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086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接苗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接苗夹模块,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所述接苗夹模块包括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若干接苗夹和若干顶杆,所述接苗夹包括两块夹片和设置在两块所述夹片之间的挡块,所述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和凹槽,所述挡块的前面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一个圆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圆孔设置在所述当面的前面,所述第二条形孔设置在所述圆孔的底部,所述夹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Seedling catch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rafting mechanism, including second shaft,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shaft is rotatablely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then seedling clamping module fixed on the second shaft,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od and the second rod, the grafting clip module includes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ird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some grafting clip and several top rod, the grafting clip comprises two clamping pieces and arranged in the two block of the clip between the block, the stop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strip holes and grooves, the block in front of a stepped hole is arranged. The stepped hole includes a circular hole and second bar hole, the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face, the second bar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hole, the clip is provided with a protrusion matched with the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苗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机械
,尤其是设计一种移栽机的接苗机构。
技术介绍
移栽机一种将苗盘上的幼苗扩散种植到土地上的设备。目前的移栽机都没有办法实现高密度种植,一般一次种植一排数量在两到四株之间,其主要原因是,原先的移栽机下料机构每个都是单独的一套驱动系统驱动,导致设备上的下料机构没办法靠的很近,这样对于一些需要高密度移栽的作物就没有办法处理,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接苗机构是移栽机上将取苗机构顶出的幼苗抓取后送到下苗机构的装置,为了达到高密度种植,接苗机构需要包含多个接苗夹,每个接苗夹需要有四个动作,第一转动到取苗机构顶出苗盘的位置,第二幼苗落入接苗夹内时,接苗夹夹紧,第三接苗夹转动竖直位置,第四接苗夹张开,然后接苗夹内的幼苗落入下苗机构中。如果这四个动作,每个取苗夹都依靠单独的设备来驱动,这样机构就会变得非常庞大,也没办法将取苗夹之间的距离设置很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接苗机构,能够用一套驱动机构实现接苗夹的所有动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接苗机构,所述接苗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接苗夹模块,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所述接苗夹模块包括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若干接苗夹和若干顶杆,所述接苗夹包括两块夹片和设置在两块所述夹片之间的挡块,所述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和凹槽,所述挡块的前面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一个圆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圆孔设置在所述当面的前面,所述第二条形孔设置在所述圆孔的底部,所述夹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顶杆包括杆体和端部的顶块,所述顶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上设置有将所述夹片推向所述挡块的弹簧,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二条形孔,所述顶块与所述圆孔相配合,所述第四连杆穿过所有所述挡块的顶部,所述第二档杆上设置有提升件,当所述第二转轴一侧转动时,所述接苗夹向着苗盘一侧运动,所述顶杆后端与所述第一档杆相接触,将所述顶块推出所述圆孔,所述挡块往下滑,所述凸起卡入凹槽内,这时两块所述夹片之间的距离变小,所述幼苗从所述苗盘顶出后被夹紧,当所述第二转轴向着另一侧转动过程中,所述接苗夹带着幼苗向着下苗机构运动,所述第四连杆逐渐与所述提升件相接触,且所述第四连杆相对于所述提升件向下运动,所述提升件拉动挡块向上运动,所述凸起从所述凹槽中脱出,所述夹片之间的距离变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我们的接苗机构充分运用了联动机构,利用一个驱动设备可以让多个接苗夹同步实现所有动作,大大减小了机构之间的相互距离,因而可以实现高密度化种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与取苗机构配合的示意图。图2是接苗夹夹紧时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图2的剖视图。图5是挡块的示意图。图6是接苗夹张开时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接苗机构和下苗机构配合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运用于高密度移栽机的示意图。图9是图8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10是送苗机构的示意图。图11是下苗机构的示意图。图12是下苗爪的一个角度示意图。图13是下苗爪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7,接苗机构,包括第二转轴41,所述第二转轴41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转轴41上固定有接苗夹模块42,所述第二转轴4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杆43和第二挡杆44。所述接苗夹模块42包括第二连杆421、第三连杆422、第四连杆423、若干接苗夹424和若干顶杆425。所述接苗夹424包括两块夹片42a和设置在两块所述夹片42a之间的挡块42b,所述挡块42b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42c和凹槽42d。所述挡块42b的前面设有阶梯孔42e,所述阶梯孔42e包括一个圆孔42e1和第二条形孔42e2,所述圆孔设置在所述当面的前面,所述第二条形孔设置在所述圆孔的底部。所述夹片42a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42e相配合的凸起42f,所述顶杆425包括杆体4251和端部的顶块4252,所述顶杆425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41上,所述第二连杆421和第三连杆422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42c,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上设置有将所述夹片推向所述挡块的弹簧,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二条形孔,所述顶块与所述圆孔相配合,所述第四连杆穿过所有所述挡块的顶部,所述第二档杆上设置有提升件441,当所述第二转轴一侧转动时,所述接苗夹向着苗盘一侧运动,所述顶杆后端与所述第一档杆相接触,将所述顶块推出所述圆孔,所述挡块往下滑,所述凸起卡入凹槽内,这时两块所述夹片之间的距离变小,所述幼苗7从所述苗盘顶出后被夹紧,当所述第二转轴向着另一侧转动过程中,所述接苗夹带着幼苗向着下苗机构运动,所述第四连杆逐渐与所述提升件相接触,且所述第四连杆相对于所述提升件向下运动,所述提升件拉动挡块向上运动,所述凸起从所述凹槽中脱出,所述夹片之间的距离变宽。如图8所示,接苗机构运用于高密度移栽机的实施例,高密度移栽机,包括机架1、送苗机构2、取苗机构3、接苗机构4和下苗机构5。参见图9和图10,所述送苗机构2包括框架21和底板22,所述底板22固定在所述框架21上,苗盘6设置在所述底板22上,所述底板22的两侧上各设置有一条链条23,每条所述链条23都绕在第一链轮231和第二链轮(未示出)上,两个所述第一链轮231通过第一转轴232相连,两条所述链条23之间设置有钢丝234,相邻的两排所述苗盘6之间设置有一根钢丝234,所述框架21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还包括带动所述框架21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步进电机2a。所述框架21上还设置有隔板25,所述隔板25位于所述苗盘6上方,所述隔板25竖直向下设置。参见图11至13,所述取苗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和将所述第一连杆上升和下降的升降装置,所述第一连杆31上设置有若干推杆311,每个所述推杆311都与一个所述苗盘6对应,所述第一连杆31上设置有条形孔312。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凸轮33,所述凸轮33上设置有棍子34,所述棍子34插入所述条形孔312内。所述下苗机构5包括壳体51,所述壳体51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壳体5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511,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512,所述壳体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链条513和四个第三链轮514,第三链轮514的中心相连后形成一个直角梯形。所述第二链条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杆52,一共有五根第五连杆,没根所述第五连杆上设置有若干下苗爪53,没根所述第五连杆上设置的下苗爪53的数量与接苗夹424相同,且所述下苗爪与所述接苗夹相对应。所述下苗爪53包括一块背板531,所述背板531上转动连接有两块围板532,所述围板532上端具有向外的翻边53a,所述围板532的下端通过弹簧533相连,所述围板532之间的距离上宽下窄,所述壳体51的一端面上设置有向所述壳体内部伸出的第三挡杆54,所述下苗爪53运动到一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挡杆与所述翻边相接触,所述围板沿着铰接处转动,所述围板的下端克服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接苗机构

【技术保护点】
接苗机构,其特在在于:所述取苗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接苗夹模块,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所述接苗夹模块包括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若干接苗夹和若干顶杆,所述接苗夹包括两块夹片和设置在两块所述夹片之间的挡块,所述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和凹槽,所述挡块的前面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一个圆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圆孔设置在所述当面的前面,所述第二条形孔设置在所述圆孔的底部,所述夹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顶杆包括杆体和端部的顶块,所述顶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上设置有将所述夹片推向所述挡块的弹簧, 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二条形孔,所述顶块与所述圆孔相配合,所述第四连杆穿过所有所述挡块的顶部,所述第二档杆上设置有提升件,当所述第二转轴一侧转动时,所述接苗夹向着苗盘一侧运动,所述顶杆后端与所述第一档杆相接触,将所述顶块推出所述圆孔,所述挡块往下滑,所述凸起卡入凹槽内,这时两块所述夹片之间的距离变小,所述幼苗从所述苗盘顶出后被夹紧,当所述第二转轴向着另一侧转动过程中,所述接苗夹带着幼苗向着下苗机构运动,所述第四连杆逐渐与所述提升件相接触,且所述第四连杆相对于所述提升件向下运动,所述提升件拉动挡块向上运动,所述凸起从所述凹槽中脱出,所述夹片之间的距离变宽。...

【技术特征摘要】
1.接苗机构,其特在在于:所述取苗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接苗夹模块,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所述接苗夹模块包括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若干接苗夹和若干顶杆,所述接苗夹包括两块夹片和设置在两块所述夹片之间的挡块,所述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和凹槽,所述挡块的前面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一个圆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圆孔设置在所述当面的前面,所述第二条形孔设置在所述圆孔的底部,所述夹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顶杆包括杆体和端部的顶块,所述顶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上设置有将所述夹片推向所述挡块的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华雄陈辰陈松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荣亚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