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03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箱,涉及电控设备领域,用以简便地实现箱体与箱盖的连接。该电控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的相对的两个边缘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和箱盖之间采用插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控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箱。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变流领域中,随着高功率密度、高功率变流器的发展,功率模块单元发热严重,电控箱体单位体积内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传统高发热量电控箱采用钣金加铝制散热翅片的组合进行散热,这种电控箱整体性较差,需要用到较多的螺钉固定,组装效率低,费事费力,并且钣金和铝制翅片的导热性能有差异,会导致电控箱内热聚集以及温度不均。传统电控箱面板需要使用螺钉固定,装配性差,组装效率低,费事费力,外观整体性差。若采用铰链加锁扣的方式,则需要焊接铰链及增加锁扣,增加成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为了解决电控箱的散热问题,目前提出一种方案是采用全铝制箱体作为电控箱,为保证铝塑电控箱的整体性及装配性,需要一种新型的面板结构及安装方式去满足铝塑电控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控箱,用以简便地实现箱体与箱盖的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控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的相对的两个边缘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箱盖的相对应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箱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箱盖的相对应端设有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凸起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控箱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箱盖和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箱盖和所述箱体卡紧。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箱体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对所述箱盖施加朝着所述箱体的作用力;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箱盖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对所述箱体施加朝着所述箱盖的作用力。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和弹性件,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箱体可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夹设于所述连接本体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连接本体的第一卡持部和所述弹性件位于可转动连接处的一侧,所述连接本体的第二卡持部位于可转动连接处的另一侧;其中,所述弹性件对所述第一卡持部施加使得所述连接本体相对于所述箱体转动的转动力,所述第二卡持部在所述转动力的作用下对所述箱盖施加使得所述箱盖靠近所述箱体的压紧力。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盖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连接本体的第二卡持部面面接触,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的接触面平行于所述箱盖的延展方向。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外部设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与所述第一卡持部面面接触,所述阶梯部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的接触面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箱盖的延展方向。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箱体通过球面接触实现可转动连接。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盖朝向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卡紧凹槽,所述箱体的边缘卡在所述卡紧凹槽中。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卡在所述卡紧凹槽中的部分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中设有密封件。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是铝合金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盖是铝合金的。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后,箱体和箱盖之间有两个位置,第一个位置是将箱盖的上边缘的凸起插到箱体的上边缘的凹槽中,在该位置,箱盖下边缘的凸起与箱体下边缘的凹槽是没有插接的。然后箱盖下移(或者松手,箱盖会在自身重力下下移),下移后箱盖的下边缘凸起卡入到箱体的下边缘凹槽中。在上述移动的过程中保证上边缘凹槽的深度大于下边缘凹槽的深度可使得下移后箱体和箱盖保持连接状态,当然,亦可设置其他结构,保证两者直接下移后不会脱离,比如增加限位件等。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和箱盖之间采用插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电器和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电控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C-C剖视示意图;图8为图7的D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2、箱盖;3、连接件;4、密封件;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阶梯部;14、内凹部;21、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23、卡接部;24、卡紧凹槽;31、连接本体;32、弹性件;311、第一卡持部;312、第二卡持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8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参见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2,箱体1与箱盖2相对的两个边缘插接相连。以在图3所示的上下边缘形成插接结构为例,箱体1和箱体2在上边缘形成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比如其中一个设有凸起,另一个设有凹槽。箱体1和箱体2在下边缘也形成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比如其中一个设有凸起,另一个设有凹槽。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后,箱体1和箱盖2之间有两个位置,以图3所示上下方向为例,第一个位置是将箱盖2的上边缘的凸起插到箱体1的上边缘的凹槽中,在该位置,箱盖2下边缘的凸起与箱体1下边缘的凹槽是没有插接的。然后箱盖2下移(或者松手,箱盖2会在自身重力下下移),下移后箱盖2的下边缘凸起卡入到箱体1的下边缘凹槽中。在上述移动的过程中保证上边缘凹槽的深度大于下边缘凹槽的深度可使得下移后箱体1和箱盖2保持连接状态,当然,亦可设置其他结构,保证两者直接下移后不会脱离,比如增加限位件等。上述技术方案,箱体1和箱盖2之间采用插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箱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11,箱盖2的相对应端设有第一凸起21;箱体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12,箱盖2的相对应端设有第二凸起22。其中,第一凸起21设于第一凹槽11中,第二凸起22设于第二凹槽12中,第一凹槽11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12的深度。为了使得箱体1和箱盖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电控箱还包括连接件3,连接件3设于箱盖2和箱体1的外部,连接件3用于将箱盖2和箱体1卡紧。电控箱内部用于安装电器元件。设置连接件3之后,可以不设置其他的连接结构,就能直接将箱体1和箱盖2稳固地保持在一起。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设置在箱体1和箱盖2的外部,不会穿透箱体1和箱盖2,故不同于螺栓等穿透式的连接方式,不会影响电控箱的密封性。连接件3安装到位之后,自动实现箱体1和箱盖2的卡紧,无需额外的锁定等操作。连接件3可以利用杠杆原理将箱体1和箱盖2紧固在一起。比如连接件3与箱体1可转动连接,连接件3对箱盖2施加朝着箱体1的作用力。或者,连接件3与箱盖2可转动连接,连接件3对箱体1施加朝着箱盖2的作用力。在箱体1尺寸明显大于箱盖2尺寸时,前一种方式安装更加简便、稳固。参见图8,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连接件3包括连接本体31和弹性件32。连接本体31与箱体1可转动连接,弹性件32夹设于连接本体31和箱体1之间。连接本体31的第一卡持部311和弹性件32位于可转动连接处的一侧,连接本体31的第二卡持部312位于可转动连接处的另一侧。弹性件32可以为弹簧或弹片。弹性件32安装好之后处于压缩状态。其中,弹性件32对第一卡持部311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控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箱盖(2),所述箱体(1)与所述箱盖(2)的相对的两个边缘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箱盖(2),所述箱体(1)与所述箱盖(2)的相对的两个边缘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箱盖(2)的相对应端设有第一凸起(21);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箱盖(2)的相对应端设有第二凸起(22);其中,所述第一凸起(21)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中,所述第二凸起(22)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2)中,所述第一凹槽(1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12)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设于所述箱盖(2)和所述箱体(1)的外部,所述连接件(3)用于将所述箱盖(2)和所述箱体(1)卡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箱体(1)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对所述箱盖(2)施加朝着所述箱体(1)的作用力;或者,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箱盖(2)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对所述箱体(1)施加朝着所述箱盖(2)的作用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本体(31)和弹性件(32),所述连接本体(31)与所述箱体(1)可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32)夹设于所述连接本体(31)和所述箱体(1)之间,所述连接本体(31)的第一卡持部(311)和所述弹性件(32)位于可转动连接处的一侧,所述连接本体(31)的第二卡持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刚尤英帅江金源张羽邹加富梁荣鑫樊超王健黄福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