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25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包括牵引机、借助悬挂架连接于牵引机后端的机架以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于机架上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播种机构以及镇压机构,旋耕机构包括刀轴及横向排列在刀轴上的一组线耕装置,线耕装置包括固定盘及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线耕刀组,所述线耕刀为内端宽而外端窄的板状,播种机构的出种口与线耕刀组前后一一对应,施肥机构中设置有分层施肥管和单层施肥管来分别与两个一组的播种行相配合,镇压机构中的镇压辊表面设置有镇压轮,每个镇压轮上设置有与播种行一一对应的环形凸起且镇压轮之间为间隔槽,该播种机用于小麦播种能够实现免翻耕的窄行播种,且保水效果较好,有利于降低小麦生长竞争,提升小麦产量。

A narrow row tillage planter for whea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arrow line of wheat line tillage machine, including traction machine, with suspension traction machine is connected to a frame and from front to back are arranged on the frame of the rotary mechanism, a fertilizing mechanism, seeding mechanism and suppression mechanism, rotary mechanism comprises a cutter shaft and a set of horizontal lines are arranged in the cutter shaft the tillage device, line tillage device comprises a fixed disc and blad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ine group, the plate line blade inner end of the outer end is wide and narrow, with a mouth sowing mechanism and line tillage knif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fertilization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branch pipe and layer fertilization the single fertilization tube respectively with a group of two sowing row is matched with the roller in roll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each pressing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pressing wheel groove is in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sowing line and the annular convex pressing wheel, sowing The seeding machine can be used in wheat sowing to realize narrow row sowing without tillage, and has better water retention effec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wheat growth competition and increase wheat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机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
技术介绍
小麦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实施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机具,机具作业动土少,土壤水分挥发少。机具一次进地能够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省工省时,节肥节油,增产增收,保护环境。现有的小麦免耕播种机为了防止拥堵,采用的是传统的宽行播种机,小麦每亩的播种量很大,株距密,使得耕地空间利用不均匀,小麦生长拥挤,严重影响冬前壮苗,也成为提高产量的障碍之一。为提高小麦的生长空间利用率,在农艺方面提出了“增行不增籽”的要求,改变了小麦种子在田间的分布,可有效利用土壤空间,促进小麦分蘖,从而提高小麦产量,而现有的免耕播种机无法实现“增行不增粒”的要求。能够满足这种“增行不增粒”要求的播种机,需要在旋耕整地后进行作业,而旋耕整地将小麦行间的土壤进行了翻动,对墒情破坏大,不利于水分保持,小麦作为高耗水作物,这种方式的播种会严重影响小麦出芽及壮苗的产生,因此,进行窄行播种下的免耕播种机的研发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该播种机在无需大规模翻动土壤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窄行播种,最大限度保存了耕作土壤的水分,满足小麦对于水分的需求,真正实现了小麦保墒情况下的窄行、密行播种。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包括牵引机、借助悬挂架连接于牵引机后端的机架以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于机架上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播种机构以及镇压机构,关键点是,所述的旋耕机构包括刀轴及横向排列在刀轴上的一组线耕装置,所述线耕装置包括固定盘及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线耕刀组,两个线耕刀组分别沿环向分布于固定盘两侧端面上且两组中的线耕刀相互错开,所述线耕刀为内端宽而外端窄的板状,线耕刀的厚度为2-8mm,线耕装置的间隔距离为8-12cm,线耕装置的宽度为5-10cm,线耕装置的工作深度不小于5cm,所述的播种机构设置有横向并列排布的一组出种口,出种口与线耕刀组前后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镇压机构为表面设置有一组镇压轮的镇压辊,镇压轮和镇压辊为一体结构,镇压轮之间设置有间隔槽,镇压轮外圆周上沿两侧边缘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两个环形凸起之间为凹槽,镇压轮与线耕装置前后一一对应设置且宽度相同,环形凸起的宽度为1.5-2.5cm。所述的播种机构包括机架上的种箱及依次安装在其下端的排种器和输种管,输种管上端与排种器输出端相连,下端为出种口,所述播种机构前端安装有开沟器,开沟器与线耕装置前后一一对应设置,输种管为两两一组,每组输种管与开沟器前后一一对应设置,两个输种管的出种口分别位于开沟器后端上方;所述的施肥机构包括机架上的肥箱及依次安装在其下端的排肥器以及输肥管,输肥管输入端与排肥器输出端相连,输肥管输出端与开沟器前后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输肥管中,三个为一组,每组中,中间的输肥管输出端连接有分层施肥管,两侧的输肥管输出端连接有单层施肥管,分层施肥管和单层施肥管均与开沟器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开沟器为下端向前弯曲的形状,下端为铲尖,分层施肥管也为下端向前弯曲的形状,分层施肥管后侧设置有一组由上到下间隔设置的出肥孔,出肥孔外部连接有引导通道,所有出肥孔对应的引导通道输出端形成了肥料的分层施肥单元;所述的引导通道的输出端构成的分层施肥单元的工作深度为8-25cm,单层施肥管的输出端工作深度为6-10cm,开沟器工作深度不小于25cm。所述的开沟器两侧还设置有与其两侧出种口前后对应的浅松开沟铲,浅松开沟铲外侧设置有翼铲,翼铲为前后两端下沉而中间隆起的板状,后端延伸至出种口的后上方;浅松开沟铲的工作深度不小于10cm,翼铲的前端工作深度不小于5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播种机中的旋耕机构改进为一组线耕装置的结构,通过线耕装置的间距设置来适应窄行播种的播种形式,窄行播种的小麦行形成了间距较小的密行播种,播种行变窄,同一播种行的小麦间竞争压力变小,生长较为均匀,各个行之间的宽行距缩小,播种行间距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小麦长势和产量能够得到提升,并且线耕装置采用板式的线耕刀进行播种行的线耕,避免了大面积翻耕土地造成的水分蒸发流失,镇压机构中的环形凸起和凹槽相配合形成了小麦播种行低而两侧高的土埂形状,两侧的土埂为小麦的水分和养分提供了更多的吸收空间,并且降雨或者灌溉后,小麦播种行处形成了水分存集区域,有利于小麦播种行中土壤水分的保存,小麦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播种机进行作业,生长期的灌溉次数能够显著减少,补肥量和补肥次数均也能够得到减小,小麦的产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分层施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镇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播种机工作后种子与肥料的布局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个开沟器对应的两个输种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悬挂架,2、机架,3、刀轴,301、固定盘,302、线耕刀,4、出种口,501、间隔槽,502、环形凸起,503、凹槽,6、种箱,601、输种管,7、开沟器,701、铲尖,702、翼铲,703、浅松开沟铲,8、肥箱,802、分层施肥管,803、单层施肥管,804、引导通道,9、种子,10、单层施肥行,11、分层施肥行。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包括牵引机、借助悬挂架1连接于牵引机后端的机架2以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于机架2上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播种机构以及镇压机构,旋耕机构包括刀轴3及横向排列在刀轴3上的一组线耕装置,所述线耕装置包括固定盘301及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线耕刀组,两个线耕刀组分别沿环向分布于固定盘两侧端面上且两组中的线耕刀302相互错开,所述线耕刀302为内端宽而外端窄的板状,线耕刀302的厚度为2-8mm,线耕装置的间隔距离为8-12cm,线耕装置的宽度为5-10cm,线耕装置的工作深度不小于5cm,所述的播种机构设置有横向并列排布的一组出种口4,出种口4与线耕刀组前后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牵引机借助悬挂架1来进行机架2的升降,当不需要该播种机进行作业时,将机架2连同安装在其上的机构抬离地面,当需要使用该播种机进行小麦播种时,将播种机移动至播种田中,通过悬挂架1将机架放下,随后进行线耕、施肥、播种和镇压的依次作业。每个线耕装置对应两组线耕刀302,线耕刀302的宽度为5mm,每组线耕刀302作业后形成一个松土行,线耕装置的间隔距离为10cm,线耕装置的宽度为10cm,线耕装置的工作深度为8cm;播种机构包括机架2上的种箱6及依次安装在其下端的排种器和输种管601,输种管601上端与排种器输出端相连,下端为出种口4,所述播种机构前端安装有开沟器7,开沟器7与线耕装置前后一一对应设置,开沟器7的宽度小于两个线耕刀组的间距,为6cm,输种管601为两两一组,每组输种管601与开沟器7前后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输种管601连接一个排种器,两个输种管601的出种口分别位于开沟器7后端上方,如图5所示,两个输种管601前后依次固定安装且末端分别弯向两侧,形成倒置的Y型结构,两个出种口4中的种子9落下后掉在松土行中形成播种行,两个播种行为一组,组与组之间的间距为10cm,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包括牵引机、借助悬挂架(1)连接于牵引机后端的机架(2)以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于机架(2)上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播种机构以及镇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耕机构包括刀轴(3)及横向排列在刀轴(3)上的一组线耕装置,所述线耕装置包括固定盘(301)及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线耕刀组,两个线耕刀组分别沿环向分布于固定盘(301)两侧端面上且两组中的线耕刀(302)相互错开,所述线耕刀(302)为内端宽而外端窄的板状,线耕刀(302)的厚度为2‑8mm,线耕装置的间隔距离为8‑12cm,线耕装置的宽度为5‑10cm,线耕装置的工作深度不小于5cm,所述的播种机构设置有横向并列排布的一组出种口(4),出种口(4)与线耕刀组前后一一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包括牵引机、借助悬挂架(1)连接于牵引机后端的机架(2)以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于机架(2)上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播种机构以及镇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耕机构包括刀轴(3)及横向排列在刀轴(3)上的一组线耕装置,所述线耕装置包括固定盘(301)及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线耕刀组,两个线耕刀组分别沿环向分布于固定盘(301)两侧端面上且两组中的线耕刀(302)相互错开,所述线耕刀(302)为内端宽而外端窄的板状,线耕刀(302)的厚度为2-8mm,线耕装置的间隔距离为8-12cm,线耕装置的宽度为5-10cm,线耕装置的工作深度不小于5cm,所述的播种机构设置有横向并列排布的一组出种口(4),出种口(4)与线耕刀组前后一一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镇压机构为表面设置有一组镇压轮的镇压辊,镇压轮和镇压辊为一体结构,镇压轮之间设置有间隔槽(501),镇压轮外圆周上沿两侧边缘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502),两个环形凸起(502)之间为凹槽(503),镇压轮与线耕装置前后一一对应设置且宽度相同,环形凸起(502)的宽度为1.5-2.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机构包括机架(2)上的种箱(6)及依次安装在其下端的排种器和输种管(601),输种管(601)上端与排种器输出端相连,下端为出种口(4),所述播种机构前端安装有开沟器(7),开沟器(7)与线耕装置前后一一对应设置,输种管(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敏高清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