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68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其包括管本体、封闭挡板及盖体,所述管本体上端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槽及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由第一隔板与管本体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通气槽由第二隔板与管本体另一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之间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卡持有漂浮阀,所述管本体于容置槽两侧分别开设有透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通过在管本体上端内部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通气槽及第二通气槽,配合在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之间设置有容置槽,并在容置槽内卡持漂浮阀,通过漂浮阀的上升或下降来与封闭挡板进行封闭或开启,来保证外部水体无法进入到呼吸管内,可供潜水者在水下自由呼吸。

Snorkeling full cover and breathing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rehensive cover and snorkeling breathing tube comprises a tube body, a closed baffle and a cover body, wherein the upper end of the body is inside the tub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wo sides of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two groove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the ventilation groove by the first clapboard and the first pipe body side wall form, the second ventilation slot consists of second plates and pipe body on the other side wall form, containing slo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groove groove, the groove inside the tube holds a floating valve body accommodating groov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wo sides of the permeable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full cover and snorkeling breathing tube through the first vent groove and two ventilation slot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ody is inside the pipe on both sides,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slots are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groove, and groove inside to floating valve, to be closed or opened and closed by floating baffle valve up or down, to ensure that the external water can not enter into the breathing tube for divers breathe under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
本技术涉及潜水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
技术介绍
通常潜水者的标准装备中都包括面罩及呼吸管,其中面罩与呼吸管连通,并通过呼吸管将外部空气导入到面罩内供潜水者吸气,在潜水者使用装备的过程中,会存在少量的水进入到面罩的呼吸部并积蓄,不利于潜水者的良好体验,如何防止呼吸管外部的水体进入呼吸管内部,成为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供潜水者在水下自由呼吸,而且密封性良好的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其包括面罩主体及与面罩主体连接的呼吸管,所述呼吸管与面罩主体连通设置,所述呼吸管设置有管本体、封闭挡板及盖体,所述管本体下端部与面罩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管本体下端设置有连通槽,所述管本体上端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槽及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分别与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通气槽由第一隔板与管本体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通气槽由第二隔板与管本体另一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之间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卡持有漂浮阀,所述管本体于容置槽两侧分别开设有透水孔;所述封闭挡板固定设置在管本体上方,所述封闭挡板分别对应第一通气槽、第二通气槽及容置槽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开关孔,所述开关孔与设置在容置槽内的漂浮阀位置对应,所述盖体与管本体卡持连接,所述封闭挡板被密封地设置在盖体与管本体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本体与面罩主体连接处朝一侧凸伸设置有调节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管,其包括管本体、封闭挡板及盖体,所述管本体下端设置有连通槽,所述管本体上端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槽及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分别与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通气槽由第一隔板与管本体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通气槽由第二隔板与管本体另一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之间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卡持有漂浮阀,所述漂浮阀卡持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管本体于容置槽两侧分别开设有透水孔;所述封闭挡板固定设置在管本体上方,所述封闭挡板分别对应第一通气槽、第二通气槽及容置槽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开关孔,所述开关孔与设置在容置槽内的漂浮阀位置对应,所述盖体与管本体卡持连接,所述封闭挡板被密封地设置在盖体与管本体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本体与面罩主体连接处朝一侧凸伸设置有调节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横截面及第二隔板的横截面分别为曲线构造,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相对设置,所述漂浮阀卡置在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之间。综上所述,本技术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通过在管本体上端内部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通气槽及第二通气槽,配合在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之间设置有容置槽,并在容置槽内卡持漂浮阀,通过漂浮阀的上升或下降来与封闭挡板进行封闭或开启,来保证外部水体无法进入到呼吸管内,可供潜水者在水下自由呼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浮潜全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呼吸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呼吸管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浮潜全面罩包括面罩主体100及与面罩主体100连接的呼吸管200,所述呼吸管200与面罩主体100连通设置,所述面罩主体100周边能与脸部进行贴合,从而和脸部形成密封腔室的组合体。所述呼吸管200设置有管本体10、封闭挡板20及盖体30,所述管本体10下端部与面罩主体100固定连接,所述管本体10与面罩主体100连接处朝一侧凸伸设置有调节夹11,所述调节夹11上用以外接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摄像装置通过连接件可转动地安装在调节夹11上。所述管本体10为中空构造,所述管本体10下端设置有连通槽12,所述管本体10上端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槽13及第二通气槽14,所述第一通气槽13与第二通气槽14分别与连通槽12连通,所述第一通气槽13由第一隔板15与管本体10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通气槽14由第二隔板16与管本体10另一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通气槽13与第二通气槽14之间设置有容置槽17,所述容置槽17内卡持有漂浮阀18,所述漂浮阀18卡持在第一隔板15与第二隔板16之间,所述漂浮阀18可在容置槽17内移动;所述管本体10于容置槽17两侧分别开设有透水孔19,使得水流进入到容置槽17内的流速更为稳定,进而保证漂浮阀18的浮力稳定,从而漂浮阀18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不会太过激烈影响产品性能。具体地,所述第一隔板15的横截面及第二隔板16的横截面分别为曲线构造,所述第一隔板15设置有第一卡槽151,所述第二隔板16设置有第二卡槽161,所述第一卡槽151与第二卡槽161相对设置,所述漂浮阀18卡置在第一卡槽151及第二卡槽161之间。所述封闭挡板20固定设置在管本体10上方,所述封闭挡板20分别对应第一通气槽13、第二通气槽14及容置槽17开设有第一通气孔21、第二通气孔22及开关孔23,所述开关孔23与设置在容置槽17内的漂浮阀18位置对应,所述漂浮阀18的重力小于其在水中的浮力。所述盖体30与管本体10卡持连接,所述封闭挡板20被密封地设置在盖体30与管本体10之间。本技术具体使用时,潜水者吸入的空气或呼出的气体均经由第一通气槽13及第二通气槽14与外部连通,浮潜时,潜水者带着全面罩脸部朝下,呼吸管200向上伸出水面,空气经过开关孔23进入到盖体30内,再由盖体30通过第一通气槽13、第二通气槽14及连通槽12进入到面罩主体100内供人呼吸,若有水从透水孔19进入到呼吸管200内,漂浮阀18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封闭开关孔23,使得水不能进入到封闭挡板20上方的盖体30内;当呼吸管200的上部露出水面,漂浮阀18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打开开关孔23,潜水者继续通过第一通气槽13及第二通气槽14吸入外部空气。综上所述,本技术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通过在管本体10上端内部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通气槽13及第二通气槽14,配合在第一通气槽13与第二通气槽14之间设置有容置槽17,并在容置槽17内卡持漂浮阀18,通过漂浮阀18的上升或下降来与封闭挡板20进行封闭或开启,来保证外部水体无法进入到呼吸管200内,可供潜水者在水下自由呼吸。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浮潜全面罩及呼吸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潜全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及与面罩主体连接的呼吸管,所述呼吸管与面罩主体连通设置,所述呼吸管设置有管本体、封闭挡板及盖体,所述管本体下端部与面罩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管本体下端设置有连通槽,所述管本体上端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槽及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分别与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通气槽由第一隔板与管本体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通气槽由第二隔板与管本体另一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之间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卡持有漂浮阀,所述漂浮阀卡持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管本体于容置槽两侧分别开设有透水孔;所述封闭挡板固定设置在管本体上方,所述封闭挡板分别对应第一通气槽、第二通气槽及容置槽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开关孔,所述开关孔与设置在容置槽内的漂浮阀位置对应,所述盖体与管本体卡持连接,所述封闭挡板被密封地设置在盖体与管本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潜全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及与面罩主体连接的呼吸管,所述呼吸管与面罩主体连通设置,所述呼吸管设置有管本体、封闭挡板及盖体,所述管本体下端部与面罩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管本体下端设置有连通槽,所述管本体上端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槽及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分别与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通气槽由第一隔板与管本体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通气槽由第二隔板与管本体另一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二通气槽之间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卡持有漂浮阀,所述漂浮阀卡持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管本体于容置槽两侧分别开设有透水孔;所述封闭挡板固定设置在管本体上方,所述封闭挡板分别对应第一通气槽、第二通气槽及容置槽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开关孔,所述开关孔与设置在容置槽内的漂浮阀位置对应,所述盖体与管本体卡持连接,所述封闭挡板被密封地设置在盖体与管本体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潜全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与面罩主体连接处朝一侧凸伸设置有调节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潜全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横截面及第二隔板的横截面分别为曲线构造,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隔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仁通硅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