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9082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奶牛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拉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U形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开口端分别铰接所述拉杆上,使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拉杆形成合页状结构,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还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相对张开程度。本申请的辅助提拉装置,通过其他提升装置提升拉杆,即可辅助奶牛站立,在奶牛站立后,也可通过本申请的提拉装置保持奶牛的站立姿势。

Standing auxiliary lifting device for postpartum paralysis of dairy cow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airy cattle breeding,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lifting device for auxiliary standing cow postpartum paralysis, including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a pull rod,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is U shape, the first clamp holding part and the open end of the second the open end of the holding part of the clamp are respectively hinged with the pull rod,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the hinge rod formed like structure on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an adjusting rod second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clamping part and the adjusting lever for regulating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the second clamp holding part between the relative opening degree. The auxiliary lifting device for this application can lift the pull rod through other lifting devices to assist the cows to stand. The standing posture of the cows can also be maintained by the lifting device after the cows are sta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
本技术涉及奶牛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
技术介绍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低血钙症、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在奶牛出现产后瘫痪时,若不及时辅助奶牛站立,随着卧地时间的增长,奶牛还会出现精神沉郁、反刍停止、胃肠蠕动减弱、抽搐、排泄抑制、严重时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但是,由于奶牛体型大,体重较重,采用人力很难实现将卧地的提起,也很难保持奶牛的站立状态,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针对奶牛产后瘫痪,能够辅助奶牛站立,并能够可靠保持奶牛站立姿势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奶牛养殖
中,奶牛产后瘫痪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拉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U形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开口端分别铰接所述拉杆上,使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拉杆形成合页状结构,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还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相对张开程度。本申请的辅助提拉装置,通过设置U形状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并通过调节杆调节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的张开程度,在实际使用中,根据牛的体型,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张开合适的开度,将奶牛的部分脊背骨夹持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由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U形状,被夹持的脊背骨两侧部分被卡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U形弯折处,此时,再通过其他提升装置提升拉杆,即可辅助奶牛站立,在奶牛站立后,也可通过本申请的提拉装置保持奶牛的站立姿势。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侧杆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侧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通过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增加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结构强度,保证对奶牛脊背骨夹持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在所述调节杆上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调节杆螺纹配合,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卡扣与调结构螺纹连接,可以调节卡扣与第一夹持部的相对位置,当达到合适位置时,卡扣与第二连杆连接,即实现了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开度的调节。优选的,所述拉杆上还连接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的中部朝背离所述拉杆的一侧弯折,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提升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使所述拉杆与所述提升杆形成三角形结构。首先是加强了拉杆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也方便外部提升装置,如方便滑轮的挂钩勾住提升杆的中部弯折处,进一步方便了使用。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还连接有柔性带,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固定所述柔性带的固定部,所述柔性带与所述固定部可分离的连接。在实际使用时,还可以进一步的采用柔性带绕过奶牛的腹部下侧,如此,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辅助奶牛站立,以及保持奶牛站立姿态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表面为磨砂面。能够增加与奶牛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本申请使用的可靠性。优选的,还包括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为滑轮组,所述滑轮组的定滑轮上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滑轮组的动滑轮上设置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提升杆相配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辅助提拉装置,通过设置U形状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并通过调节杆调节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的张开程度,在实际使用中,根据牛的体型,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张开合适的开度,将奶牛的部分脊背骨夹持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由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U形状,被夹持的脊背骨两侧部分被卡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U形弯折处,此时,再通过其他提升装置提升拉杆,即可辅助奶牛站立,在奶牛站立后,也可通过本申请的提拉装置保持奶牛的站立姿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调节杆配合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第一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3、拉杆;4、调节杆;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卡扣;8、提升杆;9、柔性带;10、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和拉杆3,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为U形状,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开口端分别铰接所述拉杆3上,使所述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和拉杆3形成合页状结构,在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之间还连接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之间的相对张开程度。本实施例的辅助提拉装置,通过设置U形状的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并通过调节杆4调节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的张开程度,在实际使用中,根据牛的体型,使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张开合适的开度,将奶牛的部分脊背骨夹持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之间,由于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为U形状,被夹持的脊背骨两侧部分被卡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U形弯折处,此时,再通过其他提升装置提升拉杆3,即可辅助奶牛站立,在奶牛站立后,也可通过本实施例的提拉装置保持奶牛的站立姿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侧杆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5,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侧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6。通过设置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增加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结构强度,保证对奶牛脊背骨夹持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4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铰接,在所述调节杆4上还设置有卡扣7,所述卡扣7与所述调节杆4螺纹配合,所述卡扣7与所述第二连杆6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卡扣7与调结构螺纹连接,可以调节卡扣7与第一夹持部1的相对位置,当达到合适位置时,卡扣7与第二连杆6连接,即实现了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2开度的调节。进一步的,所述拉杆3上还连接有提升杆8,所述提升杆8的中部朝背离所述拉杆3的一侧弯折,所述拉杆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提升杆8的两端固定连接,使所述拉杆3与所述提升杆8形成三角形结构。首先是加强了拉杆3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也方便外部提升装置,如方便滑轮的挂钩勾住提升杆8的中部弯折处,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1上还连接有柔性带9,所述第二夹持部2上设置有固定所述柔性带9的固定部10,所述柔性带9与所述固定部10可分离的连接。在实际使用时,还可以进一步的采用柔性带9绕过奶牛的腹部下侧,如此,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实施例辅助奶牛站立,以及保持奶牛站立姿态的可靠性。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为滑轮组,所述滑轮组的定滑轮上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滑轮组的动滑轮上设置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提升杆8相配合。使用时,第一挂钩可以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拉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U形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开口端分别铰接所述拉杆上,使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拉杆形成合页状结构,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还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相对张开程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拉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U形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开口端分别铰接所述拉杆上,使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拉杆形成合页状结构,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还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相对张开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侧杆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侧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奶牛产后瘫痪的站立辅助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在所述调节杆上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调节杆螺纹配合,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宏达候小林杨洁孟详人王加明黄佐兴胡全心冯鹏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畜牧兽医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