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距3.0排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854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P距3.0排针,包括塑料本体,所述塑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针本体,所述排针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脚,所述塑料本体对应排针本体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排针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塑料本体顶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一矩形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所述第一卡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塑料本体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二矩形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柱,所述第二卡柱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排针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塑料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卡柱、第二卡柱和塑料帽的配合,解决了传统排针使用不够方便,导致机械手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P from the 3 row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 from the 3 pin, which comprises a plastic body, the top of the plastic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needle body, a pin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needle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plastic body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pen p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the top of the needl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needle. The top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plastic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ectangular hole,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rectangular hol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ard column, the top of the first column of the car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through holes, the top of the plastic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cond rectangular holes,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seco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second card column, the second column of the top card is provided with third through holes, the top of the pin body acti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plastic cap. The utility model with the first card column, second column card and a plastic cap, to solve the traditional row not easy to use, resulting in the low working efficiency of manip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距3.0排针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P距3.0排针。
技术介绍
排针有万用连接器的美名,一般与其配对使用的有排母、线端等连接器,而随着排针连接器市场的竞争,现在有部分厂家从电镀(仿金)及材质(青包钢,合金等)上入手降低成本,但同样也降低了产品的使用特性及寿命,这种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仪表中的PCB电路板中,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起到桥梁的功能,担负起电流或信号传输的任务,通常与排母配套使用,构成板对板连接;或与电子线束端子配套使用,构成板对线连接;亦可独立用于板与板连接,但现有的排针存在一些缺陷,当机械手使用或更换排针时,由于排针的针头裸露在外,会影响机械手的更换速度,从而影响机械手的工作效率,且现有的排针工作时容易出现后退现象,同样会影响机械手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P距3.0排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P距3.0排针,具备使用方便、工作效率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排针使用不够方便,导致机械手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P距3.0排针,包括塑料本体,所述塑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针本体,所述排针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脚,所述塑料本体对应排针本体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排针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塑料本体顶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一矩形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所述第一卡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塑料本体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二矩形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柱,所述第二卡柱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排针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塑料帽。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优选的,所述塑料帽底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优选的,所述塑料帽的底部且位于第一凸起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底部且对应排针本体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使塑料本体更容易固定,同时也避免了排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后退的现象,通过在排针本体的顶部设置了塑料帽,对排针本体顶部的针头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也避免了针头给机械手带来伤害,让机械手使用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通过第一卡柱、第二卡柱和塑料帽的配合,解决了传统排针使用不够方便,导致机械手工作效率低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一卡槽,避免了排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后退的现象,通过设置了第一凸起,避免了塑料帽从排针本体上掉落,通过设置了第二凸起,同样避免了塑料帽从排针本体上掉落,使排针本体与塑料帽连接更加紧密,通过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底部开设了第二卡槽,在固定塑料帽的同时加强了对针头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右侧剖视图。图中:1塑料本体、2排针本体、3针脚、4第一通孔、5针头、6第一矩形孔、7第一卡柱、8第二通孔、9第二矩形孔、10第二卡柱、11第三通孔、12第一卡槽、13塑料帽、14第一凸起、15第二凸起、16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P距3.0排针,包括塑料本体1,塑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针本体2,排针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脚3,塑料本体1对应排针本体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4,排针本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针头5,塑料本体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6,第一矩形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7,第一卡柱7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8,塑料本体1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9,第二矩形孔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柱10,第二卡柱10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11,第一卡柱7和第二卡柱10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2,通过设置了第一卡槽12,避免了排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后退的现象,排针本体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塑料帽13,塑料帽13底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14,通过设置了第一凸起14,避免了塑料帽13从排针本体2上掉落,塑料帽13的底部且位于第一凸起1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15,通过设置了第二凸起15,同样避免了塑料帽13从排针本体2上掉落,使排针本体2与塑料帽13连接更加紧密,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凸起15的底部且对应排针本体2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卡槽16,通过在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凸起15的底部开设了第二卡槽16,在固定塑料帽13的同时加强了对针头5的保护,通过设置了第一卡柱7和第二卡柱10,使塑料本体1更容易固定,同时也避免了排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后退的现象,通过在排针本体2的顶部设置了塑料帽13,对排针本体2顶部的针头5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也避免了针头5给机械手带来伤害,让机械手使用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通过第一卡柱7、第二卡柱10和塑料帽13的配合,解决了传统排针使用不够方便,导致机械手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使用时,塑料本体1更容易固定,避免了排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后退的现象,通过在排针本体2的顶部设置了塑料帽13,对排针本体2顶部的针头5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也避免了针头5给机械手带来伤害,让机械手使用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通过第一卡柱7、第二卡柱10和塑料帽13的配合,解决了传统排针使用不够方便,导致机械手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综上所述:该P距3.0排针,通过塑料本体1、排针本体2、针脚3、第一通孔4、针头5、第一卡柱7、第二卡柱10、第一卡槽12、塑料帽13、第一凸起14、第二凸起15和第二卡槽16的配合,解决了传统排针使用不够方便,导致机械手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P距3.0排针

【技术保护点】
P距3.0排针,包括塑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针本体(2),所述排针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脚(3),所述塑料本体(1)对应排针本体(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排针本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针头(5),所述塑料本体(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6),所述第一矩形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7),所述第一卡柱(7)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塑料本体(1)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9),所述第二矩形孔(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柱(10),所述第二卡柱(10)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11),所述排针本体(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塑料帽(13)。

【技术特征摘要】
1.P距3.0排针,包括塑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针本体(2),所述排针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脚(3),所述塑料本体(1)对应排针本体(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排针本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针头(5),所述塑料本体(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6),所述第一矩形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7),所述第一卡柱(7)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塑料本体(1)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9),所述第二矩形孔(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柱(10),所述第二卡柱(10)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文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崧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