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136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管线综合仓、雨水井和设置管线综合仓下方的污水仓,所述雨水井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污水仓导通的排污管道,所述雨水井设置在污水仓的远离管线综合仓的一侧面,所述管线综合仓与污水仓之间设有雨水仓,所述雨水井的侧壁上设有与雨水仓导通的雨水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排污阀门,所述雨水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隔离仓,所述隔离仓之间设若干用于雨水净化的处理仓,所述隔离仓内设有导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结构合理、设计有效,目的在于快速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综合管廊内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A comprehensive pipe corridor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rehensive pipe rack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sewage pipeline comprehensive warehouse including warehouse, water wells and pipeline set integrated warehouse below the bottom wall of the rain water is arranged on the sewage pipes and sewage bin conduction, the rain is set in one side of the sewage bin far away from the pipeline comprehensive warehouse, rainwater storag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ipeline and sewage Bin Bin, the rain water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rainwater pipe and rainwater bin conduction, the sewag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valve, the water chamber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isolation chamber, the some isolation for processing warehouse rainwater purification set positions between the isola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guide tub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effective design, so as to rapidly supplement the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rainwater in the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管廊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又称为地下管廊,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市政管线或管件设施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其中,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简单的水处理无法满足其二次利用的效果,而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在灰尘、细菌、以及其他的杂质。目前,如图5所示的传统的一种综合管廊,包括管线综合仓1和设置在仓内的维修通道7,所述管线综合仓1包括底板111、侧墙112和顶板113,所述侧墙112上设有用于放置市政管线的支架114,所述底板111上固定设置有给水管网11。其中,路面雨水和屋面雨水统一经市政排水管或雨水井排入到污水管道内并统一排放,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而管线综合管廊内的消防用水、清洁用水以及其他城市内的部分生活用水都需要从水厂或其他地下工程开采地下水的方式提供水源。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目的在于快速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综合管廊内雨水的回收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管线综合仓、雨水井和设置管线综合仓下方的污水仓,所述雨水井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污水仓导通的排污管道,所述雨水井设置在污水仓的远离管线综合仓的一侧面,所述管线综合仓与污水仓之间设有雨水仓,所述雨水井的侧壁上设有与雨水仓导通的雨水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排污阀门,所述雨水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隔离仓,所述隔离仓之间设若干用于雨水净化的处理仓,所述隔离仓内设有导流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污阀门闭合时,雨水能够经市政雨水管或雨水井流入到雨水仓内而非直接排入到污水仓内,此时雨水能够与其他生活或者工业用水分类处理,由此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同时雨水的污染物较少经过简单净化处理后即可再次作为综合管廊内或者城市内的消防用水、生活中水、其他市政清洁用水和浇灌用水使用,大大提高了雨水的回收利用的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仓包括沉降仓、消毒仓、过滤仓和生物净化仓,所述沉降仓通过雨水管道与所述雨水井相连通,所述生物净化仓通过给水泵与设置在所述管线综合仓内的中水管道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雨水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酸性物质、痕量重金属、粉尘、细菌和病毒等危害物质,在通过对雨水中的灰尘进行物理沉降和经化学沉降剂沉降后可以减少雨水中灰尘和固体杂质的含量,此时在经由消毒剂和紫外杀菌灯的消毒作用后能够有效的减少雨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随后经活性炭、石英砂、硅砂等物质进行层级过滤,由此能够除去雨水中细小的杂质;然后再通过生物浮床技术吸收雨水中富含的磷、钾、氮、硫等化合物,能够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发生的机率,同时还能够增加综合管廊内的氧气含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净化仓的底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向地基内渗水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阶段由于多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且未及时补充地下水源,不仅会破坏地下生态平衡的而且还会导致地基整体或局部下沉的危险,由此通过持续或间歇性的还原地下水分,不仅能够解决路面积水等问题,而且还能够快速补充地下水源,有利于保护地下生态平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净化仓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开合通孔的活塞,所述生物净化仓内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浮床,所述活塞上表面通过连接杆与浮床相连接,活塞密封通孔时所述浮床漂浮在所述生物净化仓的水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生物净化仓内的雨水增多时,浮床随着生物净化仓内水位的升高而升高,此时浮床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杆上移,活塞随之上移,此时活塞与通孔相互分离,位于生物净化仓内的水体能够经通孔流出,由此能够有效的降低生物净化仓淹没人工维修通道的机率;当水位下降后,浮床随之下移,此时与浮床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的活塞随之下移,在导杆的限位作用下,活塞能准确向下密封通孔,此时位于生物净化仓内的水体不在向地基内渗水,由此保证了生物净化仓内的相对稳定的储水量供给水网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内设有具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在远离雨水仓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渗水管的端部设有闭合渗水管的盖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地基内的土壤从渗水管的端部开口处进入到渗水管内而造成堵塞渗水管的可能性,从而保证渗水管能够正常使用,同时也能够减少土壤层中的其他生物从渗水管进入到生物净化仓内而造成生物净化仓内水体的二次或多次污染,从而起到了保护水体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管内固定设有聚酯无纺布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地基内的土壤进入到小孔内,堵塞小孔的可能性,从而保证渗水管能够持续使用,延长了渗水管的使用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线综合仓内设有给水管网,所述生物净化仓内设有与给水管网相连通的排放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净化后的水体经排放水管并流到管线综合仓内的给水管网内,实现对综合管廊内消防用水、市政清洁用水以及部分生活用水的供给,由此提高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仓在远离雨水井的一侧面上设有与管线综合仓相贯通的维修通道,所述隔离仓与维修通道通过隔离门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仓内设置通道,有助于后期维修设备、管道和清洗雨水仓。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线综合仓和维修通道的底壁上均设有与地基相连通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设有单向排水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维修通道或管线综合仓内因事故或渗漏出现积水时,所述积水能够沿着排水管道并流到渗水管内,然后经由排水孔下渗到地基内,而地基内的水则不会经排水管道反向流入到管线综合仓或维修通道内,由此能够较好的保持维修通道和管线综合仓内的干燥,提高了维修通道和管线综合仓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线综合仓和维修通道内均设有照明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组件不仅能够用作综合管廊内基本照明所需,还为生物浮床内的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光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结构合理、设计有效,目的在于快速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综合管廊内雨水的回收利用率;通过设置雨水仓能够实现了雨水与其他生活生产污水相互分离,分类进行水处理,使得对于雨水的处理更加具有针对性,由此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通过在生物净化仓上设置通孔和渗水管,能够及时快速的补充地下水,有效的保护了地下生态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雨水仓内部的结构;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的放大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综合管廊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管线综合仓(1)、雨水井(2)和设置管线综合仓(1)下方的污水仓(3),所述雨水井(2)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污水仓(3)导通的排污管道(31),所述雨水井(2)设置在污水仓(3)的远离管线综合仓(1)的一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综合仓(1)与污水仓(3)之间设有雨水仓(4),所述雨水井(2)的侧壁上设有与雨水仓(4)导通的雨水管道(41),所述排污管道(31)上设有排污阀门(32),所述雨水仓(4)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隔离仓(5),所述隔离仓(5)之间设若干用于雨水净化的处理仓(6),所述隔离仓(5)内设有导流管(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管线综合仓(1)、雨水井(2)和设置管线综合仓(1)下方的污水仓(3),所述雨水井(2)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污水仓(3)导通的排污管道(31),所述雨水井(2)设置在污水仓(3)的远离管线综合仓(1)的一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综合仓(1)与污水仓(3)之间设有雨水仓(4),所述雨水井(2)的侧壁上设有与雨水仓(4)导通的雨水管道(41),所述排污管道(31)上设有排污阀门(32),所述雨水仓(4)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隔离仓(5),所述隔离仓(5)之间设若干用于雨水净化的处理仓(6),所述隔离仓(5)内设有导流管(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仓(6)包括沉降仓(61)、消毒仓(62)、过滤仓(63)和生物净化仓(64),所述沉降仓(61)通过雨水管道(41)与所述雨水井(2)相连通,所述生物净化仓(64)通过给水泵与设置在所述管线综合仓(1)内的给水管网(1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净化仓(64)的底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向地基内渗水的通孔(6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净化仓(64)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开合通孔(641)的活塞(642),所述生物净化仓(64)内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浮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凯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亿达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