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8401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衬底基板上,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多条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电连接对应的触控电极块,第二端延伸至扇出区;每个触控电极块与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触控信号线沿列方向延伸;每一列触控电极块沿列方向顺序分为至少两个触控电极组,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触控电极块,且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相同;同一列触控电极组中各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与触控电极块到扇出区的距离呈正相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高了触控检测速度。

Touch control substrate,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uch control boar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wherein, the touch substrate includes a substrate; a touch electrode layer formed on the substrate, the substrat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arrayed electrode touch block; a plurality of touch signal lines, signal lines of the first touch terminal touch the electrode is connected to a corresponding block, the second end is extended to fan out area; each touch electrode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t least one touch control signal wire, the touch signal line extends along the column direction; each column electrode touch blocks along the column direction is divided into at least two touch electrode group, each touch electrode group comprises at least one touch electrode block, and the number of the same group in the electrode touch touch electrode block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the touch control signal line; a column with the touch electrode in each group, the touch electrode block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touch control signal The number of line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touch electrode block to the fan out area.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speed of touch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摸屏因具有易操作性、直观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已成为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和综合信息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超级笔记本电脑等主要人机交互手段。目前,触控电极层常设置于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层可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每个触控电极块电连接1条或2条触控信号线,且每个触控电极块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相等,每条触控信号线延伸至扇出区,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因此,离扇出区距离较远的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较长,电阻较大,导致触控阶段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触控检测,影响了整体触控检测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提高触控检测速度。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电路区,所述周边电路区设置有扇出区,包括: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电连接对应的触控电极块,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扇出区;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沿列方向延伸;每一列所述触控电极块沿所述列方向顺序分为至少两个触控电极组,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块,且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相同;同一列所述触控电极组中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与所述触控电极块到所述扇出区的距离呈正相关。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基板。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即列方向上,将触控电极块顺序分为至少两个触控电极组,且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相同,同一列触控电极组中各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与触控电极到扇出区的距离呈正相关,即距离扇出区越远的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越多,由此,可明显降低远端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电阻,提高了触控驱动信号传输的速度,进而提高了触控检测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A1-A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的分布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现有的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触控基板可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1,每个触控电极块1均电连接一条触控信号线2,每条触控信号线2延伸至扇出区3,与驱动芯片4电连接。但是,触控电极块1离扇出区3越远,触控电极块1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越长,电阻就越大,触控驱动信号传输得越慢,远端(相对于扇出区3)的触控电极块相对于近端,接收到触控驱动信号会有明显的延时,进而导致整体的触控检测速度降低。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A1-A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可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显示区10的周边电路区20,周边电路区20设置有扇出区60,具体的,该触控基板可包括:衬底基板30;触控电极层40,形成于衬底基板30上,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400;多条触控信号线50,触控信号线50的第一端电连接对应的触控电极块400,第二端延伸至扇出区60;其中,第二端可电连接至位于周边电路区20上的驱动芯片70的输出端。每个触控电极块400与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50电连接,触控信号线50沿列方向延伸;每一列触控电极块400沿列方向顺序分为至少两个触控电极组,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触控电极块400,且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触控电极块400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50的数量相同;同一列触控电极组中各触控电极块400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50的数量与触控电极块400到扇出区60的距离呈正相关。其中,各触控电极块400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50的数量,可依据每组触控电极组中距扇出区60最远的触控电极块设定,以便于确定对该组触控电极组的触控检测速度。上述方案中,距扇出区60越远的触控电极组,该触控电极组中的各触控电极块400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50的数量越多,对应触控电极块400的触控驱动信号的传输阻抗接近电连接到该触控电极块400上的多条触控信号线50的电阻并联,从而大大降低了触控信号线50的电阻,提高了触控驱动信号的传输速度。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每一列的触控电极块400沿列方向顺序分为第一触控电极组、第二触控电极组和第三触控电极组,第一触控电极组距扇出区60最远,第三触控电极组距扇出区60最近。如图2所示,沿列方向,同一列的触控电极块400可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块401、第二触控电极块402、第三触控电极块403、第四触控电极块404和第五触控电极块405;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块401和第二触控电极块402,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第三触控电极块403,第三触控电极组包括第四触控电极块404和第五触控电极块405。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块401和第二触控电极块402均电连接4条触控信号线50,第三触控电极块403电连接2条触控信号线50,第四触控电极块404和第五触控电极块405均电连接1条触控信号线50。由此,对于距扇出区60最远的第一触控电极组,将更多的触控信号线50与第一触控电极组的各触控电极块400电连接,可有效解决由于触控信号线50较长导致电阻较大的问题,使得第一触控电极组中各触控电极块400上触控信号线50的电阻可接近第三触控电极组中各触控电极块400上触控信号线50的电阻,进而提高整体触控检测速度。继续参考图2,同一行中,各触控电极块400对应的触控信号线50的数量相同;行方向与列方向垂直。由此,可保证对同一行的触控检测速度相同。另外,每条触控信号线50通过多个过孔(图2中的黑实点)与同一触控电极块400电连接,以使触控电极块400上各处的触控驱动信号大小相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任一触控电极组中包括一个触控电极块。由此,使得同一列每个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都不同,可降低除最靠近扇出区的触控电极块之外的各触控电极块上触控信号线的电阻。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一列的触控电极块沿列方向顺序分为第一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电路区,所述周边电路区设置有扇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电连接对应的触控电极块,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扇出区;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沿列方向延伸;每一列所述触控电极块沿所述列方向顺序分为至少两个触控电极组,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块,且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相同;同一列所述触控电极组中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与所述触控电极块到所述扇出区的距离呈正相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电路区,所述周边电路区设置有扇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电连接对应的触控电极块,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扇出区;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沿列方向延伸;每一列所述触控电极块沿所述列方向顺序分为至少两个触控电极组,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块,且同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相同;同一列所述触控电极组中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与所述触控电极块到所述扇出区的距离呈正相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同一行中,各触控电极块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相同;行方向与所述列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触控电极组中包括一个触控电极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阵列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单元;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在所述像素阵列层上的垂直投影,覆盖多个所述子像素单元;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像素阵列层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的两列子像素单元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沿靠近所述扇出区的方向上,同一列中不同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等差减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同一列中各触控电极组包括的触控电极块的数量由以下方程组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秀峰李俊谊赖青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