁上设置有与长条板对应的支撑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上部杆和下部杆配合的结构,升降丝杆在传动盘的作用下可以带动上部杆上下运动,在运输时和检修时可以使电线杆调整至最低的位置,便于运输和检修,由于位置高度降低了,对登高辅助装置的要求也比较低,便于检修,可以应用到多种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图。图2是三分之一下部杆结构示意图。图3是升降丝杆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图6是传动盘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图6侧视图。图8是传动盘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上部杆;11.上部杆连接台;2.下部杆;3.固定段;4.升降丝杆;41.圆柱段;42.内六棱柱段;43.外六棱柱段;51.连接盘;52.大齿轮;53.六棱凹槽;54.小齿轮;55.从动锥齿轮;56.主动锥齿轮;57.轴承座;58.传动轴;59.防护罩;510.长条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8所示,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杆1、下部杆2和固定段3,在固定段3设置有可拆卸的传动盘,下部杆2设置有与传动盘连接的升降丝杆4,上部杆1上设置有与升降丝杆4连接的上部杆连接台11。下部杆2的两端为圆环形,上下两端之间由均匀布置的三个扇形立柱连接,扇形立柱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升降丝杆4,升降丝杆4的下端伸出立柱的下端。为了便于制造,下部杆2可以采用图2中的方式,即将下部杆2均分成图2中所示的三部分,之后将三部分焊接在一起即可。如图3所示,升降丝杆4从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圆柱段41、螺纹段、内六棱柱段42、下端圆柱段41、外六棱柱段43,圆柱段41与设置在立柱内的轴承配合,外六棱柱段43与传动盘配合。如图5所示,上部杆1包括与升降丝杆螺纹段配合的上部杆连接台11,上部杆连接台11上连接有上部杆柱,上部杆柱为三个,上部杆柱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上部杆柱上端由圆台连接成一体。上部杆柱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是利用两个立柱进行周向的固定,防止出现上部杆的晃动和转动,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上部连接台上设置有与升降丝杆4配合的螺纹孔,为了便于检修时的上下运动,可以在上部连接台上设置有油槽,在连接台外侧设置有加油口,加油口处设置有密封盖,出油孔设置在螺纹的下侧面上,最后是设置在上部螺纹孔处,将出油孔设置在螺纹的下侧面上是因为在上部杆的重力作用下,出现上部连接台的螺纹下侧面与升降丝杆螺纹上侧面结合的现象,这样会对出油孔起到一个密封作用,使油量慢慢的减少,出油孔也选择小孔,减少补油的次数。固定段3为圆筒形,固定段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传动盘的窗口,为了增强固定段的刚性,可以在固定段的窗口处设置活动门,或者是在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抱箍。如图6所示,传动盘包括连接盘51,连接盘51上设置有大齿轮52,大齿轮52周围啮合三个均布的小齿轮54,三个小齿轮54的轴线分别与对应的三个升降丝杆4的轴线重合,小齿轮54上设置有与升降丝杆外六棱柱段43配合的六棱凹槽53,在连接盘51的下端设置有与大齿轮52同轴的从动锥齿轮55,从动锥齿轮55与主动锥齿轮56啮合,主动锥齿轮56上连接有传动轴58,传动轴58由设置在连接盘51上的轴承座57固定,若是此时使用传动盘调整电线杆,需要增加外力,用以辅助传动盘的位置稳定。为了节省人力,采用如下的方案,在连接盘51的下侧设置有防护罩59,主动锥齿轮56和从动锥齿轮55设置在防护罩59内,在防护罩59的下侧铰接有两个长条板510,如图8所示,两个长条板510上下布置,两个长条板510的旋转半径小于固定段3的内径,固定段3侧壁上设置有与长条板510对应的支撑台。当需要固定传动盘的位置时,拨开两个长条板510使其交叉布置,调整两个长条板510的位置使其与固定段的支撑台对应,之后把长条板放置到支撑台上即可保证传动盘的位置稳定,支撑台设置在保证传动盘能够与升降丝杆下端连接的位置,采用长条板510及支撑台,两者配合就不再需要外力进行辅助了,节省了人力。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为,在工厂装配好之后,将上部杆连接台11的位置调整到最低的位置,最大程度的降低电线杆的运输长度,安装时,固定段用以固定到地面上,之后将传动盘装到固定段中,若是三个升降丝杆的外六棱柱段43与传动盘上的六棱凹槽53位置不对应,可以通过转动内六棱柱段调整,使二者配合,使用长条板510进行位置固定,之后传动轴58上连接动力源带动升降丝杆4转动,升降丝杆4带动上部杆1上升到合适的位置,调整好之后,即可将传动盘撤出,关闭固定段上的活动门或者拧紧抱箍。之后可以使用该传动盘调整下一个电线杆。上部杆1和下部杆2都是采用侧壁上设置有通孔的结构,可以用以通风,增强电线杆的抗风强度。检修时,传动盘的安装和调整与安装时相同,只是将动力源的方向调成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使上部杆1下降,此时电线杆的位置至少下降了三分之一,检修时采用一米多高的凳子,同时配合捆在电线杆上的安全绳即可进行检修,对登高辅助设备的要求比较低,可以应用到多种场合,便于使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杆、下部杆和固定段,在固定段设置有可拆卸的传动盘,下部杆设置有与传动盘连接的升降丝杆,上部杆上设置有与升降丝杆连接的上部杆连接台,升降丝杆带动上部杆上下运动;下部杆的两端为圆环形,上下两端之间由均匀布置的三个扇形立柱连接,扇形立柱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的下端伸出立柱的下端;升降丝杆从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圆柱段、螺纹段、内六棱柱段、下端圆柱段、外六棱柱段,上部圆柱段和下部圆柱段与设置在立柱内的轴承配合,外六棱柱段与传动盘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杆、下部杆和固定段,在固定段设置有可拆卸的传动盘,下部杆设置有与传动盘连接的升降丝杆,上部杆上设置有与升降丝杆连接的上部杆连接台,升降丝杆带动上部杆上下运动;下部杆的两端为圆环形,上下两端之间由均匀布置的三个扇形立柱连接,扇形立柱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的下端伸出立柱的下端;升降丝杆从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圆柱段、螺纹段、内六棱柱段、下端圆柱段、外六棱柱段,上部圆柱段和下部圆柱段与设置在立柱内的轴承配合,外六棱柱段与传动盘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杆包括与升降丝杆螺纹段配合的上部杆连接台,上部杆连接台上连接有上部杆柱,上部杆柱为三个,上部杆柱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上部杆柱上端由圆台连接成一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宇轩彭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葛根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