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160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包括护板、吊耳、浇筑桩、埋设桩、拉索、支撑杆、筋板、侧板、耳板、调节板、阻尼器及拉杆;所述护板设于基坑侧面,护板的顶部安装有吊耳;所述浇筑桩固定在基坑的底面,且浇筑桩的两侧安装有倾斜的拉索;筋板固定在护板外侧的上部,浇筑桩的顶部及筋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支撑杆的四周设有用于加强应力的凸缘,支撑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筋板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浇筑桩铰接;所述埋设桩固定在基坑的顶部,拉杆的一端与埋设桩连接,另一端与护板内侧上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科学合理;够满足复杂地质条件,安装拆卸方便、材料重复利用,且稳定可靠。

A kind of high strength foundation pit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strength foundation support, including support plate, hanger, pouring pile, pile, buried cable, supporting rod, stiffened plate, side plates, ear plate, adjusting plate, damper and rod; the prot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side of the top plate of the foundation pit, the installation of lifting lug; the pouring pile foundation is fix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and both sides of pouring pile installation with an inclined cable; stiffened plate is fix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ateral plate, top pouring pile and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circular, and the supporting rod are arranged around to strengthen stress the flange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of the pin and the rib plate are hinged through,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pouring pile hinged by a pin shaft; the top of the pile in foundation pit buried fixed, the end of the draw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uried pil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protect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sign; meet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material recycling, and stabl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基坑的开挖支护中,基坑支护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而现有的支撑系统主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工期长、拆除困难、材料无法多次重复使用;钢支撑虽然强度较大但也存在刚度较小易失稳的缺陷。考虑到以上支护方法存在的缺陷,为更好的适应现阶段深基坑建筑物建设的需求,急需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包括护板、吊耳、浇筑桩、埋设桩、拉索、支撑杆、筋板、侧板、耳板、调节板、阻尼器及拉杆;所述护板设于基坑侧面,护板的顶部安装有吊耳;所述浇筑桩固定在基坑的底面,且浇筑桩的两侧安装有倾斜的拉索;筋板固定在护板外侧的上部,浇筑桩的顶部及筋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支撑杆的四周设有用于加强应力的凸缘,支撑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筋板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浇筑桩铰接;所述埋设桩固定在基坑的顶部,拉杆的一端与埋设桩连接,另一端与护板内侧上部连接,且拉杆垂直于护板;所述侧板固定在护板的外侧中部,护板上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耳板固定在支撑杆的底侧,两个阻尼器的尾部安装有调节板,且阻尼器的尾部通过销轴与调节孔铰接,阻尼器的头部通过销轴与耳板铰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缘不少于四个,且凸缘在支撑杆上呈环形阵列排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销轴的头部安装有防止脱落的卡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孔相邻两个之间的距离一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索的倾斜角度为30°-45°。有益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结构新颖,设计科学合理;够满足复杂地质条件,安装拆卸方便、材料重复利用,且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护板、2-吊耳、3-浇筑桩、4-埋设桩、5-拉索、6-支撑杆、7-筋板、8-侧板、9-耳板、10-调节板、11-阻尼器、12-拉杆、13-凸缘、14-调节孔、15-基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包括护板1、吊耳2、浇筑桩3、埋设桩4、拉索5、支撑杆6、筋板7、侧板8、耳板9、调节板10、阻尼器11及拉杆12;所述护板1设于基坑15侧面,护板1的顶部安装有吊耳2;所述浇筑桩3固定在基坑15的底面,且浇筑桩3的两侧安装有倾斜的拉索5;筋板7固定在护板1外侧的上部,浇筑桩3的顶部及筋板7上均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6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支撑杆6的四周设有用于加强应力的凸缘13,支撑杆6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筋板7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浇筑桩3铰接;所述埋设桩4固定在基坑15的顶部,拉杆12的一端与埋设桩4连接,另一端与护板1内侧上部连接,且拉杆12垂直于护板1;所述侧板8固定在护板1的外侧中部,护板1上设有若干个调节孔14;所述耳板9固定在支撑杆6的底侧,两个阻尼器11的尾部安装有调节板10,且阻尼器11的尾部通过销轴与调节孔14铰接,阻尼器11的头部通过销轴与耳板9铰接。其中,所述凸缘13不少于四个,且凸缘13在支撑杆6上呈环形阵列排布。其中,所述销轴的头部安装有防止脱落的卡子。其中,所述调节孔14相邻两个之间的距离一致。其中,所述拉索5的倾斜角度为30°-45°。综上,通过本设计可形成一种具有同时能够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且安装拆卸方便、材料重复利用性高的基坑支护,该基坑支护可以满足邻近周边区域存在建筑物的支护要求,且解决了支撑体系的失稳问题,相对于传统支护结构,本设计对节约材料用量,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具有大幅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包括护板、吊耳、浇筑桩、埋设桩、拉索、支撑杆、筋板、侧板、耳板、调节板、阻尼器及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设于基坑侧面,护板的顶部安装有吊耳;所述浇筑桩固定在基坑的底面,且浇筑桩的两侧安装有倾斜的拉索;筋板固定在护板外侧的上部,浇筑桩的顶部及筋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支撑杆的四周设有用于加强应力的凸缘,支撑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筋板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浇筑桩铰接;所述埋设桩固定在基坑的顶部,拉杆的一端与埋设桩连接,另一端与护板内侧上部连接,且拉杆垂直于护板;所述侧板固定在护板的外侧中部,护板上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耳板固定在支撑杆的底侧,两个阻尼器的尾部安装有调节板,且阻尼器的尾部通过销轴与调节孔铰接,阻尼器的头部通过销轴与耳板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基坑支护,包括护板、吊耳、浇筑桩、埋设桩、拉索、支撑杆、筋板、侧板、耳板、调节板、阻尼器及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设于基坑侧面,护板的顶部安装有吊耳;所述浇筑桩固定在基坑的底面,且浇筑桩的两侧安装有倾斜的拉索;筋板固定在护板外侧的上部,浇筑桩的顶部及筋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支撑杆的四周设有用于加强应力的凸缘,支撑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筋板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浇筑桩铰接;所述埋设桩固定在基坑的顶部,拉杆的一端与埋设桩连接,另一端与护板内侧上部连接,且拉杆垂直于护板;所述侧板固定在护板的外侧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刘庆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康太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