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99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包括下金属架和套合在所述下金属架外的上金属架,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设置有显示区域开口;所述上金属架和下金属架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粘贴在所述下金属架的侧面上,所述发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面面向所述发光源。该背光源在所述发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反射膜,利用所述反射膜反射从间隙处漏出的光线,从而达到提高背光源的光线利用率,增加背光源的亮度。

A backlight sour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light, including a metal frame and sheathed on the lower metal frame on the outside of the metal frame, the metal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display area on the open space; a metal frame and metal frame formed by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Light in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source; the light source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metal paste on the plane, a reflection film is arranged above the gap between the light source and the light inlet side of the reflector, the reflection film facing the light source. The back light between the light source and the light inlet side gap is arranged above the reflective film, reflective film using the reflection light from leaking out of the gap, so as to improve the backlight light utilization rate, increase the brightness of the backlight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
本技术涉及背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
技术介绍
现有的顶发光背光源中,发光源是粘贴到金属架的侧面上的,在发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存在间隙,光线容易从发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的上方处漏出,导致背光源的光线利用率下降,背光源的亮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该背光源在所述发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反射膜,利用所述反射膜反射从间隙处漏出的光线,从而达到提高背光源的光线利用率,增加背光源的亮度。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背光源,包括下金属架和套合在所述下金属架外的上金属架,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设置有显示区域开口;所述上金属架和下金属架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粘贴在所述下金属架的侧面上,所述发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面面向所述发光源。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为白反射膜。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的一端粘贴到所述导光板的正面上,另一端与所述发光源相抵。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的一端粘贴到所述导光板的正面上,另一端往上折起后粘贴到所述发光源的FPC上。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进一步地,所述上金属架上设置有遮光片。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背光源在所述发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反射膜,利用所述反射膜反射从间隙处漏出的光线,从而达到提高背光源的光线利用率,增加背光源的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源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背光源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反射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2所示,一种背光源,包括下金属架1和套合在所述下金属架1外的上金属架2,所述上金属架2和下金属架1之间优选但不限于通过两者的四个侧面上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相扣合,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设置有显示区域开口;所述上金属架2和下金属架1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导光板3,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设置有发光源4;所述发光源4粘贴在所述下金属架1的侧面上,所述发光源4和导光板3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有反射膜6,所述反射膜6的反射面面向所述发光源4。该背光源在所述发光源4和导光板3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反射膜6,利用所述反射膜6反射从间隙处漏出的光线,从而达到提高背光源的光线利用率,增加背光源的亮度。优选地,所述反射膜6为白反射膜6。所述发光源4包括FPC和设置在所述FPC上的LED,所述FPC远离所述LED的一面粘贴在所述下金属架1的侧面上,所述反射膜6的一端粘贴到所述导光板3的正面上,另一端与所述发光源4相抵;或者,最优地,如图2所示,所述反射膜6的一端粘贴到所述导光板3的正面上,另一端往上折起后粘贴到所述发光源4的FPC上。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5,本实施例,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当然,所述光学膜5的类型应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不应以此为限。所述导光板3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7,所述上金属架2上设置有遮光片8。实施例二如图1和2所示,一种背光源,包括下金属架1和套合在所述下金属架1外的上金属架2,所述上金属架2和下金属架1之间优选但不限于通过两者的四个侧面上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相扣合,所述上金属架2的顶面设置有显示区域开口;所述上金属架2和下金属架1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导光板3,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设置有发光源4;所述发光源4粘贴在所述下金属架1的侧面上,所述发光源4和导光板3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有反射膜6,所述反射膜6的反射面面向所述发光源4。该背光源在所述发光源4和导光板3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反射膜6,利用所述反射膜6反射从间隙处漏出的光线,从而达到提高背光源的光线利用率,增加背光源的亮度。如图3所示,所述反射膜6包括反射基层61,所述反射基层61包括基材611和均匀分布在所述基材611内的反射空隙612和反射粒子613,所述反射基层61的非反射面上设置有金属反射层62。现有技术的反射膜仅包括反射基层61,在所述反射基层61太薄的情况下,光线容易直接穿过所述反射基层61而不发生反射,导致背光源的亮度不足。本技术的反射膜6在反射基层61的非反射面上增加了金属反射层62,加强了反射膜6的反射效果,防止反射膜6太薄而导致光线直接从反射基层61穿过不发生反射,提高背光源的光线利用率。所述金属反射层62的材质优选为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比如银、或者铝、或者镍、或者铬等。所述发光源4包括FPC和设置在所述FPC上的LED,所述FPC远离所述LED的一面粘贴在所述下金属架1的侧面上,所述反射膜6的一端粘贴到所述导光板3的正面上,另一端与所述发光源4相抵;或者,最优地,如图2所示,所述反射膜6的一端粘贴到所述导光板3的正面上,另一端往上折起后粘贴到所述发光源4的FPC上。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5,本实施例,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上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当然,所述光学膜5的类型应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不应以此为限。所述导光板3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7,所述上金属架2上设置有遮光片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金属架和套合在所述下金属架外的上金属架,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设置有显示区域开口;所述上金属架和下金属架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粘贴在所述下金属架的侧面上,所述发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面面向所述发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金属架和套合在所述下金属架外的上金属架,所述上金属架的顶面设置有显示区域开口;所述上金属架和下金属架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粘贴在所述下金属架的侧面上,所述发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面面向所述发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为白反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方根周福新戴佳民赖春桃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