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机电暂态模型及站间协调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0587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机电暂态模型及站间协调方法,该机电暂态模型包括所述机电暂态模型包括直流侧电路模型;直流侧电路模型将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器等效为受控电压源串入直流侧网络的末端,包括逆变侧换流器、整流侧换流器和输电线路,用于求取所述逆变侧换流器和整流侧换流器直流电流大小;逆变侧换流器包括第一逆变侧换流器和第二逆变侧换流器;第一逆变侧换流器的电压等级大于第二逆变侧换流器的电压等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从基础上建立了分层接入结构的多端直流系统的仿真模型,制定了控制模式与控制方法的框架,解决了国内在分层接入式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建模仿真领域的技术空白,并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机电暂态模型及站间协调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仿真建模技术,具体涉及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机电暂态模型及站间协调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两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应用广泛,仿真计算模型趋于成熟。与两端直流输电系统相比,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建模相对较少,现今主要使用的是机电暂态仿真软件PSD‐BPA中的多端直流输电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缺点是:(1)该模型是并联式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模型,而不是分层接入式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模型,无法满足分层接入式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的需求。(2)没有考虑多个换流站的站间协调控制策略。分层接入式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站间协调,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建模的核心环节。现有技术中主要的协调方法为电流裕度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分层接入式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任何运行方式均只有一个换流站控制直流电流,其余换流站控制直流电压,须给出电流指令裕度。电流裕度法作为两端直流的协调控制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多端直流结构进行拓展。为克服现有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模型的缺点,弥补分层接入式多端直流系统仿真能力的不足,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流机电暂态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机电暂态模型及站间协调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电暂态模型包括直流侧电路模型;所述直流侧电路模型,将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器等效为受控电压源串入直流侧网络的末端;所述直流侧电路模型包括:逆变侧换流器、整流侧换流器和输电线路,用于求取所述逆变侧换流器和整流侧换流器直流电流大小;所述逆变侧换流器包括第一逆变侧换流器和第二逆变侧换流器;所述第一逆变侧换流器的电压等级大于第二逆变侧换流器的电压等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电暂态模型包括直流侧电路模型;所述直流侧电路模型,将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器等效为受控电压源串入直流侧网络的末端;所述直流侧电路模型包括:逆变侧换流器、整流侧换流器和输电线路,用于求取所述逆变侧换流器和整流侧换流器直流电流大小;所述逆变侧换流器包括第一逆变侧换流器和第二逆变侧换流器;所述第一逆变侧换流器的电压等级大于第二逆变侧换流器的电压等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侧换流器的机电暂态模型如下式所示:Udr=Udr0cosα-dxrIdr(1)式中,Udr为整流侧换流器的直流侧电压;Udr0为整流侧理想空载直流电压;α为整流侧换流器触发角;dxr为整流侧换相电抗;Idr为整流侧直流电流;所述Udr0按下式计算:Udr0=1.35Er(2)式中,Er为整流侧换流变阀测线电压有效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侧换流器的机电暂态模型如下式所示:Udi=Udi0cosγ-dxiIdi(3)式中,Udi为逆变侧换流器的直流侧电压;Udi0为逆变侧理想空载直流电压;γ为逆变侧换流器熄弧角;dxi为逆变侧换相电抗;Idi为逆变侧直流电流;所述Udi0按下式计算:Udi0=1.35Ei(4)式中,Ei为逆变侧换流变阀测线电压有效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模型如下式所示:式中,Udm:直流节点m处的电压;Uc:电容两端的电压;Rl:输电线路的电阻;Idm:直流节点m处的电流;Ll:输电线路的电感;Udn:直流节点n处的电压;Idn:直流节点n处的电流;C:电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侧电路模型的整流侧换流器和逆变侧换流器的直流电压按下式计算:式中,Udr:整流侧换流器的直流侧电压;dxr:整流侧换流器的换相压降电阻;Udi0r:整流侧换流母线电压;α:整流侧换流器触发角;Rd:直流侧输电线路的电阻;Ld:直流侧输电线路的电感;Uc:电容两端的电压;Lsr:整流侧换流器的平波电抗;Idr:整流侧换流器的直流侧电流;Udi1:第一逆变侧换流器的电压;Udi0i1:第一逆变侧换流器的换流母线电压;γ1:第一逆变侧换流器的熄弧角;dxi1:第一逆变侧换流器的换相压降电阻;Idi1:第一逆变侧换流器的换流母线电流;Udi2:第二逆变侧换流器的电压;Udi0i2:第二逆变侧换流器的换流母线电压;γ2:第二逆变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磊王铁柱侯俊贤董毅峰王毅魏世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