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423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水壶,包括壶底壁(2)和热盘组件(1),热盘组件的电加热热管(11)盘绕安装在壶底壁的底面,壶底壁为层叠的多层金属板结构,其中的至少一层金属板的层叠表面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绝热孔(22)和/或绝热槽(21)。绝热孔和/或绝热槽围绕层叠表面的中心分布,且绝热孔和/或绝热槽在单个层叠表面上的分布面积大于热管(11)的环绕面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水壶中,通过在多层金属板的层叠表面设置绝热槽或绝热孔,孔槽中的空气的导热系数极小,可减小壶底壁整体的导热系数,减少厚度方向传热,相应扩大横向热扩散,即增大壶底壁的受热区域,实现更均匀加热,有效缓解局部加热不均而产生局部密集气泡的问题。

Electric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kettle, comprising a kettle bottom wall (2) and (1), hot plate assembly electric heating tube heat disc assembly (11)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ot around the bottom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pot wall is a multilayer metal laminated plate structure, wherein the at least one layer of metal plate the stacked interval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with a plurality of adiabatic holes (22) and / or groove (21). Adiabatic hole and / or groove around a laminated surface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adiabatic hole and / or groove in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single layer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heat pipe (11) is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area. In the electric kettle of the utility model, by stacking on the surface of multilayer metal plate setting groove or hole hole in the groove of the insulation, the air conduction coefficient is extremely small, can reduc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wall of the kettle bottom,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heat transfer, the corresponding expansion of transverse heat diffusion, which increases the heated area of the wall of the kettle bottom. To achieve more uniform heating,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local uneven heating and local dense bubble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水壶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水壶。
技术介绍
常规电水壶的壶底壁多采用高导热系数的金属薄板,电热盘安装在壶底壁的底面,直接对壶底壁进行加热,进而加热壶内的液态水。其中,电热盘的热源来自热管,热管多呈环绕状,因而仅对壶底壁中的环形的热管接触区域集中加热,受热面积小,而远离热管接触区的加热效果差,导致局部受热明显。这样,在电水壶工作时,将造成壶底气泡不均匀,局部气泡密集、长大,进而破泡,产生较大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水壶,能够使壶底受热更均匀,避免局部气泡密集的现象,达到降噪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包括壶底壁和热盘组件,所述热盘组件包括盘绕安装在所述壶底壁的底面以加热该壶底壁的热管,其中,所述壶底壁为层叠的多层金属板结构,所述多层金属板结构中的表层的第一层金属板为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0.8mm的食品级金属板,所述多层金属板结构中除所述第一层金属板之外的其它层金属板中的至少一层为导热系数不大于100W/m.k的低导热系数金属板。优选地,所述壶底壁的总厚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所述低导热系数金属板的总厚度不小于0.2mm且不大于4.6mm。优选地,至少一层的所述低导热系数金属板的下表面积与所述壶底壁的上表面积之比不小于1/4且不大于1。优选地,所述多层金属板结构中的层数为2层或者3层。优选地,层叠的多层金属板结构中,各层金属板的直径相同,或者,从上至下的各层金属板的直径依次递减。优选地,所述低导热系数金属板为45#钢板、304不锈钢板、430不锈钢板或高锰钢板。优选地,所述电水壶的多层金属板结构包括表层的304不锈钢板、单层或多层的所述低导热系数金属板、底部的铝板或铜板。优选地,所述多层金属板结构中的至少一层金属板的层叠表面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绝热孔和/或绝热槽。优选地,所述绝热孔和/或绝热槽围绕所述层叠表面的中心分布,且所述绝热孔和/或绝热槽在单个所述层叠表面上的分布面积大于所述热管的环绕面积。优选地,所述绝热槽为圆形或方形的环形槽,径向间隔的多个所述环形槽分布呈同心圆或同心方框形状;或者,所述绝热槽为直槽,依次间隔的多个所述直槽分布呈格栅状。优选地,所述绝热孔和/或绝热槽的深度不小于0.2mm且不大于1mm。优选地,所述绝热孔和/或绝热槽中填充有导热系数不大于100W/m.k的低导热系数材料。优选地,多层所述金属板之间通过钎焊连接。优选地,所述热管焊接于所述壶底壁的底面,或者所述热管通过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壶底壁的底面,所述基板为导热系数大于100W/m.k的高导热系数金属板。优选地,所述电水壶包括壶身,所述壶底壁的周缘与所述壶身的底周缘之间焊接连接或卷边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电水壶中,通过在多层金属板的层叠表面设置绝热槽或绝热孔,孔槽中的空气的导热系数极小,可减小壶底壁整体的导热系数,减少厚度方向传热,相应扩大横向热扩散,即增大壶底壁的受热区域,实现更均匀加热,有效缓解局部加热不均而产生局部密集气泡的问题,达到有效降噪目的。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电水壶的整体剖视图;图2和图3均为图1中的C部分放大图,分别显示了壶身与壶底壁之间的两种连接结构;图4为热盘组件安装于壶底壁时的仰视图;图5、图6分别显示了热盘组件与壶底壁之间的两种安装结构;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壶底壁结构图,其中壶底壁为低导热系数金属板;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壶底壁结构图,其中壶底壁为多层金属板结构;图9图示了现有技术中热盘组件在壶底壁的加热区域以及可比较的本技术改进后的加热区域;图10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壶底壁结构图,其中低导热系数金属板的底部形成有加厚部;图11为图10的剖视图;图12为图10的仰视图;图13为在图11的圆形内凹槽中镶嵌了高导热系数金属板的剖视图;图14为在图12的加厚部切出切口时的仰视图;图15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壶底壁结构图,其中加厚部形成为圆盘状;图16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7、图18分别显示了图16的壶体中的壶身与壶底壁之间的两种焊接固定方式;图19为根据本技术的第六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壶底壁结构图,其中壶底壁的底面开设有绝热槽或绝热孔;图20至图22显示了不同形状的绝热槽及其分布;图23、图24分别显示了壶底壁的圆形孔、方形孔分布;图25图示了在图19的基础上,在绝热槽或绝热孔中填充有低导热系数材料;以及图26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七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水壶的壶底壁结构图,其中多层金属板结构的层叠表面上分布有绝热孔或绝热槽。附图标记说明:1热盘组件2壶底壁3壶身4壶盖5外壳6蒸汽管7手柄8低导热系数金属板9高导热系数金属板11热管12基板21绝热槽22绝热孔23低导热系数材料81加厚部82薄部83圆形内凹槽811切口d1外周缘间距d2内周缘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包括热盘组件1以及构成壶体的壶底壁2、壶身3和壶盖4,壶体外侧围绕外壳5并连接有手柄7,壶体设有蒸汽管6以便于蒸汽报警等。为了使壶底受热更均匀,避免局部气泡密集的现象,以达到降噪的效果,如图7所示,本技术的壶底壁2包括了用于增进横向传热的低导热系数材料层,该低导热系数材料层的导热系数通常不大于100W/m.k,优选为不大于60W/m.k,当然其导热系数也不限于此,可根据情况具体设定。热盘组件1安装在壶底壁2的底面,热盘组件1的热量经由低导热系数材料层向上传热。在本技术中,热盘组件1的热量传递需经过低导热系数材料层,试验发现这增加了横向传热,使加热面积增大,热管至壶底壁各处的传热更均匀,可有效避免局部气泡密集的现象,达到降噪的效果。既有的降噪思路通常是在壶底壁2的表层薄钢板(通常为304不锈钢板)与热管11之间增设高导热的铝板等,且减薄304不锈钢板的厚度,通过快速传热的方式以达到均匀传热。相较而言,本技术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逆向思路,增大底壁厚度,采用低导热材料层以减缓热传递的方式,获得了突破性效果。尤其是在采用的低导热系数材料层具有合理的导热系数和厚度时,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优化的降噪效果,以下还将具体说明。参见图4,热盘组件1的热管11以单环状盘踞于壶底壁2的底面,若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水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底壁(2)和热盘组件(1),所述热盘组件(1)包括盘绕安装在所述壶底壁(2)的底面以加热该壶底壁(2)的电加热的热管(11),所述壶底壁(2)为层叠的多层金属板结构,所述多层金属板结构中的表层的第一层金属板为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0.8mm的食品级金属板,所述多层金属板结构中除所述第一层金属板之外的其它层金属板中的至少一层为导热系数不大于100W/m.k的低导热系数金属板(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底壁(2)和热盘组件(1),所述热盘组件(1)包括盘绕安装在所述壶底壁(2)的底面以加热该壶底壁(2)的电加热的热管(11),所述壶底壁(2)为层叠的多层金属板结构,所述多层金属板结构中的表层的第一层金属板为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0.8mm的食品级金属板,所述多层金属板结构中除所述第一层金属板之外的其它层金属板中的至少一层为导热系数不大于100W/m.k的低导热系数金属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底壁(2)的总厚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所述低导热系数金属板(8)的总厚度不小于0.2mm且不大于4.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的所述低导热系数金属板(8)的下表面积与所述壶底壁(2)的上表面积之比不小于1/4且不大于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金属板结构中的层数为2层或者3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层叠的多层金属板结构中,各层金属板的直径相同,或者,从上至下的各层金属板的直径依次递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导热系数金属板(8)为45#钢板、304不锈钢板、430不锈钢板或高锰钢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水壶的多层金属板结构包括表层的304不锈钢板、单层或多层的所述低导热系数金属板(8)、底部的铝板或铜板。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长云常见虎陈炜杰伍世润何新华柳维军马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