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佳慧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5421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包括污水池和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是由第一格栅、气缸、第二格栅、隔板和挡板组成;污水池底端通过设有水泵和污水流量计的进水管道连接处理池顶端的进水区,所述处理池是由生物处理区、进水区、缺氧区、好氧区、释气区、斜管沉淀区、污泥斗、气吹排泥区、生态滤池、多功能区和清水排水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污水处理设备在污水预处理阶段通过对污水中大体杂物有效拦截,提高后续污水处理工作的效率,整套排泥系统利用污泥重力自流作用曝气或吹气装置,不需要利用其它外来机械辅助,节省建造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通过利用其排泥系统,可以达到长时间不排泥的效果,实现污泥浓缩,达到环保的功能。

Sludge disposal equipment for sewage treat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wage treatment sludge discharge equipment, including sewage treatment pool and pool, the sewage treatment pool is composed of a first cylinder, second grid, grid, baffle and baffle plate; the bottom of sewage pond treatment tank top end of the inlet zone through the inlet pipe with water pump and sewage flowmeter connected to the handle the pool is by biological treatment zone, water zone, anoxic and aerobic zones, gas release area, inclined tube sedimentation area, sludge bucket, gas blowing mud area, ecological filter, multi function area and water drainage area. In the pretreatment of sewage through the stages of sewage in debris effectively blocking the inven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bsequent sewage treatment, sludge drainage by gravity effect aeration or blowing device and mud system set, do not need to use other external auxiliary machinery, saving the construction cost and the cost of running late, through the use of the mud system not for a long time,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mud, sludge concentration, to achie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场对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面对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情况,污水循环利用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尤其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单是对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也使城市及农村的面貌不美观;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设备技术水平的提升,现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因其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同时后续使用运行成本低等的优点,其市场需求量增长迅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污水处理设备的发展方向。但是普通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存在以下缺点:需要采用排污泵或其它外界机械进行排泥,使用不方便,建造成本高,运行成本高,排泥效果不好无法对污泥沉淀物进行浓缩,有时污泥沉淀时间长后,排污泵不能排除污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包括污水池和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是由第一格栅、气缸、第二格栅、隔板和挡板组成;所述污水池上侧设有第一格栅,左侧设有隔板,所述第一格栅的一端和隔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污水池侧壁上的气缸连接,所述污水池下侧设有第二格栅,底端通过设有水泵和污水流量计的进水管道连接处理池顶端的进水区,所述处理池由生物处理区、进水区、缺氧区、好氧区、释气区、斜管沉淀区、污泥斗、气吹排泥区、生态滤池、多功能区和清水排水区组成,所述生物处理区位于整个处理池顶层,进水区位于生物处理区下面,由泵、进水管和调节阀组成,所述好氧区位于进水区右侧,污水从进水区进入到好氧区,经过好氧区进入斜管沉淀区,好氧区位于斜管沉淀区和生态滤池的侧面区域,释气区位于斜管沉淀区的侧面,释气区和斜管沉淀区的底部相通,斜管沉淀区底部有气吹排泥区与斜管沉淀区底部相通,缺氧区位于多功能区侧面,多功能区位于气吹排泥区的后端,与气吹排泥区相通,多功能区与斜管沉淀区之间有生态滤池,生态滤池底部有隔板,隔板下面是气吹排泥区;所述气吹排泥区是由排泥孔、排泥通道和气提管组成,排泥孔设置在排泥通道末端,气提管位于排泥通道中部位置;所述气提管外接吹起装置,气提管朝向多功能区方向,并沿排泥通道斜向下方向开孔,将斜管沉淀区的泥水混合物通过排泥通道向多功能区流动;清水排水区位于多功能区与生态滤池之间,且清水排水区底端设置有排水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格栅的网格密度小于第二格栅。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池左侧壁底部开设有活动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泥斗底部由若干互相无缝衔接的斜板组成,且底部的高度从一侧到另一侧逐渐降低。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管沉淀区由若干倾斜角度相同且规格相同的斜管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格栅采用精钢网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格栅采用精钢网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设备在污水预处理阶段通过对污水中大体杂物有效拦截,提高后续污水处理工作的效率,通过斜管沉淀池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同时通过下方的污泥斗进行收集,气吹排泥区可以使污泥斗中的污泥排放到多功能区,通过排泥通道排出设备;该排泥系统可通过斜管沉淀池下方的污泥斗对污泥进行初步浓缩,之后排至多功能区;然后污泥在多功能区进行进一步浓缩,最后再排出设备;整套排泥系统利用污泥重力自流作用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身所需要的曝气或吹气装置,不需要利用其它外来机械辅助,节省建造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此外,通过利用其排泥系统,可以达到长时间不排泥的效果,达到环保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污水处理排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污水处理排泥设备中污水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污水处理排泥设备中处理池的左侧剖图。图4为污水处理排泥设备中处理池的下层俯视剖面图。图5为污水处理排泥设备中处理池的右侧剖图.图中:1-污水池、2-第一格栅、3-气缸、4-第二格栅、5-隔板、6-挡板、7-进水管道、8-水泵、9-污水流量计、10-处理池、11-缺氧区、12-好氧区、13-释气区、14-斜管沉淀区、15-生态虑地、16-清水排水区、17-多功能区、18-吹起装置、19-排水孔、20-排泥孔、21-排泥通道、22-气提管、23-污泥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包括污水池1和处理池10,所述污水处理池1是由第一格栅2、气缸3、第二格栅4、隔板5和挡板6组成;所述污水池1上侧设有第一格栅2,左侧设有隔板5,所述第一格栅2的一端和隔板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污水池1侧壁上的气缸3连接,所述污水池1下侧设有第二格栅4,底端通过设有水泵8和污水流量计9的进水管道7连接处理池10顶端的进水区,所述处理池10由生物处理区、进水区、缺氧区11、好氧区12、释气区13、斜管沉淀区14、污泥斗23、气吹排泥区、生态滤池15、多功能区17和清水排水区16组成,所述生物处理区位于整个处理池顶层,进水区位于生物处理区下面,有泵、进水管和调节阀组成,所述好氧区12位于进水区右侧,污水从进水区进入到好氧区12,经过好氧区12进入斜管沉淀区14,好氧区12位于斜管沉淀区14和生态滤池15的侧面区域,释气区13位于斜管沉淀区14的侧面,释气区13和斜管沉淀区14的底部相通,斜管沉淀区14底部有气吹排泥区与斜管沉淀区14底部相通,缺氧区11位于多功能区17侧面,多功能区17位于气吹排泥区的后端,与气吹排泥区相通,多功能区17与斜管沉淀区14之间有生态滤池15,生态滤池15底部有隔板,隔板下面是气吹排泥区,所述气吹排泥区是由排泥孔20、排泥通道21和气提管22组成,排泥孔20设置在排泥通道末端,气提管22位于排泥通道21中部位置;所述气提管22外接吹起装置18,气提管14朝向多功能区17方向,并沿排泥通道21斜向下方向开孔,将斜管沉淀区14的泥水混合物通过排泥通道21向多功能区17流动;清水排水区16位于多功能区17与生态滤池15之间,且清水排水区16底端设置有排水孔19。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格栅2的网格密度小于第二格栅4。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水池1左侧壁底部开设有活动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斗23底部由若干互相无缝衔接的斜板组成,且底部的高度从一侧到另一侧逐渐降低。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斜管沉淀区14由若干倾斜角度相同且规格相同的斜管组成。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格栅2采用精钢网制成。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格栅4采用精钢网制成。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当污水流量计9监测到污水流量减小时,控制器控制气缸3向上顶起第一格栅2的右端,其左端原位转动,使第一格栅2呈倾斜状态,从而将第一格栅2上面的大体积杂物倾倒到隔板5左侧的存放空间内,再将气缸3降回原位;当上述存放空间内的垃圾杂物较满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左侧壁底部的活动门,移走杂物,接着污水进入到池10内到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包括污水池和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是由第一格栅、气缸、第二格栅、隔板和挡板组成;所述污水池上侧设有第一格栅,左侧设有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的一端和隔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污水池侧壁上的气缸连接,所述污水池下侧设有第二格栅,底端通过设有水泵和污水流量计的进水管道连接处理池顶端的进水区,所述处理池由生物处理区、进水区、缺氧区、好氧区、释气区、斜管沉淀区、污泥斗、气吹排泥区、生态滤池、多功能区和清水排水区组成,所述生物处理区位于整个处理池顶层,进水区位于生物处理区下面,由泵、进水管和调节阀组成,所述好氧区位于进水区右侧,污水从进水区进入到好氧区,经过好氧区进入斜管沉淀区,好氧区位于斜管沉淀区和生态滤池的侧面区域,释气区位于斜管沉淀区的侧面,释气区和斜管沉淀区的底部相通,斜管沉淀区底部有气吹排泥区与斜管沉淀区底部相通,缺氧区位于多功能区侧面,多功能区位于气吹排泥区的后端,与气吹排泥区相通,多功能区与斜管沉淀区之间有生态滤池,生态滤池底部有隔板,隔板下面是气吹排泥区;所述气吹排泥区是由排泥孔、排泥通道和气提管组成,排泥孔设置在排泥通道末端,气提管位于排泥通道中部位置;所述气提管外接吹起装置,气提管朝向多功能区方向,并沿排泥通道斜向下方向开孔,将斜管沉淀区的泥水混合物通过排泥通道向多功能区流动;清水排水区位于多功能区与生态滤池之间,且清水排水区底端设置有排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设备,包括污水池和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是由第一格栅、气缸、第二格栅、隔板和挡板组成;所述污水池上侧设有第一格栅,左侧设有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的一端和隔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污水池侧壁上的气缸连接,所述污水池下侧设有第二格栅,底端通过设有水泵和污水流量计的进水管道连接处理池顶端的进水区,所述处理池由生物处理区、进水区、缺氧区、好氧区、释气区、斜管沉淀区、污泥斗、气吹排泥区、生态滤池、多功能区和清水排水区组成,所述生物处理区位于整个处理池顶层,进水区位于生物处理区下面,由泵、进水管和调节阀组成,所述好氧区位于进水区右侧,污水从进水区进入到好氧区,经过好氧区进入斜管沉淀区,好氧区位于斜管沉淀区和生态滤池的侧面区域,释气区位于斜管沉淀区的侧面,释气区和斜管沉淀区的底部相通,斜管沉淀区底部有气吹排泥区与斜管沉淀区底部相通,缺氧区位于多功能区侧面,多功能区位于气吹排泥区的后端,与气吹排泥区相通,多功能区与斜管沉淀区之间有生态滤池,生态滤池底部有隔板,隔板下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吴佳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