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16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房屋的墙面上固定安装有覆面龙骨,覆面龙骨和墙面呈间隔设置;S2、在覆面龙骨上铺设石膏板,石膏板和墙面之间形成第一空腔;S3、房屋的底面上铺设地板,石膏板和地板呈间隙设置;S4、在地板上固定安装木踢脚,木踢脚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空腔的透气孔;使地板和石膏板固连;S5、在房屋的顶面上安装吊顶龙骨,吊顶龙骨抵接于石膏板一侧,将吊顶龙骨和石膏板通过射钉固连在一起;S6、将吊顶安装到吊顶龙骨上,吊顶抵接于石膏板一侧,吊顶和顶面之间设有第二空腔,第一空腔连通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的空气和室内空气形成循环,进而可方便的对第一空腔内进行干燥,减小墙面霉变的概率。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amp proof wal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waterproof wall,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the housing is fixed on the wall surface and wall cladding keel, keel is arranged at intervals; S2, laying keel gypsum board on the surface, the first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gypsum board and wall; S3, laying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housing the floor, gypsum board and floor with a gap is arranged on the floor; S4, fixed wood skirting, wood skirting opened on the air ho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avity; the floor and the gypsum board is fixedly connected; S5, install the ceiling keel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house, ceiling keel abutted on the side of the gypsum board, ceiling keel the nail and gypsum board connected together; S6, ceiling mounted to the ceiling keel ceiling, abutting on the side of the gypsum board, second cavit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iling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cavit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cavity. The air in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air in the chamber form a cycle, so that the drying in the first cavity can be conveniently carried out, and the probability of mildew on the wall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具体涉及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房价的上涨,地下室的使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针对别墅地下室。但是在现有的地下室中,通常存在潮湿的问题,导致地下室内部不适于居住,并且使存储在内部的东西容易损坏。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除潮设备,通过放置在地下室内部,对地下室内部的空气进行干燥除湿处理。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除湿设备中,放置在地下室内部,占用地下室空间。对墙体内部渗漏的水汽,只能通过渗漏出墙体之后才能干燥处理,墙体内部的水汽容易造成墙体表面的饰面表层损坏,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减小潮湿环境使墙面和墙面上的石膏板霉变的概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房屋的墙面上固定安装有覆面龙骨,覆面龙骨和墙面呈间隔设置;S2、在覆面龙骨上铺设石膏板,石膏板和墙面之间呈间隔设置形成第一空腔;S3、房屋的底面上铺设地板,石膏板下端和地板呈间隙设置;S4、在地板上固定安装木踢脚,木踢脚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连通第一空腔;将木踢脚固定粘接到石膏板一侧,使地板和石膏板固连;S5、在房屋的顶面上安装吊顶龙骨,吊顶龙骨抵接于石膏板一侧,将吊顶龙骨和石膏板通过射钉固连在一起;S6、将吊顶安装到吊顶龙骨上,吊顶抵接于石膏板一侧,吊顶和顶面之间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第二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面泛潮可通过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排至吊顶上方,从风口、灯孔散发到室内,也可通过木踢脚的透气孔散发至室内。室内干燥设备如空调开启时,室内空气被干燥,而第一空腔内的空气和室内空气可形成循环,进而对第一空腔内也进行干燥处理,减小墙面、石膏板和木踢脚霉变的概率。覆面龙骨和墙面呈间隔设置,使墙面内的湿气可直接进入第一空腔内,不需经过覆面龙骨,减小了覆面龙骨锈变的概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木踢脚相对墙面一侧沿竖直方向固设有木基层,木基层和底面呈间隔设置,所述木基层和石膏板呈间隙设置形成透气槽,所述透气孔沿水平方向的投影落于透气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基层加强了木踢脚的结构强度,减小了其变形开裂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木基层和底面呈间隙设置,故底面内的水不会直接通过木基层进入石膏板,减小了石膏板霉变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2和S3之间,依次在底面上铺设结构楼板和地暖管,然后在地暖管上用水泥泥浆现浇形成地暖找平层,地板铺设在地暖找平层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暖管可提高冬天时室内的温度,提高居住舒适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先沿底面周向在底面上铺设积塑板,然后再在底面上铺设结构楼板和地暖管,在地暖找平层浇捣完毕后,拆卸积塑板;所述结构楼板、地暖管和地暖找平层形成地暖层,积塑板拆卸后使地暖层和墙面沿水平方向呈间隙设置,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连通第一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地暖找平层内水分直接被墙面吸收,减小了墙面霉变的概率。同时地暖凝结水汽可通过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排至吊顶上方,从风口、灯孔散发到室内,也可通过木踢脚的透气孔散发至室内。室内干燥设备如空调开启时,室内空气被干燥,而第三空腔内的空气和室内空气可形成循环,进而对第三空腔内也进行干燥处理,减小地板霉变的概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塑板厚度为20mm~3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地暖找平层内水分直接被墙面吸收的概率,减小了墙面霉变的概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覆面龙骨包括若干龙骨单元,所述龙骨单元沿墙面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所述龙骨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杆和沿水平方向固连于主杆两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杆沿其主杆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安装板和主杆呈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抵接于墙面且通过固连于墙面,所述主杆和安装板呈间隔设置,所述石膏板固连于主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覆面龙骨可稳定安装在墙面上,对石膏板起到固定的作用,即使石膏板稳定安装在墙面上。主杆和墙面呈间隔设置,使墙面内的湿气可直接进入第一空腔内,不需经过主杆,减小了主杆锈变的概率。同时减小主杆对空气流动的阻力,使空气可更好的在第一空腔内流通,减小墙面和石膏板霉变的概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杆两侧均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预埋固连于墙面内,所述安装块抵接于主杆侧壁,所述安装板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于安装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安装板可更稳定的与墙面固连,即覆面龙骨和石膏板均可更稳定的安装在墙面上,提高了安装稳定性。且安装块对主杆有一个水平方向的限位,也可使主杆更稳定的安装在墙面上。在安装主杆时只需将其嵌入两个安装块之间即可,提高了安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呈包括固连于安装板的第一横板、抵紧于墙面的第二横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固连于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安装板呈一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安装板和墙面、安装板和安装块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安装板可更稳定的安装在墙面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1之前,先在墙面涂布水泥形成内墙粉刷层,然后对内墙粉刷层进行刮糙处理,再将覆面龙骨固定安装到墙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第二横板和墙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安装板可更稳定的相对墙面固定,即覆面龙骨和石膏板均可更稳定的安装在墙面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安装板对空气流动的阻力,使空气可更好的在第一空腔内流通,减小墙面和石膏板霉变的概率。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了墙面、地板和石膏板的防潮性,减小了其霉变的可能;2、使石膏板和覆面龙骨可稳定安装在墙面上;3、冬天地暖可提高室内稳定,提高居住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墙面和覆面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墙面、覆面龙骨和石膏板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二未拆卸掉积塑板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内墙粉刷层;2、覆面龙骨;3、石膏板;4、龙骨单元;5、主杆;6、安装板;7、安装块;8、第一横板;9、第二横板;10、连接板;11、固定螺栓;12、通孔;13、第一空腔;14、结构楼板;15、地暖管;16、地暖找平层;17、地板;18、地暖层;19、积塑板;20、第三空腔;21、木踢脚;22、透气孔;23、木基层;24、透气槽;25、吊顶龙骨;26、吊顶;27、第二空腔;28、底面;29、墙面;30、顶面。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防潮墙体,包括底面28、顶面30和墙面29。如图1所示,墙面29上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内墙粉刷层1、覆面龙骨2和石膏板3。内墙粉刷层1涂布于墙面29上,且进行刮糙设置。如图2所示,覆面龙骨2包括若干龙骨单元4,龙骨单元4沿墙面29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龙骨单元4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杆5和固连于主杆5两侧的安装板6。主杆5和墙面29呈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主杆5两侧均设有安装块7,安装块7抵接于主杆5侧壁,安装块7预埋于墙面29内。两块安装块7使主杆5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块7沿主杆5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如图3所示,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S1、在房屋的墙面(29)上固定安装有覆面龙骨(2),覆面龙骨(2)和墙面(29)呈间隔设置;S2、在覆面龙骨(2)上铺设石膏板(3),石膏板(3)和墙面(29)之间呈间隔设置形成第一空腔(13);S3、房屋的底面(28)上铺设地板(17),石膏板(3)下端和地板(17)呈间隙设置;S4、在地板(17)上固定安装木踢脚(21),木踢脚(21)上开设有透气孔(22),所述透气孔(22)连通第一空腔(13);将木踢脚(21)固定粘接到石膏板(3)一侧,使地板(17)和石膏板(3)固连;S5、在房屋的顶面(30)上安装吊顶龙骨(25),吊顶龙骨(25)抵接于石膏板(3)一侧,将吊顶龙骨(25)和石膏板(3)通过射钉固连在一起;S6、将吊顶(26)安装到吊顶龙骨(25)上,吊顶(26)抵接于石膏板(3)一侧,吊顶(26)和顶面(30)之间设有第二空腔(27),所述第一空腔(13)连通第二空腔(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S1、在房屋的墙面(29)上固定安装有覆面龙骨(2),覆面龙骨(2)和墙面(29)呈间隔设置;S2、在覆面龙骨(2)上铺设石膏板(3),石膏板(3)和墙面(29)之间呈间隔设置形成第一空腔(13);S3、房屋的底面(28)上铺设地板(17),石膏板(3)下端和地板(17)呈间隙设置;S4、在地板(17)上固定安装木踢脚(21),木踢脚(21)上开设有透气孔(22),所述透气孔(22)连通第一空腔(13);将木踢脚(21)固定粘接到石膏板(3)一侧,使地板(17)和石膏板(3)固连;S5、在房屋的顶面(30)上安装吊顶龙骨(25),吊顶龙骨(25)抵接于石膏板(3)一侧,将吊顶龙骨(25)和石膏板(3)通过射钉固连在一起;S6、将吊顶(26)安装到吊顶龙骨(25)上,吊顶(26)抵接于石膏板(3)一侧,吊顶(26)和顶面(30)之间设有第二空腔(27),所述第一空腔(13)连通第二空腔(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木踢脚(21)相对墙面(29)一侧沿竖直方向固设有木基层(23),所述木基层(23)和底面(28)成间隙设置,所述木基层(23)和石膏板(3)呈间隙设置形成透气槽(24),所述透气孔(22)沿水平方向的投影落于透气槽(2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在步骤S2和S3之间,依次在底面(28)上铺设结构楼板(14)和地暖管(15),然后在地暖管(15)上用水泥泥浆现浇形成地暖找平层(16),地板(17)铺设在地暖找平层(1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潮墙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先沿底面(28)周向在底面(28)上铺设积塑板(19),然后再在底面(28)上铺设结构楼板(14)和地暖管(15),在地暖找平层(16)浇捣完毕后,拆卸积塑板(19);所述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苗良张国锋胡坚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