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140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净化装置,公开了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净化球(1),还包括球罩(2),上球罩(21)的上端安装有将空气向上抽取的风扇(3),上球罩(21)设有储水槽(211)和吸水槽(212),储水槽(211)和吸水槽(212)内放置有相互连接的吸水棉条(5),吸水棉条(5)上附着有生物酶,下球罩(22)内均设有导气管(6),净化球(1)放置在下球罩(22)内并填充在导气管(6)周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风扇将空气向上抽取,使空气依次经过下球罩上的净化球和上球罩上的生物酶进行有害气体的催化分解,净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净化装置及净化球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净化装置,尤其涉及空气净化装置及净化球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由于脲醛树脂、酚醛树脂具有价格低廉、抗腐耐用的特点,用脲醛树脂生产的人造板已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建材中;另外室内装修材料中大量使用的油漆、胶水等也带来了voc、苯等大量化学污染。因此中装修材料中游离出的甲醛、voc、苯等化学污染物对室内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消除室内空气中的化学污染,已成为室内环境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室内化学污染清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室内通风法;②单纯光触媒催化技术和冷触媒法,以催化为主,使多种有害有味气体分解成无害无味物质,不产生二次污染,但效率较低;③空气负离子技术,采用热电效应的负离子量能原料,电离空气及空气中的水分,产生负离子,可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④植物净化,如绿萝等;⑤物理吸附技术,比如用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而达到消除室内污染的目的;⑥臭氧氧化法,臭氧与极性有机化合物如甲醛反应,导致不饱和的有机分子破裂,使臭氧分子结合在有机分子的双键上,生成臭氧化物,从而达到分解甲醛的目的;⑦生物化学技术,是指微生物以有机物为其生长的碳源和能源而将其氧化、降解为无毒、无害的无机物的方法。以上室内化学污染的清除方法,或采用化学的方法清除甲醛,其清除甲醛的效果不明显,易造成二次污染;负离子方法,无二次污染,但效果较为缓慢;采用催化方法由于不能催化剂充分接触污染物,所以催化分解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效果差、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净化球的制备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球,净化球内混合有催化剂,还包括球罩,球罩包括可开合的上球罩和下球罩,净化球有多个且均放置在球罩内,净化球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吸附小孔,上球罩的上端安装有将空气向上抽取的风扇,上球罩的下端内侧面设有环形的储水槽,上球罩的内壁上设有与储水槽连通并向上延伸的吸水槽,储水槽和吸水槽内放置有相互连接的吸水棉条,吸水棉条上附着有生物酶,还包括与上球罩同轴设置的圆挡板,圆挡板位于储水槽所在平面的上方20-35mm处,圆挡板的直径小于上球罩的最大直径,下球罩内均设有多根贯穿下球罩的导气管,导气管两端均为开口,导气管上设有多个导气孔,净化球放置在下球罩内并填充在导气管周围。通过风扇将空气向上抽取,使空气依次经过下球罩上的净化球和上球罩上的生物酶进行有害气体的催化分解,净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使用。作为优选,净化球内的催化剂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铈。作为优选,净化球的直径不超过2mm。作为优选,导气管均为螺旋型管。作为优选,上球罩和下球罩的一侧相互铰接,上球罩和下球罩的另一侧通过卡扣开合。作为优选,下球罩的底部安装有重块。通过重块的设置能保证下球罩始终位于上球罩的下方,防止装置倾覆。净化球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1)净化球的组分包括黏土、二氧化锰、纳米Ti02粉剂、发泡剂、二氧化铈和水,各组分的百分比:黏土为15%50%、二氧化锰为0.1%5%、纳米Ti02粉剂为0.5%、发泡剂为0.8%5%、二氧化铈为0.2%~10%、水为30%60%;2)室温下,向容器中加入黏土、二氧化锰、纳米Ti02粉剂、发泡剂、二氧化铈和水,混合搅拌充分均匀,形成半固体状且可塑型的混合物;3)将半固体状的混合物加工成圆形泥球,圆形泥球的直径不大于2mm;4)将塑性好的圆形泥球进行高温煅烧,先加热到300℃320℃,然后在5min10min内急速冷却到5℃10℃,然后在逐渐升温至120℃130℃;5)将圆形泥球放置在常温下自然冷却形成净化球,净化球表面形成纳米级孔隙。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风扇将空气向上抽取,使空气依次经过下球罩上的净化球和上球罩上的生物酶进行有害气体的催化分解,净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净化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净化球、2—球罩、3—风扇、4—圆挡板、5—吸水棉条、6—导气管、11—吸附小孔、21—上球罩、22—下球罩、23—卡扣、61—导气孔、211—储水槽、212—吸水槽、221—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空气净化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净化球1,净化球1内混合有催化剂,还包括球罩2,球罩2包括可开合的上球罩21和下球罩22,上球罩21的上端和下端开口,下球罩22的上端开口,下球罩2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用于空气流通的镂空槽,净化球1有多个且均放置在球罩2内,净化球1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吸附小孔11,上球罩21的上端安装有将空气向上抽取的风扇3,上球罩21的下端内侧面设有环形的储水槽211,上球罩21的内壁上设有与储水槽211连通并向上延伸的吸水槽212,储水槽211和吸水槽212内放置有相互连接的吸水棉条5,吸水棉条5上附着有生物酶,还包括与上球罩21同轴设置的圆挡板4,圆挡板4位于储水槽211所在平面的上方27mm处,圆挡板4的直径小于上球罩21的最大直径,下球罩22内均设有多根贯穿下球罩22的导气管6,导气管6两端均为开口,导气管6上设有多个导气孔61,净化球1放置在下球罩22内并填充在导气管6周围。净化球1内的催化剂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铈。净化球1的直径不超过2mm。导气管6均为螺旋型管。上球罩21和下球罩22的一侧相互铰接,上球罩21和下球罩22的另一侧通过卡扣23开合。下球罩22的底部安装有重块221。净化球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1)净化球的组分包括黏土、二氧化锰、纳米Ti02粉剂、发泡剂、二氧化铈和水,各组分的百分比:黏土为15%50%、二氧化锰为0.1%5%、纳米Ti02粉剂为0.5%、发泡剂为0.8%5%、二氧化铈为0.2%~10%、水为30%60%;2)室温下,向容器中加入黏土、二氧化锰、纳米Ti02粉剂、发泡剂、二氧化铈和水,混合搅拌充分均匀,形成半固体状且可塑型的混合物;3)将半固体状的混合物加工成圆形泥球,圆形泥球的直径不大于2mm;4)将塑性好的圆形泥球进行高温煅烧,先加热到305℃,然后在7.5min内急速冷却到7.5℃,然后在逐渐升温至125℃;5)将圆形泥球放置在常温下自然冷却形成净化球1,净化球1表面形成纳米级孔隙。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在制备净化球(1)的步骤4)中,将塑性好的圆形泥球进行高温煅烧,先加热到310℃,然后在9min内急速冷却到7.5℃,然后在逐渐升温至125℃;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在制备净化球(1)的步骤4)中,将塑性好的圆形泥球进行高温煅烧,先加热到310℃,然后在7.5min内急速冷却到6℃,然后在逐渐升温至125℃;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在制备净化球(1)的步骤4)中,将塑性好的圆形泥球进行高温煅烧,先加热到310℃,然后在7.5min内急速冷却到7.5℃,然后在逐渐升温至128℃;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球(1),净化球(1)内混合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罩(2),球罩(2)包括可开合的上球罩(21)和下球罩(22),净化球(1)有多个且均放置在球罩(2)内,净化球(1)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吸附小孔(11),上球罩(21)的上端安装有将空气向上抽取的风扇(3),上球罩(21)的下端内侧面设有环形的储水槽(211),上球罩(21)的内壁上设有与储水槽(211)连通并向上延伸的吸水槽(212),储水槽(211)和吸水槽(212)内放置有相互连接的吸水棉条(5),吸水棉条(5)上附着有生物酶,还包括与上球罩(21)同轴设置的圆挡板(4),圆挡板(4)位于储水槽(211)所在平面的上方20‑35mm处,圆挡板(4)的直径小于上球罩(21)的最大直径,下球罩(22)内均设有多根贯穿下球罩(22)的导气管(6),导气管(6)两端均为开口,导气管(6)上设有多个导气孔(61),净化球(1)放置在下球罩(22)内并填充在导气管(6)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球(1),净化球(1)内混合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罩(2),球罩(2)包括可开合的上球罩(21)和下球罩(22),净化球(1)有多个且均放置在球罩(2)内,净化球(1)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吸附小孔(11),上球罩(21)的上端安装有将空气向上抽取的风扇(3),上球罩(21)的下端内侧面设有环形的储水槽(211),上球罩(21)的内壁上设有与储水槽(211)连通并向上延伸的吸水槽(212),储水槽(211)和吸水槽(212)内放置有相互连接的吸水棉条(5),吸水棉条(5)上附着有生物酶,还包括与上球罩(21)同轴设置的圆挡板(4),圆挡板(4)位于储水槽(211)所在平面的上方20-35mm处,圆挡板(4)的直径小于上球罩(21)的最大直径,下球罩(22)内均设有多根贯穿下球罩(22)的导气管(6),导气管(6)两端均为开口,导气管(6)上设有多个导气孔(61),净化球(1)放置在下球罩(22)内并填充在导气管(6)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净化球(1)内的催化剂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铈。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一波寿鹿许雪峰许梦徐却飞胡国森沈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泓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