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尼气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832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是一种变阻尼气弹簧。一种变阻尼气弹簧,包括:缸筒,上端伸出缸筒上端的活塞杆,设于缸筒上部且依次套设于活塞杆外的导向套、上密封圈和缓冲套,依次装于活塞杆下端的上阀片、活塞和下阀片,下密封圈;缸筒内侧围设有至少一个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的轴向过流槽;下密封圈的外径与缸筒内径匹配;活塞的下端设有长度大于下密封圈厚度的下凸环;下密封圈套在下凸环外且下密封圈的内径大于下凸环的外径;下阀片设有若干个与下密封圈相对的通槽。该变阻尼气弹簧变阻尼效果较好且制作方便。

Variable damping gas spr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ody-build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variable damping gas spring. A variable damping gas spring comprises a cylinder barrel, the upper end of the piston rod ou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cylinder barrel, a cylinder and piston rod are sheath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outer guide sleeve, sealing ring and cushion cover, are mounted on the valve plate, the piston and the lower valve plate on the lower end of a piston rod, a lower sealing ring; the axial cylinder inn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cross sec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the top to bottom the groove; the lower sealing ring diameter matched with the inner diameter of cylinder piston; the low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length great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the sealing ring under the convex ring; under the seal ring in the convex ring and the lower sealing ring diameter is larger than the lower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convex ring; the lower valv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a lower sealing ring. The variable damping gas spring has good damping effect and is easy to manuf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阻尼气弹簧
本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是一种变阻尼气弹簧。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20064983.X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阻尼气弹簧,包括缸筒、底座、活塞杆及装配在活塞杆上的活塞部件,装在活塞杆上的活塞部件由活塞环与活塞组合成一对配合组件;其中,活塞的一侧紧贴流通阀片、活塞环侧面与阀片相接,阀片一端与固紧螺母相连,在缸筒内设有导向器、密封圈及定位套,在缸筒内壁上设有锥形槽,在活塞上设有3-16条通道流槽,活塞环的截面为矩形。该变阻尼气弹簧存在变阻尼效果较差且制作麻烦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变阻尼效果较好且制作方便的变阻尼气弹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变阻尼气弹簧存在变阻尼效果较差且制作麻烦的不足,提供一种变阻尼效果较好且制作方便的变阻尼气弹簧。一种变阻尼气弹簧,包括:缸筒,上端伸出缸筒上端的活塞杆,设于缸筒上部且依次套设于活塞杆外的导向套、上密封圈和缓冲套;所述的变阻尼气弹簧还包括:依次装于活塞杆下端的上阀片、活塞和下阀片,下密封圈;缸筒内侧围设有至少一个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的轴向过流槽;下密封圈的外径与缸筒内径匹配;活塞的下端设有长度大于下密封圈厚度的下凸环;下密封圈套在下凸环外且下密封圈的内径大于下凸环的外径;下阀片设有若干个与下密封圈相对的通槽。变阻尼气弹簧的变阻尼方法,所述的活塞杆受到向下且变化的压力时,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下运动,下密封圈与流过通槽的阻尼油的油面接触,并与活塞贴紧进行密封,且阻尼油通过轴向过流槽流向活塞上侧;活塞继续向下运动,阻尼油压力随着轴向过流槽的横截面逐渐变小而逐渐变大起到缓冲作用。该变阻尼气弹簧变阻尼效果较好且制作方便;下密封圈的内径大于下凸环的外径,在活塞向上复位时下密封圈与活塞下端脱离,利于阻尼油经轴向过流槽、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的间隙向下回流,加快复位速度。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塞的外侧围设有迷宫密封槽;迷宫密封槽由若干个沿活塞轴线排列的迷宫环槽构成;迷宫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大端位于活塞外侧围的等腰梯形。运动的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必须留有适当间隙,由于在这些间隙的上下存在压力差,迷宫密封槽使阻尼油在活塞向下运动时少泄漏,以利于下密封圈与活塞贴紧进行密封,且利于进入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的阻尼油的动能在迷宫环槽中转化为热能和涡流减少冲击;在活塞向上复位时下密封圈与活塞下端脱离后,不影响阻尼油经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的间隙向下回流,加快复位速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变阻尼气弹簧还包括:设于缸筒下部的缓冲弹簧。当下阀片压住缓冲弹簧后,缓冲弹簧提高缓冲作用,且缓冲弹簧利于活塞向上复位。作为优选,所述的缓冲套设有大端位于上端的阶梯形缓冲通孔;缓冲套外侧围设有内凹环;缸筒内侧围设有嵌入内凹环中的内凸环;缸筒外侧围设有与内凸环相对的外凹环。缓冲套的阶梯形缓冲通孔利于活塞向上复位时的缓冲;缸筒内侧围设有嵌入内凹环中的内凸环,使缸筒与缓冲套连接牢固且阻尼油不易泄漏。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塞杆包括:穿设于导向套、上密封圈和缓冲套中且上端伸出缸筒上端的主杆,阶梯形固定轴;阶梯形固定轴的小端穿过下阀片、活塞和上阀片且与主杆的下端连接。活塞杆包括主杆和小端穿过下阀片、活塞和上阀片且与主杆的下端连接的阶梯形固定轴,利于装配。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向过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V型。利于缸筒制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变阻尼气弹簧变阻尼效果较好且制作方便;下密封圈的内径大于下凸环的外径,在活塞向上复位时下密封圈与活塞下端脱离,利于阻尼油经轴向过流槽、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的间隙向下回流,加快复位速度。运动的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必须留有适当间隙,由于在这些间隙的上下存在压力差,迷宫密封槽使阻尼油在活塞向下运动时少泄漏,以利于下密封圈与活塞贴紧进行密封,且利于进入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的阻尼油的动能在迷宫环槽中转化为热能和涡流减少冲击;在活塞向上复位时下密封圈与活塞下端脱离后,不影响阻尼油经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的间隙向下回流,加快复位速度。当下阀片压住缓冲弹簧后,缓冲弹簧提高缓冲作用,且缓冲弹簧利于活塞向上复位。缓冲套的阶梯形缓冲通孔利于活塞向上复位时的缓冲;缸筒内侧围设有嵌入内凹环中的内凸环,使缸筒与缓冲套连接牢固且阻尼油不易泄漏。活塞杆包括主杆和小端穿过下阀片、活塞和上阀片且与主杆的下端连接的阶梯形固定轴,利于装配。轴向过流槽的横截面形状为V型,利于缸筒制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缸筒的截面图。图中:缸筒1、活塞杆2、导向套3、上密封圈4、缓冲套5、上阀片6、活塞7、下阀片8、下密封圈9、缓冲弹簧10、轴向过流槽11、下凸环12、通槽13、迷宫环槽14、阶梯形缓冲通孔15、内凹环16、内凸环17、外凹环18、主杆19、阶梯形固定轴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变阻尼气弹簧,包括:缸筒1,上端伸出缸筒1上端的活塞杆2,设于缸筒1上部且依次套设于活塞杆2外的导向套3、上密封圈4和缓冲套5,依次装于活塞杆2下端的上阀片6、活塞7和下阀片8,下密封圈9,设于缸筒1下部的缓冲弹簧10;上密封圈4为唇形密封圈;下密封圈9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缸筒1内侧围设有一个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的轴向过流槽11;下密封圈9的外径与缸筒1内径间隙配合;活塞7的下端设有长度大于下密封圈9厚度的下凸环12;下密封圈9套在下凸环12外且下密封圈9的内径大于下凸环12的外径;下阀片8设有四个沿活塞7轴线均布且与下密封圈9相对的通槽13。所述的活塞7的外侧围设有迷宫密封槽;迷宫密封槽由三个沿活塞7轴线排列的迷宫环槽14构成;迷宫环槽14的横截面形状为大端位于活塞7外侧围的等腰梯形。所述的缓冲套5设有大端位于上端的阶梯形缓冲通孔15;缓冲套5外侧围设有内凹环16;缸筒1内侧围设有嵌入内凹环16中的内凸环17;缸筒1外侧围设有与内凸环17相对的外凹环18。所述的活塞杆2包括:穿设于导向套3、上密封圈4和缓冲套5中且上端伸出缸筒1上端的主杆19,阶梯形固定轴20;阶梯形固定轴20的小端穿过下阀片8、活塞7和上阀片6且与主杆19的下端螺接。所述的轴向过流槽11的横截面形状为V型。变阻尼气弹簧的变阻尼方法,所述的活塞杆2受到向下且变化的压力时,活塞杆2带动活塞7向下运动,下密封圈9与流过通槽13的阻尼油的油面接触,并与活塞7贴紧进行密封,且阻尼油通过轴向过流槽11流向活塞7上侧;活塞7继续向下运动,阻尼油压力随着轴向过流槽11的横截面逐渐变小而逐渐变大起到缓冲作用;当下阀片8压住缓冲弹簧10后,缓冲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变阻尼气弹簧变阻尼效果较好且制作方便;下密封圈的内径大于下凸环的外径,在活塞向上复位时下密封圈与活塞下端脱离,利于阻尼油经轴向过流槽、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的间隙向下回流,加快复位速度。运动的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必须留有适当间隙,由于在这些间隙的上下存在压力差,迷宫密封槽使阻尼油在活塞向下运动时少泄漏,以利于下密封圈与活塞贴紧进行密封,且利于进入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的阻尼油的动能在迷宫环槽中转化为热能和涡流减少冲击;在活塞向上复位时下密封圈与活塞下端脱离后,不影响阻尼油经活塞外侧围与缸筒之间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阻尼气弹簧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阻尼气弹簧,包括:缸筒,上端伸出缸筒上端的活塞杆,设于缸筒上部且依次套设于活塞杆外的导向套、上密封圈和缓冲套;其特征是,所述的变阻尼气弹簧还包括:依次装于活塞杆下端的上阀片、活塞和下阀片,下密封圈;缸筒内侧围设有至少一个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的轴向过流槽;下密封圈的外径与缸筒内径匹配;活塞的下端设有长度大于下密封圈厚度的下凸环;下密封圈套在下凸环外且下密封圈的内径大于下凸环的外径;下阀片设有若干个与下密封圈相对的通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阻尼气弹簧,包括:缸筒,上端伸出缸筒上端的活塞杆,设于缸筒上部且依次套设于活塞杆外的导向套、上密封圈和缓冲套;其特征是,所述的变阻尼气弹簧还包括:依次装于活塞杆下端的上阀片、活塞和下阀片,下密封圈;缸筒内侧围设有至少一个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的轴向过流槽;下密封圈的外径与缸筒内径匹配;活塞的下端设有长度大于下密封圈厚度的下凸环;下密封圈套在下凸环外且下密封圈的内径大于下凸环的外径;下阀片设有若干个与下密封圈相对的通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阻尼气弹簧,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塞的外侧围设有迷宫密封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阻尼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端忠罗琦洋王章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一力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