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开利公司专利>正文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5842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包括:主换热回路,其包括顺序连接形成回路的至少一个压缩机、流路切换阀、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经济器以及蒸发器;以及补气支路,其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经济器之间的流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补气支路上设置用于避免气相制冷剂倒流的开关阀;其中,还包括压力平衡支路,其从所述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连接至所述主换热回路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两侧压差所带来的开关阀的振动及噪音。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 pump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which comprises: a main heat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sequentially connected to form a loop at least one compressor, flow path switching valve, a condenser, a throttling element, economizer and the first evaporator; and the air flow path between the air supply branch, from the first throttle element and the economizer is connected to the opening of the compressor, the air branch set for gas valve to avoid backflow of refrigerant; which also includes a pressure balancing branch, the low pressure gas from the air valve upstream of the branches connected to the main loop phase refrigerant side heat exchanger. The heat pump system and the control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switching valve caused by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领域,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较小振动及噪音的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当前使用补气增焓压缩机的制冷系统中,通常会采用经济器来为压缩机的中间级进行补气。此种补气支路一般包括对制冷剂在此进行节流的节流元件、与经济器进行换热的回路以及防止制冷剂从压缩机的补气口倒流的止回阀。当运行制热模式时,启用补气增焓操作,此时制冷剂将经由补气支路流入压缩机补气口中。当运行制冷模式时,可以按需关闭此补气支路。此时,补气支路中所积存的中压制冷剂气体将被封闭于支路中的止回阀的上游侧。由于止回阀的下游侧中的制冷剂气体因为压缩机工作而发生压力波动,进而使得止回阀两侧存在变化的压力差,这将导致止回阀振动,并导致止回阀的活动阀芯不断运动。由此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元件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补气增焓回路中阀件震动及噪音的热泵系统。本专利技术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前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其包括:主换热回路,其包括顺序连接形成回路的至少一个压缩机、流路切换阀、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经济器以及蒸发器;以及补气支路,其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经济器之间的流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补气支路上设置用于避免气相制冷剂倒流的开关阀;其中,还包括压力平衡支路,其从所述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连接至所述主换热回路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在制热模式下,使主换热回路导通第二流向,导通补气支路;此时,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压缩,经由流向切换阀流至蒸发器处冷凝散热,流过经济器;随后,一方面,制冷剂经由第一节流元件节流,在冷凝器处蒸发吸热,并经由流向切换阀返回压缩机;另一方面,制冷剂经由第二节流元件节流后,流经经济器并与从蒸发器流至经济器的制冷剂进行换热,随后经由开关阀进入压缩机补气口中;在制冷模式下,使主换热回路导通第一流向,断开补气支路;此时,一方面,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压缩,经由流向切换阀流至冷凝器处冷凝散热,经过第一节流元件节流后,流过经济器,在蒸发器处蒸发吸热,并经由流向切换阀返回压缩机;另一方面,积存在补气支路中的中压制冷剂经由压力平衡支路节流后流至主换热回路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主换热回路100、补气支路200及压力平衡支路300。其中,压力平衡支路300从补气支路200中连接至主换热回路100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在此种布置下,当无需使用补气支路200而将其关闭时,封闭在补气支路200中的中压气态制冷剂将经由压力平衡支路300被导出至主换热回路100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且随后经由工作中的制冷剂共同被吸入压缩机中参与循环。由此避免了该中压气态制冷剂积存在补气支路200中而导致补气支路200中的开关阀两侧存在压差所带来的振动及噪音问题。另外,此部分中压气态制冷剂的导出还能够增加压缩机吸气口的过热度,有助于低温制热模式的改善。具体而言,主换热回路100包括顺序连接形成回路的至少一个压缩机110、流路切换阀120、冷凝器130、第一节流元件140、经济器150以及蒸发器160。而补气支路200则从第一节流元件140与经济器150之间的流路连接至压缩机110的补气口,补气支路200上设置用于避免气相制冷剂倒流的开关阀。另外,压力平衡支路300则从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200连接至主换热回路100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由于在补气支路200中积存的制冷剂为中压且呈气相,因此,将压力平衡支路300连接至主换热回路100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使得积存的中压气相制冷剂可以容易地直接被引导入其中。作为示例,图1中的压力平衡支路300连接至压缩机110的吸气口,使得被引导回主换热回路100中的制冷剂能够直接被吸入压缩机110参与工作循环,并提高压缩机110的吸气口过热度。在此种情形下,当需要补气增焓时,经由经济器流出的部分制冷剂经由补气支路200被引入压缩机110的补气口;当无需补气增焓时,断开补气支路200,此时由于前述操作而积存在补气支路200中的制冷剂经由压力平衡支路300被引入压缩机110的吸气口中,参与正常工作循环。值得注意的是,若压力平衡支路300为无法断开的支路,则即便在需要补气增焓时,也有可能存在部分制冷剂经由压力平衡支路300被引入压缩机110的吸气口中,这同样有助于提高压缩机吸气口的过热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补气支路200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节流区段210、回热区段220以及止回区段230。其中,节流区段210上设有第二节流元件211,其用于对流入补气支路200中的制冷剂进行膨胀节流;回热区段220流经经济器150,由此与主换热回路100中流经经济器150的制冷剂换热;止回区段230上设置开关阀,其能够避免制冷剂从压缩机110的补气口倒流。基于此目的,通常可选用止回阀作为开关阀。当然,在忽略成本等考量时,同样可以使用电磁阀或其他能够关死管路的阀件来作为本文所述的开关阀。应当知道的是,当采用止回阀或其他具有活动零件的阀作为开关阀时,本实施例中压力平衡支路所起到的减振降噪作用尤为明显,这是由于此时阀件不止由于受到两侧制冷剂压差所带来的冲击而振动,还会遭受活动零件运动而带来的振动及噪音。而当采用电磁阀或其他不具有活动零件的阀作为开关阀时,本实施例中压力平衡支路也能起到一定的减振降噪作用,此时主要在于能够避免两侧制冷剂压差所带来的冲击振动。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压力平衡支路300主要作用在于将补气支路200内的中压气相制冷剂引导至主换热回路100中的低压侧,从而消除开关阀两侧的压力差来避免振动。基于此原理,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支路300为其上设置第三节流元件的流路。使得流经其中的制冷剂在进入压缩机前得到进一步的节流,从而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作为示例,该第三节流元件可为节流毛细管,此处节流毛细管的选型应当考虑补气支路侧的管路及主换热回路的低压侧管路,并应考虑安装的便捷性。在一个示例中,该节流毛细管具有4mm的管径和/或900-1100mm的长度。此时的压力平衡支路300为不可关死的状态,因此,在需要补气增焓的制热模式下此条压力平衡支路300将同样导通,部分用于补气增焓的制冷剂在经过压力平衡支路300的节流后流至压缩机的吸气口,用于提高压缩机吸气口的过热度。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三节流元件为能够调节节流量并能够断开所述压力平衡支路的可调节流元件,例如电子膨胀阀。此时的压力平衡支路300为可以关死的状态,因此,其在无需补气增焓的制冷模式下一定会导通,而在需要补气增焓的制热模式下根据实际情况来可选地导通。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压力平衡支路300从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200连接至主换热回路100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其连接至压缩机吸气口。然而,基于其原理,应当知道的是,其还存在多处可选的布置方式,只要其此处的制冷剂呈现气相且处于低压状态即可。例如,在制冷模式下,主换热回路100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包括从压缩机110的吸气口至蒸发器160之间的区段;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换热回路,其包括顺序连接形成回路的至少一个压缩机、流路切换阀、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经济器以及蒸发器;以及补气支路,其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经济器之间的流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补气支路上设置用于避免气相制冷剂倒流的开关阀;其中,还包括压力平衡支路,其从所述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连接至所述主换热回路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换热回路,其包括顺序连接形成回路的至少一个压缩机、流路切换阀、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经济器以及蒸发器;以及补气支路,其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经济器之间的流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补气支路上设置用于避免气相制冷剂倒流的开关阀;其中,还包括压力平衡支路,其从所述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连接至所述主换热回路的低压气相制冷剂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支路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节流区段;其上设有第二节流元件;回热区段;其流经所述经济器,并与所述主换热回路中流经所述经济器的制冷剂换热;以及止回区段,其上设置所述开关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支路为其上设置第三节流元件的流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为节流毛细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支路从所述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连接至所述主换热回路的从所述流路切换阀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的区段。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为能够调节节流量并能够断开所述压力平衡支路的可调节流元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支路从所述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连接至所述主换热回路的从所述蒸发器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的区段。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回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经济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储液器。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回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流路切换阀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气液分离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支路从所述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连接至所述主换热回路的从所述流路切换阀至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区段。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支路从所述开关阀上游的补气支路连接至所述主换热回路的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至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区段。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回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经济器之间的干燥过滤器。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微涓张义林
申请(专利权)人:开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