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栽培植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05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盆栽培植容器,包括带有开口的盆栽容器和培植层,培植层包括盆栽种植土层、第一肥料层、稻草层、第二肥料层、绿肥层、旧报纸层、网格层和保湿防渗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盆栽培植容器,使用方便、营养元素全面,可以持续的为盆栽提供所需营养,解决经常施肥的麻烦,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有效阻止盆栽的水土从盆底流出,防渗的同时兼具保湿和维持植物营养的功能,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及营养水分供给,并且原料成本低廉,制作过程简单便捷。

A pot culture container

The pot comprises a potted planting layer, a first fertilizer layer, a straw layer, a second fertilizer layer, a green manure layer, an old newspaper layer, a grid layer and a moisture proof impermeabl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tted cultivation container, easy to use, full of nutrients, can continue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nutrition pot, solve the trouble of fertilization, sav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oil from the bottom of the pot pot with seepage outflow, plant nutrition and moisture to maintain functio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lants water and nutrient supply, and low cost of raw material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栽培植容器
本技术属于盆栽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盆栽种植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盆栽的营养大多源自人们定期向盆栽施肥,而购买的化肥使用起来非常不便,且肥效低,不适宜长期使用及存放,而现代人们由于工作、生活忙碌,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施肥,针对这种现状,传统的盆土栽种已经不适合人们的需求。另外,市场上购买的盆栽容器大多是无机材料烧制而成,结构本身密不透气,通常要在容器底部开有小孔保证透气性,但是在浇水时,浇入盆栽中的水分很快从透气孔渗出,不能保证水分在整个花盆周向充分吸收,盆栽的根系不能得到充分的灌溉;并且花盆中的土壤也会随水分一起流出孔外,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水分的流出也需要不断的补充浇水,浪费了水资源。针对上述问题,人们通常会在容器底部设置防渗层,铺设防渗材料,但此类方法可以达到防渗效果,却造成植物根部积水严重,导致植物烂根至枯萎。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领域人员积极创新研究,以期创设出一种新型的盆栽培植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盆栽培植容器,使用方便、营养元素全面,可以持续的为盆栽提供所需营养,解决经常施肥的麻烦;同时有效阻止盆栽的水土从盆底流出,防渗的同时不会造成植物根部积水烂根,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盆栽培植容器,包括带有开口的盆栽容器和培植层,所述培植层包括盆栽种植土层、第一肥料层、稻草层、第二肥料层、绿肥层、旧报纸层、网格层和保湿防渗层,所述网格层均匀覆盖于所述保湿防渗层的上方,所述旧报纸层均匀覆盖于所述网格层的上方,所述绿肥层均匀覆盖于所述旧报纸层的上方,所述第二肥料层均匀覆盖于所述绿肥层的上方,所述稻草层均匀覆盖于所述第二肥料层的上方,所述第一肥料层均匀覆盖于所述稻草层的上方,所述盆栽种植土层均匀覆盖于所述第一肥料层的上方;所述保湿防渗层包括位于下方的粘结剂层和位于粘结剂层上方的高吸水性树脂层,所述粘结剂层均匀涂覆于盆栽容器的底部和与盆栽容器底部相连的侧壁表面。进一步地说,所述盆栽种植土层的厚度为5-20cm;所述第一肥料层的厚度为1-5cm;所述稻草层的厚度为10-30cm;所述第二肥料层的厚度为1-5cm;所述绿肥层的厚度为2-20cm;所述旧报纸层的厚度为0-1cm;所述网格层的厚度为0-1cm;所述保湿防渗层的厚度为3-10cm。进一步地说,所述粘结剂层在所述盆栽容器侧壁上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防渗层的厚度。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肥料层和所述第二肥料层皆为有机化肥层。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肥料层和所述第二肥料层皆为复合化肥层。进一步地说,所述盆栽种植土层为腐叶土层。进一步地说,所述盆栽容器为陶制开口容器、塑料开口容器或木制容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的培植层采用分层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盆栽种植土层、第一肥料层、稻草层、第二肥料层、绿肥层、旧报纸层、网格层和保湿防渗层,此种设计保证土壤肥效的同时可以持续为盆栽植物提供营养,且所含营养元素全面,适宜长期使用,解决需要经常施肥的麻烦,不需要额外购置花肥,进而节省人力物力;二、本技术的保湿防渗层,有效的阻止浇入盆栽的水分从盆底流出,避免盆栽的水土流失,也节约用水;保湿防渗层中含有的高吸水性树脂层,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千倍的水分,并且可反复释水、吸水,保水能力特高,更佳的是,原料成本低廉,制作过程简单便捷;三、本技术的保湿防渗层中含有的高吸水性树脂层除了吸水、保水,还能吸收肥料、农药,并缓慢的释放出来以增加肥效和药效,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及营养水分供给。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本技术的培植层剖视图;图3本技术的粘结剂层剖视图;附图中各部分的附图标记如下:盆栽容器1、培植层2、盆栽种植土层3、第一肥料层4、稻草层5、第二肥料层6、绿肥层7、旧报纸层8、网格层9、保湿防渗层10、粘结剂层11和高度H。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盆栽培植容器,如图1-3所示,包括带有开口的盆栽容器1和培植层2,所述培植层2包括盆栽种植土层3、第一肥料层4、稻草层5、第二肥料层6、绿肥层7、旧报纸层8、网格层9和保湿防渗层10,所述网格层9均匀覆盖于所述保湿防渗层10的上方,所述旧报纸层8均匀覆盖于所述网格层9的上方,所述绿肥层7均匀覆盖于所述旧报纸层8的上方,所述第二肥料层6均匀覆盖于所述绿肥层7的上方,所述稻草层5均匀覆盖于所述第二肥料层6的上方,所述第一肥料层4均匀覆盖于所述稻草层5的上方,所述盆栽种植土层3均匀覆盖于所述第一肥料层4的上方;所述保湿防渗层10包括位于下方的粘结剂层11和位于粘结剂层11上方的高吸水性树脂层,所述粘结剂层11均匀涂覆于盆栽容器的底部和与盆栽容器底部相连的侧壁表面。所述盆栽种植土层3的厚度为5-20cm;所述第一肥料层4的厚度为1-5cm;所述稻草层5的厚度为10-30cm;所述第二肥料层6的厚度为1-5cm;所述绿肥层7的厚度为2-20cm;所述旧报纸层8的厚度为0-1cm;所述网格层9的厚度为0-1cm;所述保湿防渗层10的厚度为3-10cm。优选的,所述盆栽种植土层3的厚度为10-20cm;所述第一肥料层4的厚度为2-4cm;所述稻草层5的厚度为15-25cm;所述第二肥料层6的厚度为2-4cm;所述绿肥层7的厚度为5-15cm;所述旧报纸层8的厚度为0.4-0.6cm;所述网格层9的厚度为0.4-0.6cm;所述保湿防渗层10的厚度为4-6cm。所述粘结剂层在所述盆栽容器侧壁上的高度H小于或等于所述防渗层的厚度。所述第一肥料层4和所述第二肥料层6皆为有机化肥层。所述第一肥料层4和所述第二肥料层6皆为复合化肥层。所述盆栽种植土层3为腐叶土层。所述盆栽容器为陶制开口容器、塑料开口容器或木制容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盆栽种植土层、第一肥料层、稻草层、第二肥料层、绿肥层、旧报纸层、网格层和保湿防渗层,层级叠构所含营养元素全面,保证土壤肥效,且可以持续为盆栽植物提供营养,适宜长期使用;浇入盆栽的水分到达底部保湿防渗层时,被保湿防渗层中含有的高吸水性树脂层吸收,不会从盆底流出,可以避免盆栽的水土流失,而高吸水性树脂层本身具有的特性,可以反复吸水释水,又具有保湿的效果。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盆栽培植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盆栽培植容器,包括带有开口的盆栽容器(1)和培植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植层(2)包括盆栽种植土层(3)、第一肥料层(4)、稻草层(5)、第二肥料层(6)、绿肥层(7)、旧报纸层(8)、网格层(9)和保湿防渗层(10),所述网格层(9)均匀覆盖于所述保湿防渗层(10)的上方,所述旧报纸层(8)均匀覆盖于所述网格层(9)的上方,所述绿肥层(7)均匀覆盖于所述旧报纸层(8)的上方,所述第二肥料层(6)均匀覆盖于所述绿肥层(7)的上方,所述稻草层(5)均匀覆盖于所述第二肥料层(6)的上方,所述第一肥料层(4)均匀覆盖于所述稻草层(5)的上方,所述盆栽种植土层(3)均匀覆盖于所述第一肥料层(4)的上方;所述保湿防渗层(10)包括位于下方的粘结剂层(11)和位于粘结剂层(11)上方的高吸水性树脂层,所述粘结剂层(11)均匀涂覆于盆栽容器的底部和与盆栽容器底部相连的侧壁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栽培植容器,包括带有开口的盆栽容器(1)和培植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植层(2)包括盆栽种植土层(3)、第一肥料层(4)、稻草层(5)、第二肥料层(6)、绿肥层(7)、旧报纸层(8)、网格层(9)和保湿防渗层(10),所述网格层(9)均匀覆盖于所述保湿防渗层(10)的上方,所述旧报纸层(8)均匀覆盖于所述网格层(9)的上方,所述绿肥层(7)均匀覆盖于所述旧报纸层(8)的上方,所述第二肥料层(6)均匀覆盖于所述绿肥层(7)的上方,所述稻草层(5)均匀覆盖于所述第二肥料层(6)的上方,所述第一肥料层(4)均匀覆盖于所述稻草层(5)的上方,所述盆栽种植土层(3)均匀覆盖于所述第一肥料层(4)的上方;所述保湿防渗层(10)包括位于下方的粘结剂层(11)和位于粘结剂层(11)上方的高吸水性树脂层,所述粘结剂层(11)均匀涂覆于盆栽容器的底部和与盆栽容器底部相连的侧壁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栽培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栽种植土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蔼芸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