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6172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它包括管体,管体上设有槽口和圆形孔,槽口两侧壁设有两个侧挡板,两个侧挡板之间通过支撑板连接,两个侧挡板顶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与侧挡板、支撑板顶部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由过滤网先将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去除,达到初步净化的目的,雨水再沿着侧挡板,从开口槽进入管体,达到雨水收集目的,在管体内部的雨水通过周围的孔下渗到土壤中,达到雨水渗透目的,当管体内雨水达到一定量,可以通过管体排放到城市管网中,达到雨水排放目的,可以有效避免城市内涝。该装置从源头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分散处理,使雨水快速收集、高效下渗及排放,效果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道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它主要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管理传输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路面硬化日益严重,雨水下渗越来越困难,“逢雨必涝”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硬化路面的雨水主要通过定点检查井收集,再利用管道直接将雨水集中排放。过度集中的雨水不易及时排放,沉积路面,造成城市内涝。吸取欧美国家对雨水低影响开发处理经验,我国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尽可能使雨水通过自然生态下渗,补给地下水源,由原来的检查井“定点收集”向整体路面的“面渗透”转变。目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管理传输装置主要是渗透排水管。渗透排水管虽然具有渗透功能,但一方面由于地面硬化严重,雨水无法自然下渗,另一方面由于管道渗透率较低,一般不高于10%,因此整体下渗效果差,起不到雨水渗透和收集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以解决雨水下渗、收集和排放等问题。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管体轴向上开有通长的槽口,管体周围设有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管体(1)轴向上开有通长的槽口(6),管体(1)周围设有圆形孔(7),槽口(6)两侧壁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侧挡板(2),两个侧挡板(2)之间通过支撑板(3)连接,两个侧挡板(2)顶部设有过滤网(4),过滤网(4)边沿安装在侧挡板(2)和支撑板(3)上并固定,过滤网(4)与侧挡板(2)和支撑板(3)顶部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管体(1)轴向上开有通长的槽口(6),管体(1)周围设有圆形孔(7),槽口(6)两侧壁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侧挡板(2),两个侧挡板(2)之间通过支撑板(3)连接,两个侧挡板(2)顶部设有过滤网(4),过滤网(4)边沿安装在侧挡板(2)和支撑板(3)上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才陈昆陆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