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治亮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819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包括透明气密的恒温培养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内的灭菌装置、采样系统、培养系统、测试系统;所述培养系统包括第二气密性注液口、第二导管、第一储液装置、涂抹装置、以及固体培养基;所述采样系统包括第一气密性注液口和第一导管;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接种装置、第三气密性注液口、第三导管、以及第二储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具有成本低、便携、检验结果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血液检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液细菌检验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细菌培养和鉴定的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血液细菌培养的采集、培养、药敏测试等检验步骤多是由人工完成,人工检验过程中,存在着空气、人体、器具等多个细菌来源,标本易被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而现有技术中的自动血液细菌培养设备存在着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使用和维护成本高等缺点。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低成本、低污染的血液细菌检验装置,就成了值得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的技术方案,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包括透明气密的恒温培养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内的灭菌装置、采样系统、培养系统、测试系统;所述培养系统包括第二气密性注液口、第二导管、第一储液装置、涂抹装置、以及固体培养基;所述第二气密性注液口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注液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和固体培养基均处于所述涂抹装置的活动所及范围之内;所述采样系统包括第一气密性注液口和第一导管;所述第一气密性注液口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密性注液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的上方;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接种装置、第三气密性注液口、第三导管、以及第二储液装置;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第三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的上方,所述固体培养基和第二储液装置均处于所述接种装置的活动所及范围之内。使用时,先将固体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内的指定位置,并利用所述灭菌装置为所述恒温培养箱内灭菌,营造无菌环境;通过第二气密性注液口向第一储液装置内注入无菌的液体培养基;以无菌操作从被测者体内抽取血样,并通过第一气密性注液口注入第一储液装置内,设置恒温培养箱至所需温度,进行病原菌孵育;达到所需培养时间后,操作涂抹装置取液体培养基液面上层夜,涂抹于固体培养基上,设置恒温培养箱至所需温度,进行菌落培养,可透过透明的恒温培养箱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达到所需培养时间后,通过第三气密性注液口向第二储液装置内注入药敏测试液,操作接种装置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取病害菌菌落置入第二储液装置内进行药敏测试;观察测试结果。使用技术的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的整个检验过程都是在无菌的气密性恒温培养箱内进行,隔绝了外界细菌的污染,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并且,本技术的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结构简单小巧,便于外出携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具有成本低、便携、检验结果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涂抹装置为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芯杆和针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外部和内部,所述注射器的针管与所述恒温培养箱密封连接并可以相对于所述恒温培养箱做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活动,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和固体培养基均位于所述针头的活动范围之内。在恒温培养箱上开孔,将针管穿入孔内,在针管和孔壁之间套设橡胶环等柔性密封件,便可实现上述的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下,可以通过上拉下摁、旋转搅动等方式将针头调整至所需位置。优选的,所述接种装置为接种环,所述接种环的手柄和环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外部和内部,所述接种环的连接杆与所述恒温培养箱密封连接并可以相对于所述恒温培养箱做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活动,所述第二储液装置和固体培养基均位于所述环体的活动范围之内。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密性注液口、第二气密性注液口、第三气密性注液口的气密性部件均为医用橡胶塞。医用橡胶塞密封性好、弹性强、污染物少,能满足本技术所需。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和第二储液装置为试管或培养皿。优选的,所述第二储液装置为阵列排布的多个试管,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分为多个独立的入口。阵列排布的多个试管可以同时进行多种药敏性测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恒温培养箱;2-第二气密性注液口;3-第二导管;4-第一储液装置;5-涂抹装置;6-固体培养基;7-第一气密性注液口;8-第一导管;9-接种装置;10-第三气密性注液口;11-第三导管;12-第二储液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包括透明气密的恒温培养箱1,以及设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1内的灭菌装置、采样系统、培养系统、测试系统;所述培养系统包括第二气密性注液口2、第二导管3、第一储液装置4、涂抹装置5、以及固体培养基6;所述第二气密性注液口2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1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注液口2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的4上方;所述采样系统包括第一气密性注液口7和第一导管8;所述第一气密性注液口7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1的顶部,所述第一导管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密性注液口7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4的上方;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接种装置9、第三气密性注液口10、第三导管11、以及第二储液装置12;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10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1的顶部,所述第三导管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10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12的上方。所述灭菌装置可以从现有技术中选用,例如紫外线灭菌灯。所述第一储液装置4为试管,所述第二储液装12置为阵列排布的多个试管,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10分为多个独立的入口。所述涂抹装置5为注射器,所述接种装置9为接种环。所述注射器的芯杆和针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1的外部和内部,所述接种环的手柄和环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1的外部和内部。所述注射器的针管、所述接种环的连接杆均与所述恒温培养箱1密封连接并可以相对于所述恒温培养箱1做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活动。所述第一储液装置4和固体培养基6均位于所述针头的活动范围之内,所述第二储液装置12和固体培养基6均位于所述环体的活动范围之内。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实质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气密的恒温培养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内的灭菌装置、采样系统、培养系统、测试系统;所述培养系统包括第二气密性注液口、第二导管、第一储液装置、涂抹装置、以及固体培养基;所述第二气密性注液口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注液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和固体培养基均处于所述涂抹装置的活动所及范围之内;所述采样系统包括第一气密性注液口和第一导管;所述第一气密性注液口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密性注液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的上方;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接种装置、第三气密性注液口、第三导管、以及第二储液装置;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第三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的上方,所述固体培养基和第二储液装置均处于所述接种装置的活动所及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气密的恒温培养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内的灭菌装置、采样系统、培养系统、测试系统;所述培养系统包括第二气密性注液口、第二导管、第一储液装置、涂抹装置、以及固体培养基;所述第二气密性注液口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注液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和固体培养基均处于所述涂抹装置的活动所及范围之内;所述采样系统包括第一气密性注液口和第一导管;所述第一气密性注液口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密性注液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的上方;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接种装置、第三气密性注液口、第三导管、以及第二储液装置;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置于所述恒温培养箱的顶部,所述第三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注液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的上方,所述固体培养基和第二储液装置均处于所述接种装置的活动所及范围之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液细菌检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治亮
申请(专利权)人:秦治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