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833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包括V槽本体,V槽本体上设有第一光纤保护区、第二光纤保护区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对接区,第一光纤保护区与第二光纤保护区等高设置,对接区高于第一光纤保护区与第二光纤保护区,对接区的上表面沿着第一光纤保护区与第二光纤保护区之间的连线方向平行设有若干V槽,V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接区对应的两端边沿处,且V槽的尖端底部不低于第一光纤保护区、第二光纤保护区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通过对两端的两个光纤保护区对光纤进行有效保护,确保管线纤芯在物理上精确对准,使得两端光纤更加牢固,可靠性更高,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通道数、外形尺寸和对接区域长度可定制化生产。

A multi channel fiber optic docking V slo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 channel optical fiber docking V slot, including V groove, V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of the first optical fiber fiber protection area second protected areas, and docking area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high, set the first area and the second optical fiber protection protection zone, docking are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optical fiber and the second optical fiber protection protection zone on the surface area, the docking area along the lin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optical fiber optical fiber protection area of protected areas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V slot, V at both ends of the groove are respectively extended to both ends of the edge corresponding to the docking area, and the V slot of the bottom surface on the tip of not less than second fiber reserve reserve, the first optical fib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multi channel fiber docking V slot,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optical fiber by two optical fiber protection zone on both ends of the pipeline, to ensure that the core in physically precise alignment, the fiber ends more firmly, higher reliability,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channel number, size and length of the docking area can be customized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通道光纤对接,只有通过多通道光纤熔接机的方式,进行熔接,熔接机方案存在,不方便操作,体积无法定制,熔接后光纤无法保护等缺点。而目前的V槽结构只能提供一端的光纤固定区域,只能实现一端光纤的定位、固定,保证一端光纤的牢固可靠。另一端的光纤无法进行有效保护,使得对接后的光纤出现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包括V槽本体,所述V槽本体上设有第一光纤保护区、第二光纤保护区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对接区,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等高设置,所述对接区高于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所述对接区的沿着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之间的连线方向平行设有若干V槽,所述V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对接区对应的两端边沿处,且所述V槽的尖端底部不低于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第二光纤保护区的上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通过对两端的两个光纤保护区对光纤进行有效保护,确保管线纤芯在物理上精确对准,使得两端光纤更加牢固,可靠性更高,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通道数、外形尺寸和对接区域长度可以定制化生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对接区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和第二光纤保护区两端的端面均倾斜设置,且该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和第二光纤保护区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对接区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和第二光纤保护区两端的端面均倾斜设置,可以在光纤对接时对两端的光纤进行有效的支撑和保护,避免光纤由于重力或者牵扯力而变形,从而影响光纤的对接效果,提高了光纤对接的可靠性。进一步:所述对接区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和第二光纤保护区两端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和第二光纤保护区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范围α为120-150度。进一步:所述对接区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和第二光纤保护区两端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和第二光纤保护区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135度。进一步:所述对接区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和第二光纤保护区两端的端面均为摩擦面,且摩擦系数μ的取值范围为0.4至0.6。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对接区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和第二光纤保护区两端的端面均为摩擦面,可以增大其与对接光纤的摩擦力,避免对接光纤由于受到重力或者牵扯力而异位,影响对接效果,确保光纤实现精准可靠地对接。进一步:若干所述V槽等间隔设置在所述对接区的上表面,且俩相邻两个V槽之间的间隔L为适用于单模光纤的127μm或适用于多模光纤的250μm。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光纤外皮有一定的厚度,通过控制相邻V槽之间的间隔,可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光纤对接,提高其通用性。进一步:所述V槽两两相邻设置形成若干W槽,且若干所述W槽等间隔设置在所述对接区的上表面,且俩相邻两个W槽之间的间隔L为适用于单模光纤的127μm或适用于多模光纤的250μm。进一步:所述对接区的上表面沿着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之间的连线方向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连线方向垂直的中间标识线。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中间标识线便于在光纤对接过程中更加精准,将所述中间标识线作为参照物,可以两个端的光纤端面在所述中间标识线位置处精准对接,提高对接光纤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侧视图;图3为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纵截面示意图;图4为利用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进行光纤对接示意图一;图5为利用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进行光纤对接示意图二;图6为利用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进行光纤对接示意图三。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V槽本体,2、第一光纤保护区,3、第二光纤保护区,4、对接区,5、中间标识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2、3所示,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包括V槽本体1,所述V槽本体1上设有第一光纤保护区2、第二光纤保护区3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对接区4,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等高设置,所述对接区4高于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所述对接区4沿着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之间的连线方向平行设有若干V槽,所述V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对接区4对应的两端边沿处,且所述V槽的尖端底部不低于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实际中,所述V槽本体1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等高设置,且所述对接区4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在所述对接区4的上表面沿着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之间的连线方向平行设有若干V槽,且所述V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对接区4的上表面与第一光纤保护区2的上表面的高度差。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区4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两端的端面均倾斜设置,且该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通过将所述对接区4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两端的端面均倾斜设置,可以在光纤对接时对两端的光纤进行有效的支撑和保护,避免光纤由于重力或者牵扯力而变形,从而影响光纤的对接效果,提高了光纤对接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对接区4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两端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范围α为120-150度。优选地,所述对接区4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两端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135度。优选地,所述对接区4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两端的端面均为摩擦面,且摩擦系数μ的取值范围为0.4至0.6。通过将所述对接区4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两端的端面均为摩擦面,可以增大其与对接光纤的摩擦力,避免对接光纤由于受到重力或者牵扯力而异位,影响对接效果,确保光纤实现精准可靠地对接。优选地,所述对接区4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两端的端面的摩擦系数为0.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若干所述V槽等间隔设置在所述对接区4的上表面,且俩相邻两个V槽之间的间隔L为适用于单模光纤的127μm或适用于多模光纤的250μm。由于光纤外皮有一定的厚度,通过控制相邻V槽之间的间隔,可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光纤对接,提高其通用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V槽两两相邻设置形成若干W槽,且若干所述W槽等间隔设置在所述对接区4的上表面,且俩相邻两个W槽之间的间隔L为适用于单模光纤的127μm或适用于多模光纤的250μm。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其特征在于:包括V槽本体(1),所述V槽本体(1)上设有第一光纤保护区(2)、第二光纤保护区(3)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对接区(4),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等高设置,所述对接区(4)高于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所述对接区(4)沿着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之间的连线方向平行设有若干V槽,所述V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对接区(4)对应的两端边沿处,且所述V槽的尖端底部不低于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其特征在于:包括V槽本体(1),所述V槽本体(1)上设有第一光纤保护区(2)、第二光纤保护区(3)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对接区(4),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等高设置,所述对接区(4)高于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所述对接区(4)沿着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与所述第二光纤保护区(3)之间的连线方向平行设有若干V槽,所述V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对接区(4)对应的两端边沿处,且所述V槽的尖端底部不低于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区(4)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两端的端面均倾斜设置,且该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光纤对接V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区(4)靠近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两端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光纤保护区(2)和第二光纤保护区(3)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范围α为120-150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永胜张平化陈昊生杨松林龚道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博昇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