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波片及应用有该搅波片的微波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8122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4:26
一种搅波片,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有至少两个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波片径向延伸有扇形环状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位于相邻的翼片之间,并且,前述延伸部与翼片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应用有该搅波片的微波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增设延伸部使微波更加发散到四周,并结合两个翼片搅动后均匀的散发到烹饪区域中,使食物能够更加的均匀受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搅波片及应用有该搅波片的微波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波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微波炉中的搅波片。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微波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微波炉种类很多,有转盘式、平板式,常见的微波炉包括机体,微波发生器和微波搅拌器,机体具有炉腔,炉腔内壁具有微波馈入口,微波发生器设于机体内并与微波馈入口相通,通常包括磁控管和波导,微波搅拌器设于微波馈入口处,微波搅拌器能转动,用于搅动微波以利于微波分布均匀,设置方式很多,但以设于炉腔底部居多,如申请号为200510122147.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转波式微波炉的搅拌扇结构》(公开号:CN1978999A),该申请将搅拌扇结构设于炉腔底部。类似地,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0410019356.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微波炉的搅拌风扇》(公开号:CN1704652A)等。也有安装在炉腔侧部的,如专利号为ZL200720048293.6的中国技术专利《平板微波炉》(授权公告号:CN201007511Y),该专利将搅拌器组件设于炉腔一侧。但现有的微波炉普遍存在微波导入不均的不足,最高只能达到63%的均匀性,通过微波炉作爆米花的时候,爆米花的爆开率较低,达不到国家推荐标准要求。为此,本申请人于先前公开了一种微波导入均匀,热效率高的微波炉,见专利号为ZL201010224298.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微波炉》(授权公告号为CN101893266B),该专利通过对搅波片结构的改进,带来了微波导入均匀和热效率高的技术效果,但该方案中微波导入的均匀性还有进步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微波导入的均匀性佳的搅波片。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微波导入的均匀性佳的微波炉。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搅波片,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有至少两个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波片径向延伸有扇形环状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位于相邻的翼片之间,并且,前述延伸部与翼片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所述延伸部的外端面与翼片的外端面处于同一外周圆弧上。进一步,所述的翼片为一对,并呈圆心角120°布置,对应地,所述的延伸部则圆心角呈120°。所述的搅波片远离延伸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传导孔,该第一传导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传导孔。第一传导孔和第二传导孔让部分的微波通过内导体传导后直接进入炉腔对食物进行加热。进一步,所述的翼片包括下端面与搅波片下端面大体平行的第一翼片部及下端面与搅波片下端面形成有一夹角的第二翼片部。一种微波炉,包括机体,具有炉腔,炉腔内壁具有微波馈入口;微波发生器,设于前述的机体内并与前述的微波馈入口通过波导管相通;以及微波搅拌器,设于前述的微波馈入口处,用于搅动微波以利于微波分布均匀,微波搅拌器包括电机和搅波片,前述的电机具有输出轴,前述搅波片的中部与前述输出轴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波片的中部具有内导体,该内导体与输出轴连接。进一步,所述搅波片的下端面设有支撑块,该支撑块的底端与所述炉腔内壁相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增设延伸部使微波更加发散到四周,并结合两个翼片搅动后均匀的散发到烹饪区域中,使食物能够更加的均匀受热。从测试结果来看,均匀性可以达到70%以上,完全能满足爆米花的爆开率的国家推荐标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搅波片俯视图。图3为图2中搅波片的立体图。图4为平板上取五个点测试均匀性的结构图。图5为对比例中搅拌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微波炉包括机体1、微波发生器11及微波搅拌器,机体1具有炉腔12,炉腔12内壁具有微波馈入口,微波发生器11设于机体1内并与前述的微波馈入口通过波导管7相通;微波搅拌器设于微波馈入口处,用于搅动微波以利于微波分布均匀。微波搅拌器包括电机4和搅波片3,电机4具有输出轴。微波搅拌器上方设有平板2,用于放置待加热食物。结合图2和图3所示,搅波片3的中部具有内导体5,内导体5与输出轴连接。搅波片3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有翼片8,搅波片3径向延伸有扇形环状的延伸部33,延伸部33的外端面与翼片8的外端面处于同一外周圆弧上。该延伸部33位于相邻的翼片8之间,并且,延伸部33与翼片8之间具有间隙。延伸部33使微波更加发散到四周,并结合两个翼片8搅动后均匀的散发到烹饪区域中,使食物能够更加的均匀受热。搅波片3远离延伸部3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传导孔31,该第一传导孔3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传导孔32。第一传导孔31和第二传导孔32让部分的微波通过内导体5传导后直接进入炉腔12对食物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的翼片8为一对,并呈圆心角120°布置,对应地,延伸部33则圆心角呈120°。翼片8包括下端面与搅波片3下端面大体平行的第一翼片部81及下端面与搅波片3下端面形成有一夹角的第二翼片部82。搅波片3的下端面设有支撑块6,该支撑块6的底端与炉腔12内壁相抵。本实施例中的搅波片3和翼片8均采用可反射微波的金属材料制成,支撑块采用低摩擦系数且具有自润滑特质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的微波炉在输入功率800w,50Hz,220v情况下,根据GB-T18800-2008/LEC6075:2006,实用微波炉性能实验方法中10.2多杯试验方法,进行了均匀性测试,见图4所示,取平板上五个点作测试,具体见下表:初始水温℃19.819.419.319.419.4加热后水温℃38.738.140.636.837.7温差18.921.317.418.319.1从5~1顺序t1t2t3t4t5初始水温℃19.819.719.619.619.5加热后水温℃38.537.940.538.438.7温差18.718.220.918.819.25个杯子平均温升18.818.4521.118.118.75计算项目MAXMINAVE均匀性(η)要求η值计算结果21.1018.1019.0484.2%要求大于70%对比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搅拌片3没有延伸部33,且多了扇环状的第三传动孔34,具体参照专利号为ZL201010224298.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微波炉》(授权公告号为CN101893266B)中实施例1。同样测试条件下,对比例的测试结果见下表:初始水温℃19.219.219.219.119.1加热后水温℃38.337.844.737.338.2温差19.118.625.518.219.1从5~1顺序t1t2t3t4t5初始水温℃19.519.519.519.419.5加热后水温℃38.838.345.237.838.7温差19.318.825.718.119.25个杯子平均温升19.218.725.618.319.15计算项目MAXMINAVE均匀性(η)要求η值计算结果25.6018.3020.1963.8%要求大于70%从上面对比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的均匀性远优于对比例的均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搅波片及应用有该搅波片的微波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搅波片,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有至少两个翼片(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波片(3)径向延伸有扇形环状的延伸部(33),该延伸部(33)位于相邻的翼片(8)之间,并且,前述延伸部(33)与翼片(8)之间具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波片,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有至少两个翼片(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波片(3)径向延伸有扇形环状的延伸部(33),该延伸部(33)位于相邻的翼片(8)之间,并且,前述延伸部(33)与翼片(8)之间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33)的外端面与翼片(8)的外端面处于同一外周圆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片(8)为一对,并呈圆心角120°布置,对应地,所述的延伸部(33)则圆心角呈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波片(3)远离延伸部(3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传导孔(31),该第一传导孔(3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传导孔(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片(8)包括下端面与搅波片(3)下端面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科帆曹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