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梯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351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梯立板,使其覆盖于楼梯阶梯的立面外侧,保护阶梯不被外界物体冲击、液体侵蚀,在延长楼梯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楼梯的美观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楼梯立板,包含立板,其中,所述立板包含有中空腔,在所述中空腔内有筋脉,所述筋脉连接所述中空腔两侧内表面,所述筋脉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小腔体。

A vertical plate for stair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air vertical plate, the facade covered on the stairs of the ladder, ladder is not external impact protection object and liquid erosion,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tairs on the stairs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th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technical purpose is realized by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scheme: a stair riser, which includes vertical plate, the vertical plate comprises a cavity in the tendons in the cavity, the cavity is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endons and the inner surface, the tendons in the vertical interval the direc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small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梯立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梯立板。
技术介绍
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高层建筑尽管采用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但仍然要保留楼梯供火灾时逃生之用,故楼梯在建筑中的使用率极高,这就要求楼梯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可靠性。楼梯的损坏由楼梯外表面的损坏开始,故对于楼梯阶梯的保护,需要对其外表面开始,在楼梯外表面覆盖一块立板,可有效地保护阶梯立面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梯立板,使其覆盖于楼梯阶梯的立面外侧,保护阶梯不被外界物体冲击、液体侵蚀,在延长楼梯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楼梯的美观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楼梯立板,包含立板,其中,所述立板包含有中空腔,在所述中空腔内有筋脉,所述筋脉连接所述中空腔两侧内表面,所述筋脉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小腔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在所述筋脉连接所述中空腔内表面处有缓压部,所述缓压部为从所述筋脉向靠近所述中空腔内表面并逐渐远离所述筋脉一侧方向延伸的凹型弧面。将所述立板贴于楼梯表面,使其固定于楼梯立面外侧,在所述立板内部有所述中空腔,中空的结构在减轻自身重量减低成本的同时允许所述立板内部与外界大气接通,这保证了所述立板板体能在遇到温度急剧变化时能快速趋于大气的温度,防止因局部温度变化不均匀产生热胀冷缩现象而引起所述立板整体结构的破坏,同时还能平衡所述中空腔与外界大气的气压,所述中空腔由所述筋脉连接内表面,加强了所述立板的前后表面间的结构强度,同时所述筋脉可以吸收板面间的应力变化,在所述筋脉连接所述中空腔内表面处的缓压部可以加强所述筋脉的结构强度,在两侧所述立板内表面发生热胀冷缩时保持所述立板上下左右形状的规整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在所述立板正面有用于减轻冲撞力的吸能部。所述吸能部位于所述立板正面,考虑到行人在爬楼梯时会出现鞋尖踢顶所述立板正面的情况,水滴而石穿,所述吸能部能够将此种踢顶的冲击力弱化,防止所述立板被破坏,延长所述立板的寿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吸能部覆盖于于所述立板正面下半部分,所述吸能部通过用于将冲击力均匀分散至所述立板正面的均散接触面与所述立板正面接触贴合。由于行人鞋尖最常踢顶到了部位就是阶梯下部,故所述吸能部只需要覆盖在所述立板正面下半部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均散接触面包含有弧形凸峰和弧形凹谷,所述弧形凸峰为自所述吸能部一侧向所述小腔体一侧凸起的弧形面,所述弧形凹谷为自所述小腔体向所述吸能部方向凹陷的弧形面,所述弧形凸峰与所述弧形凹谷间隔排列。所述弧形凸峰和所述弧形凹谷的间隔排列,增大了所述吸能部与所述立板正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面间的压强,同时,圆弧面具有分散受力的特性,使得局部的受力分散转换成了整体的承受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在所述筋脉中部有用于串连所述小腔体的连通孔。当所述小腔体内出现潮气或者内壁出现水珠时,所述连通孔可以将位于上方所述小腔体内的水珠流至下方,水珠汇流以后更容易排出所述立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连通孔包含有上边缘、通道和下边缘,所述上边缘为自上而下从远离孔中心的外围向孔中心聚拢的圆台面,所述下边缘为自上而下从孔中心向外发散的凸弧面。所述上边缘为漏斗状的汇聚面,具有更好的聚水和引导效果,所述下边缘为向外发散的弧形凸面,具有更好的发散流动能力,可以加速水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在所述立板外层覆盖有PVC仿木彩膜层。在本技术外表面可以包覆有PVC材质的仿木彩膜,增提升美观度的同时延长彩膜内部结构的寿命。PVC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材料,本技术可使用该材料制作,回收重复使用率可达到百分之一百,同时具备防水、防火、防紫外线和耐高温的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中空腔在减轻自身重量减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了所述立板板体在遇到温度急剧变化时快速趋于大气的温度,防止因局部温度变化不均匀产生热胀冷缩现象而引起所述立板整体结构的破坏,并平衡所述中空腔与外界大气的气压。2.所述筋脉加强了所述立板的结构强度,可以吸收板面间的应力,所述缓压部可以加强所述筋脉的结构强度,在两侧所述立板内表面发生热胀冷缩时保持所述立板上下左右形状的规整性。3.所述吸能部能够将踢顶的冲击力弱化,防止所述立板被破坏,延长所述立板的寿命。4.所述弧形凸峰和所述弧形凹谷增大了所述吸能部与所述立板正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面间的压强,使得局部的受力分散转换成了整体的承受力。5.所述连通孔可以将位于上方所述小腔体内的水珠流至下方,水珠汇流以后更容易排出所述立板。6.所述上边缘为漏斗状的汇聚面,具有更好的聚水和引导效果,所述下边缘为向外发散的弧形凸面,具有更好的发散流动能力,可以加速水流。附图说明图1为楼梯立板与楼梯阶梯示意图。图2为立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立板剖面与连通孔示意图。图中:1、立板,3、中空腔,31、筋脉,32、小腔体,4、缓压部,5、吸能部,6、均散接触面,61、弧形凸峰,62、弧形凹谷,7、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楼梯立板与楼梯阶梯示意图,一种楼梯立板,包含立板1,其中,立板1包含有中空腔3,在中空腔3内有筋脉31,筋脉31连接中空腔3两侧内表面,如图2所示,筋脉31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小腔体32,在筋脉31连接中空腔3内表面处有缓压部4,缓压部4为从筋脉31向靠近中空腔3内表面并逐渐远离筋脉31一侧方向延伸的凹型弧面。将立板1贴于楼梯表面,使其固定于楼梯立面外侧,在立板1内部有中空腔3,中空的结构在减轻自身重量减低成本的同时允许立板1内部与外界大气接通,这保证了立板1板体能在遇到温度急剧变化时能快速趋于大气的温度,防止因局部温度变化不均匀产生热胀冷缩现象而引起立板1整体结构的破坏,同时还能平衡中空腔3与外界大气的气压,中空腔3由筋脉31连接内表面,加强了立板1的前后表面间的结构强度,同时筋脉31可以吸收板面间的应力变化,在筋脉31连接中空腔3内表面处的缓压部4可以加强筋脉31的结构强度,在两侧立板1内表面发生热胀冷缩时保持立板1上下左右形状的规整性,在立板1周围还可以覆盖有仿木彩膜,提升立板1的美观度。在立板1正面有用于减轻冲撞力的吸能部5。吸能部5位于立板1正面,考虑到行人在爬楼梯时会出现鞋尖踢顶立板1正面的情况,水滴而石穿,吸能部5能够将此种踢顶的冲击力弱化,防止立板1被破坏,延长立板1的寿命。吸能部5覆盖于于立板1正面下半部分,吸能部5通过用于将冲击力均匀分散至立板1正面的均散接触面6与立板1正面接触贴合。由于行人鞋尖最常踢顶到了部位就是阶梯下部,故吸能部5只需要覆盖在立板1正面下半部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均散接触面6包含有弧形凸峰61和弧形凹谷62,弧形凸峰61为自吸能部5一侧向小腔体32一侧凸起的弧形面,弧形凹谷62为自小腔体32向吸能部5方向凹陷的弧形面,弧形凸峰61与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楼梯立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梯立板,包含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包含有中空腔(3),在所述中空腔(3)内有筋脉(31),所述筋脉(31)连接所述中空腔(3)两侧内表面,所述筋脉(31)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小腔体(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梯立板,包含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包含有中空腔(3),在所述中空腔(3)内有筋脉(31),所述筋脉(31)连接所述中空腔(3)两侧内表面,所述筋脉(31)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小腔体(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梯立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筋脉(31)连接所述中空腔(3)内表面处有缓压部(4),所述缓压部(4)为从所述筋脉(31)向靠近所述中空腔(3)内表面并逐渐远离所述筋脉(31)一侧方向延伸的凹型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梯立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板(1)正面有用于减轻冲撞力的吸能部(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楼梯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5)覆盖于所述立板(1)正面下半部分,所述吸能部(5)通过用于将冲击力均匀分散至所述立板(1)正面的均散接触面(6)与所述立板(1)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昌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华信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