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0579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包括防护盖、承载槽、换气槽、导风管、回风管、装饰板及负离子发生装置,其中承载槽底部与换气槽上端面相互连接,承载槽上端面与防护盖相互连接,承载槽底部均布至少两条定位槽,防护盖后表面均布若干个负离子发生装置,防护盖前表面通过连接滑槽与装饰板相互滑动连接,导风管、回风管均嵌于换气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对各类店里线路及通讯线路几种布线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可在满足提高和改善建筑物内部环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线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系统的推广和普及,当前建筑物中的各类店里线缆和数据通讯线缆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导致当前在对折线线路进行布线铺设时,需要借助专用的布线设备进行,当前为了满足使用需要,主要是通过直接安装在建筑物墙壁外表面的布线槽和嵌于建筑物墙壁内的布线槽及布线管来进行线路铺设,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一方面当前所使用的布线槽和布线管往往均存在结构相对较小,布线承载定位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对同一方向的线路进行多次铺设,即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又降低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当前的布线槽类设备,安装在墙壁外时则会对建筑物的装饰装修造成影响,嵌于墙体内时则导致对线路检修维护作业难度大,且进行线路维护时需要对建筑物墙体的装饰装修结构造成破坏,因此导致当前的布线槽及布线管等设备均不能有效的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除此之外,当前布线管和布线槽设备均仅能勉强满足布线的需要,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调节和改善能力相对较差,从而进一步导致当前布线槽及布线管设备的使用灵活性和适应性下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包括防护盖、承载槽、换气槽、导风管、回风管、装饰板及负离子发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承载槽底部与换气槽上端面相互连接,并与换气槽共同构成横截面呈“T”字型的槽状结构,且承载槽与换气槽间相互连通,所述的承载槽上端面与防护盖相互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的承载槽底部均布至少两条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均与承载槽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防护盖为网板状结构,其后表面均布若干个负离子发生装置,且相邻的两负离子发生装置间间距为50—150厘米,防护盖前表面设连接滑槽,并通过连接滑槽与装饰板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的装饰板与防护盖相互平行分布并与防护盖间设宽度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包括防护盖、承载槽、换气槽、导风管、回风管、装饰板及负离子发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承载槽底部与换气槽上端面相互连接,并与换气槽共同构成横截面呈“T”字型的槽状结构,且承载槽与换气槽间相互连通,所述的承载槽上端面与防护盖相互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的承载槽底部均布至少两条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均与承载槽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防护盖为网板状结构,其后表面均布若干个负离子发生装置,且相邻的两负离子发生装置间间距为50—150厘米,防护盖前表面设连接滑槽,并通过连接滑槽与装饰板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的装饰板与防护盖相互平行分布并与防护盖间设宽度为1—5毫米的导气腔,所述的导风管、回风管均嵌于换气槽内,且所述的导风管、回风管均与换气槽轴线平行分布,且导风管、回风管间设3—10毫米间隙,其中所述的导风管侧表面均布若干出风口,且相邻两出风口间间距为30—100厘米,所述的出风口轴线与换气槽轴线垂直分布并与承载槽相互连通,所述的回风管为筛管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为新李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