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成鹏专利>正文

一种柜台拔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5353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柜台拔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1和拔笔19,其所述的底座21和拔笔19通过连接线20相互连接,其所述的拔笔19,包括笔头2、笔身9和笔尾13,其所述的笔头2包括笔尖1、第一阶梯3、第二阶梯4、浮空区5、第三阶梯6、第四阶梯7和碰触区10,其所述的笔身9包括第一凸起8、第一外螺纹11,其所述的笔尾13包括第一内螺纹12、笔芯固定口15和透气小孔16。

Pen drawing from a coun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unter pulling pe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comprises a base 21 and pull the base of the sum of 19, 21 and 19 through 20 connecting line pull pen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wherein the drawing pen 19, including 2, 9 pen pen body and the pen tail 13, the head of the 2 including 1, 3, nib first step second step 4, 5, third floating ladder 6, fourth ladder 7 and touch area 10, the pen body 9 comprises a first raised 8, the first external thread 11, wherein the pen tail 13 includes a first inner screw 12, fixation and 15 refills vent holes 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柜台拔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柜台拔笔。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笔,基本都是带盖笔和按压弹簧笔,但是带盖笔虽然便捷,实用性高,但是,其笔盖的局限性较大,易丢失和易损坏已经是常态,同时,笔盖所需的塑料较多,且很多都是不必要的,故此,不环保,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按压弹簧笔,做工复杂,且弹簧和小零件易丢失,并且这两种笔都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能适用于多种笔芯,尤其是长短不一的笔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方便人们使用的一种柜台拔笔。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柜台拔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1和拔笔19,其所述的底座21和拔笔19通过连接线20相互连接,其所述的拔笔19,包括笔头2、笔身9和笔尾13,其所述的笔头2包括笔尖1、第一阶梯3、第二阶梯4、浮空区5、第三阶梯6、第四阶梯7和碰触区10,其所述的笔身9包括第一凸起8、第一外螺纹11,其所述的笔尾13包括第一内螺纹12、笔芯固定口15和透气小孔16。作为优选,其所述的笔头2上的第一阶梯3为通常握笔的主要区域,其所述的第一阶梯3的内径大于第二阶梯4的内径,其所述的第一阶梯3的内径等于第四阶梯7的内径,其所述的第四阶梯7的内径大于第三阶梯6的内径,其所述的第三阶梯6和第二阶梯4的内径相等。作为优选,其所述的笔头2上的第一阶梯3、第二阶梯4、第三阶梯6和第四阶梯7皆于笔身9上的第一凸起8相匹配,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坐落于第一阶梯3上时,此时的笔头3和笔身9的连接较为紧密,不易滑动,则此时笔芯18应为露出状态,且露出程度为最大,当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坐落于第二阶梯4上时,此时的笔头3和笔身9的连接程度为一般,稍微用力即可使第一凸点8脱离第二阶梯4的位置,则此时笔芯18应为露出状态,当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坐落在第三阶梯6上时,此时的笔头3和笔身9的连接程度为一般,稍微用力即可使第一凸点8脱离第三阶梯6的位置,此时的笔芯18的应为收回在笔头3内,当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坐落在第四阶梯7上时,此时的笔头3和笔身9的连接程度较为紧密,不易滑动,则此时笔芯18应为收回在笔头3内。作为优选,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坐落于浮空区5上时,为浮空状态,并不与浮空区有过多实际接触,当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经过浮空区(5)时,并不产生过多摩擦。作为优选,其所述的笔头3的尾部设有碰触区10,其所述碰触区10为笔头3和笔身9之间的主要摩擦区,不仅能有效提高笔头3与笔身9之间的稳定性,也是防止笔头3脱离笔身9的一道屏障。作为优选,其所述的笔身9的尾部设有第一外螺纹11,其所述的第一外螺纹11与笔尾13内的第一内螺纹12相匹配,且其所述的第一内螺纹12远长于笔身9上的第一外螺纹11,即其所述的笔尾13与笔身9可根据笔芯18的实际长度进行相对调节。作为优选,其所述的笔尾13上的笔芯固定口15的上方设有斜坡14,可有效的帮助笔芯18能够顺利卡入笔芯固定口15。作为优选,其所述的透气小孔16位于笔尾13的正中心,用于平衡气压。作为优选,其所述的底座(21)的底部设有粘胶(22)。作为优选,其所述的拔笔(19)有一至多只,且一个底座(21)可通过一至多条连接线(20)连接一至多只所述的拔笔(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拔笔,适合各人群使用,使用方便,能够适用于多种笔芯,且兼容圆珠笔和中性笔,尤其是长短不一的笔芯也可以使用,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可以既优化笔具的市场,又降低大众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柜台拔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柜台拔笔的笔身和笔尾的螺纹结构图。图中,1为笔尖、2为笔头、3为第一阶梯、4为第二阶梯、5为浮空区、6为第三阶梯、7为第四阶梯、8为第一凸点、9为笔身、10为碰触区、11为第一外螺纹、12为第一内螺纹、13为笔尾、14为斜坡、15为笔芯固定口、16为透气小孔、18为笔芯、19为拔笔、20为连接线、21为底座、22为粘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柜台拔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1和拔笔19,其所述的底座21和拔笔19通过连接线20相互连接,其所述的拔笔19,包括笔头2、笔身9和笔尾13,其所述的笔头2包括笔尖1、第一阶梯3、第二阶梯4、浮空区5、第三阶梯6、第四阶梯7和碰触区10,其所述的笔身9包括第一凸起8、第一外螺纹11,其所述的笔尾13包括第一内螺纹12、笔芯固定口15和透气小孔16。其具体组装方法为:首先将笔头3的笔尖1部位从笔身9的第一外螺纹处横穿到底,使第一凸点8坐落在第二阶梯4上,随后将笔芯18固定在笔尾13尾部的笔芯固定口15内,然后将笔芯从笔身9的第一外螺纹的一端横穿过去,当笔身9和笔尾13相接触时,将第一外螺纹11和第一内螺纹12进行配对旋转,直至笔芯18露出笔头3一定距离时,停止旋转,整个组装完成。使用前的调配,首先将第一凸点8移动到第二阶梯4的正上方,此时,为使用状态,随后旋转笔尾13,直到笔芯18的笔芯头露出笔头3的笔尖1,并且达到用户预期的位置即可,随后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配旋转笔尾13,当更换了长短不一的笔芯18后,需要进行重新调配和笔尾13.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底座21底部的粘胶22的表面保护层撕去,然后将底座21固定到合适的位置,随后当拔笔需要使用时,将第一凸点8移动到第二阶梯4的上方即可,当不使用时,则将第一凸点8移回到第三阶梯6的上方即可,当需要外出携带时,可再将第一凸点8移动到第四阶梯7上,则此时笔头3和笔身9连接紧密,可有效防止笔芯18露出,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当第二阶梯4因各种原因导致过松,笔芯18无法稳定的通过第一凸点8和第二阶梯4来保持笔芯露出状态时,可将第一凸点8往前移动到第一阶梯3的末端上,此时可稳定的保持笔芯的露出状态。以上所述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柜台拔笔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柜台拔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1和拔笔19,其所述的底座21和拔笔19通过连接线20相互连接,其所述的拔笔19,包括笔头2、笔身9和笔尾13,其所述的笔头2包括笔尖1、第一阶梯3、第二阶梯4、浮空区5、第三阶梯6、第四阶梯7和碰触区10,其所述的笔身9包括第一凸起8、第一外螺纹11,其所述的笔尾13包括第一内螺纹12、笔芯固定口15和透气小孔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柜台拔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1和拔笔19,其所述的底座21和拔笔19通过连接线20相互连接,其所述的拔笔19,包括笔头2、笔身9和笔尾13,其所述的笔头2包括笔尖1、第一阶梯3、第二阶梯4、浮空区5、第三阶梯6、第四阶梯7和碰触区10,其所述的笔身9包括第一凸起8、第一外螺纹11,其所述的笔尾13包括第一内螺纹12、笔芯固定口15和透气小孔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柜台拔笔,其特征在于,其所述的笔头2上的第一阶梯3为通常握笔的主要区域,其所述的第一阶梯3的内径大于第二阶梯4的内径,其所述的第一阶梯3的内径等于第四阶梯7的内径,其所述的第四阶梯7的内径大于第三阶梯6的内径,其所述的第三阶梯6和第二阶梯4的内径相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柜台拔笔,其特征在于,其所述的笔头2上的第一阶梯3、第二阶梯4、第三阶梯6和第四阶梯7皆于笔身9上的第一凸起8相匹配,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坐落于第一阶梯3上时,此时的笔头3和笔身9的连接较为紧密,不易滑动,则此时笔芯18应为露出状态,且露出程度为最大,当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坐落于第二阶梯4上时,此时的笔头3和笔身9的连接程度为一般,稍微用力即可使第一凸点8脱离第二阶梯4的位置,则此时笔芯18应为露出状态,当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坐落在第三阶梯6上时,此时的笔头3和笔身9的连接程度为一般,稍微用力即可使第一凸点8脱离第三阶梯6的位置,此时的笔芯18的应为收回在笔头3内,当其所述的第一凸点8坐落在第四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成鹏
申请(专利权)人:余成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