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形接触和粘附用原纤维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520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此公开了一种干式可再施用的原纤维粘附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要求于2002年5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383,814的权益,在此针对所有目的就其全部引入作为本文一部分。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式可再施用的粘附装置。粘附材料是被广泛使用的物质,其理想地具有受控大小的强度——足以实现功能但却不是太大以致于所述粘附材料本身无法破坏或去除,或者不是太大以致于被粘附的制品不能移除和再次粘附。如果粘附材料将被重复使用,其对于其所粘附的表面不应具有强的键(例如共价键)。这一需求排除了所有溶液类型的粘附材料。如果所述粘附材料是干式非液体体系,则其局限于两种类型的已知体系(a)压敏粘附材料,或(b)联锁型体系。类型(a)压敏粘附材料体系依赖于非常软的材料,因此不适用。这些材料非常容易吸灰尘,且易发生长期蠕变。其粘附也强烈地依赖于加载速率。类型(b)的体系需要两个配对表面并需要使用相当大量的原纤维。许多有机体已进化出用于受控接触和粘附的原纤维化界面。如在WO01/49776中论及的,壁虎似乎已进化出通过仅依赖于弱的范德华力而对各种表面产生干式可再施用的粘附力的能力。尽管分离通过范德华力保持在一起的表面的内能很低,这些有机体能达到相当强的附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附到表面上的装置,其包括(a)基底,和(b)结合在所述基底上的多根原纤维,其中一根或多根原纤维(c)特征在于方程式Ⅲ中P值为约10↑[2]至约10↑[6],以及(d)具有通过所述原纤维横截面质心的中性轴,在所述轴与基底平面的相 交点处,该轴相对基底平面的取向度为大于75°至约90°;其中方程式Ⅲ为P=c*E*(a/L)↑[2],以及其中E为由ASTMD412-87测定的原纤维材料的杨氏模量,a为原纤维特征宽度的一半,L为原纤维的长度,c是值为约 0.1至约1.0的无量纲常数,*代表相乘。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亚格塔SJ本尼森
申请(专利权)人:纳幕尔杜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