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128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及其生产方法,该组份由岗松、桉叶、山豆根、荆芥、薄荷、连翘、广藿香、艾叶和瓜蒌经水蒸气蒸馏提取得到挥发油组份,经适当比例配制而成。本活性组分可涂抹于肚脐、大椎穴、太阳穴、人中穴,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所致的恶寒、发热、鼻塞、喷嚏、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不需口服通过外用涂抹治疗感冒的中药活性组分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目前常用感冒药大体分为三类:中成药、西药及中西药结合的复方药,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副作用大,人们逐渐开始接受中成药或复方药,如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感冒灵胶囊、银翘解毒片、抗病毒冲剂、999感冒灵冲剂、感冒灵胶囊。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针对感冒申请的专利如下:1感冒脐疗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授权公告号:CN1193777C,摘要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脐疗方法治疗感冒的中药药物及该药物的生产方法,它包括金银花、连翘、青蒿、荆芥、艾叶、陈皮等10种中药及用岗松、大叶桉树枝叶蒸馏的挥发油、使用时将挥发油倒到用纱布包好的中药粉中,再贴到患者肚脐上,能治疗风热感冒、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肺炎等病症。2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322749B,摘要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口服液,该中药口服液每制成1000ml所需的主要原料按以下重量配比是:金银花40-60g、连翘80-120g、柴胡160-240g、板蓝根200-300g、大叶桉叶80-120g和岗梅250-350g。本专利技术产品对风热感冒引起的鼻塞、发热、恶风、头痛、咽痛等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服用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专利技术1:感冒脐疗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也属于感冒内病外治的范畴,它是通过将部分挥发油倒入部分制成的中药粉中,然后贴于肚脐,通过身体吸收而起作用的,干粉由于由于挥发慢,植物粗粉中含有的有效成分不易被充分利用,造成利用率不高,药效不稳定等问题。并且专利技术1感冒脐疗中药制剂使用时要经过轻揉肚脐、稀释混匀药液等步骤,过程复杂给患者带来不便。专利技术2: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其制成的剂型为常见感冒剂型,为口服液,患者直接服用即可,其不足之处在专利技术1的
技术介绍
中已有介绍。专利技术人通过对专利技术1的再次改进,将中药粗粉,预处理为人体更易吸收利用的油剂,然后再制备外用剂型,这样效果更佳,专利技术人经过多次对中药成分筛选、配伍组合,与原有产品对比、试验和重复验证,发现了效果更优的中药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更佳、有效成分利用率更高,使用更方便的感冒内病外治的重要活性组分,并提供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采用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是:岗松油5-30份、桉叶油2-25份、山豆根油5-30份、荆芥油1-15份、薄荷油15-50份、连翘油20-60份、广藿香油5-15份、艾叶油10-30份和瓜蒌油10-40份。优选地,所述的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采用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是:岗松油10-25份、桉叶油10-20份、山豆根油15-20份、荆芥油5-13份、薄荷油20-40份、连翘油30-50份、广藿香油10-15份、艾叶油10-25份和瓜蒌油20-35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所述中药材,干燥后粉碎至40-100目,备用;(2)蒸馏:上述粉碎后的中药材,分别通入水蒸气蒸馏2-3小时,所得蒸汽冷凝后经油水分离器分离,收集油相,得到各挥发油;(3)将步骤(2)所得挥发油按比例混合均匀制成活性组分。与现有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粗粉经蒸馏处理,得到植物精油,植物精油挥发性强,有效成分纯度高,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同时植物精油还具有使用方便,便于制备多种剂型的优点。使用方法多样,适用于多种不同人群,更利于产品的推广及应用。所述的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还可以添加辅助组分后制成油剂、凝胶或乳剂。油剂的使用方法为:取油剂,均匀涂抹于肚脐或太阳穴,使用浓度0.5-1.0g/cm2,每日三次,七日为一个疗程;凝胶的使用方法为:将适量凝胶均匀涂抹于肚脐或太阳穴,使用浓度为0.5-1.0g/cm2,每日三次,七日为一个疗程;乳剂的使用方法为:取乳剂涂抹于太阳穴或肚脐,每日三次,七日为一个疗程。所述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在制备治疗风热感冒所致的恶寒、发热、鼻塞、喷嚏、咳嗽和头痛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用中药原料的药理活性如下:岗松,为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岗松BaeckeafrutescensL.,其带有花果的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为淡黄色至淡棕黄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具有特殊的香味,岗松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具有化瘀止痛、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杀虫止痒之功效。岗松油作为广西地方习用中药材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皮肤湿疹、瘙痒、淋病、疥疮、滴虫性阴道炎、脚藓。桉油,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globulus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Sieb.或上述两科同属其他植物经水蒸气蒸镏得到的挥发油。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异的芳香气,微似樟脑,味辛、凉。具有祛风止痛之功效。山豆根,山豆根(Herbadesmodiimultiflori)为双子叶植物纲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pnep.)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主治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等症。荆芥(NepetacatariaL.)为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对挥发油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化学成分主要是薄荷酮(30.8%)和2-甲基-6-异丙基-2-环己烯-1-酮(38.98%),另外还有香芹酮、月桂烯和柠檬烯等含量较少成分。药理作用具有镇痛、抗炎、扩张支气管和抗过敏等功效。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薄荷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薄荷有效陈分主要是薄荷挥发油和薄荷脑。连翘,木樨科连翘属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具清热解毒之功效。连翘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抗菌抑病毒消炎。广藿香,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研究发现,广藿香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止咳化痰及抗炎、镇痛作用。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作为药物,艾叶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类物质。艾叶挥发油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消炎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樟脑、龙脑、丁香酚等。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是:岗松油5‑30份、桉叶油2‑25份、山豆根油5‑30份、荆芥油1‑15份、薄荷油15‑50份、连翘油20‑60份、广藿香油5‑15份、艾叶油10‑30份和瓜蒌油10‑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是:岗松油5-30份、桉叶油2-25份、山豆根油5-30份、荆芥油1-15份、薄荷油15-50份、连翘油20-60份、广藿香油5-15份、艾叶油10-30份和瓜蒌油10-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冒内病外治的中药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是:岗松油10-25份、桉叶油10-20份、山豆根油15-20份、荆芥油5-13份、薄荷油20-40份、连翘油30-50份、广藿香油10-15份、艾叶油10-25份和瓜蒌油20-35份。3.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平川莫兆钦杨铭杨炯珍罗胜信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