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9565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该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用集装箱改造的壳体,壳体内的底端设置有储液区,储液区上方依次设置有配有第一通风口的第一填料区、配有第二通风口的第二填料区和控制区,储液区通过上下相邻设置的不锈钢网和玻璃格栅板与第一填料区和第二填料区隔开,且第一填料区和第二填料区的顶端均设置有喷淋装置,控制区内设有与喷淋装置连接并控制储液区的液体传送至喷淋装置以喷洒于第一填料区和第二填料区中的填料上的控制装置;第一填料区与第二填料区之间设有过水通气孔,第二填料区与控制区之间设有过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除臭效果稳定,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易于运输,成本低。

Biological Deodoriza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ste gas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biological deodorization device. The biological deodorizing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container transformation, the shel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reservoir area, the reservoir area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lling area, with the first second vent filling area and the control area is equipped with second air vents, the reservoir area through the glass and stainless steel mesh grille board is adjacent with the first second filler filling area and the area separated, and the top of the first region and the second region of the filler filler are provided with a spray device, control device control in a liquid transfer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pray device to spray and control the liquid storage area to spray on the first filling area and second filler filler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first; packing area and the second area is equipped with water filling holes between the second filling area and control area is equipped with water. The biological deodorization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deodorization effect,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ssembly, easy transportation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除臭装置
本技术属于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与处置、畜禽养殖、化工、石化、制药等行业会产生含有硫化氢、氨、甲硫醇、乙硫醇、乙硫醚和甲基胺等物质的恶臭气体,不仅降低人们的感官感受,而且会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治理恶臭气体污染成为环保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用于上述恶臭气体处理的技术主要有空气稀释、掩蔽、化学吸收、化学喷淋、活性炭吸附和生物技术等,其中生物除臭法逐渐成为主流技术。生物除臭是采用生物法通过专门培养在生物滤池内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膜对废臭气分子进行除臭的生物废气处理技术。该技术通常通过生物除臭装置实现,生物除臭装置通过除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恶臭物质加以转化,达到除臭目的。目前的生物除臭装置多采用散件的板材焊接或搭接成一个整体,而且往往因为装置过宽或过长,装置无法在工厂完成组装后直接运往除臭场地;而在除臭场地现场组装时,整个过程施工量大、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而且组装过程中影响因素多,会对除臭效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生物除臭装置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除臭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除臭装置,所述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用集装箱改造的壳体,所述壳体内的底端设置有储液区,所述储液区上方依次设置有配有第一通风口的第一填料区、配有第二通风口的第二填料区和控制区,所述储液区通过上下相邻设置的不锈钢网和玻璃格栅板与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隔开,且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的顶端均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控制区内设有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并控制所述储液区的液体传送至所述喷淋装置以喷洒于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中的填料上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填料区与所述第二填料区之间设有过水通气孔,所述第二填料区与所述控制区之间设有过水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填料区与所述第二填料区通过穿过所述玻璃格栅板与所述储液区的底端相连的第一隔板隔开,所述过水通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所述储液区的最高水位低于所述过水通气孔的高度;所述第二填料区与所述控制区通过与所述储液区的底端相连的第二隔板隔开,所述过水孔开设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所述储液区的最低水位高于所述过水孔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控制区内并连通所述储液区与所述喷淋装置的管道以及设于所述管道上并根据液体的流向依次布置的底阀、过滤器、喷淋泵和流量计,且所述底阀设置在所述储液区的液面下。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填料区的顶端,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填料区的顶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的顶端均设置有观察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的侧边均设置用于更换填料的卸料孔。优选地,所述玻璃钢格栅板下设置有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的不锈钢角钢角钢。优选地,所述玻璃钢格栅板的下方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所述玻璃钢格栅板的玻璃钢方管。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涂有一层三布五油层。优选地,所述集装箱的型号为20GP、40GP、45GP、40HQ、45HQ、20OT和40OT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通过控制区的控制装置可将储液区的液体输送至喷淋装置,并喷洒填料区内装载的生物填料,而臭气从一个通风口进入后与喷湿的生物填料表面的液膜接触并溶解,进一步被生物填料中的微生物吸收降解其中的恶臭成分,最后除臭净化后的气体经另一通风口排出,整个装置的除臭效果稳定。该生物除臭装置采用废旧或新的集装箱改造成一体化的生物除臭装置,在工厂内即可用对集装箱进行外表翻新、结构布置等工作,集装箱改造成生物除臭装置完毕后直接运往现场进行除臭工作;这种生物除臭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易于运输,成本低,除臭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顶面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的控制区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中填料支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中隔板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壳体;1-1:卸料孔;1-2:观察孔;2:储液区;3:第一填料区;3-1:第一通风孔;4:第二填料区;4-1:第二通风孔;5:控制区;5-0:管道;5-1:箱门;5-2:底阀;5-3:过滤器;5-4:喷淋泵;5-5:流量计;5-6:电控柜;6:不锈钢网;7:玻璃格栅板;;8:喷淋装置;9:第一隔板;9-1:过水通气孔;10:第二隔板;10-1:过水孔;11:不锈钢角钢;12:玻璃钢方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有”或“设置有”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有”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用集装箱改造的壳体1,壳体1内的底端设置有储液区2,储液区2上方依次设置有配有第一通风孔3-1的第一填料区3、配有第二通风孔4-1的第二填料区4和控制区5,储液区2通过上下相邻设置的不锈钢网6和玻璃格栅板7与第一填料区3和第二填料区4隔开,且第一填料区3和第二填料区4的顶端均设置有喷淋装置8,控制区5内设有与喷淋装置8连接并控制储液区2的液体传送至喷淋装置8以喷洒于第一填料区3和第二填料区4中的填料上的控制装置(图未标注);第一填料区3与第二填料区4之间设有过水通气孔9-1,第二填料区与控制区之间设有过水孔10-1。本技术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用微生物(如脱硫杆菌)对恶臭气体进行吸收降解,微生物以生物填料(如活性炭或陶粒)作为载体,在装置内部的生物填料淋湿后,以吸收经通风口进入生物除臭装置内的恶臭气体作为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活动,从而降解恶臭气体;其除臭过程分为三步:(1)臭气与生物填料表面的液膜接触并溶解到水中;(2)水溶液中的恶臭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恶臭成分从水中转移至微生物细胞内;(3)进入微生物细胞内的恶臭成分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从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该生物除臭装置可采用外形完整的废旧集装箱(保证箱体的载重能力和集装箱相同或接近)或新的集装箱改造成一体化的生物除臭装置,在工厂内即可以对集装箱进行外表翻新、结构布置等工作,集装箱改造成生物除臭装置完毕后直接运往现场进行除臭工作;这种生物除臭装置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稳定,组装方便,易于运输,成本低,除臭效果更好。优选地,第一填料区3与第二填料区4通过穿过玻璃格栅板7与储液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用集装箱改造的壳体,所述壳体内的底端设置有储液区,所述储液区上方依次设置有配有第一通风口的第一填料区、配有第二通风口的第二填料区和控制区,所述储液区通过上下相邻设置的不锈钢网和玻璃格栅板与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隔开,且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的顶端均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控制区内设有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并控制所述储液区的液体传送至所述喷淋装置以喷洒于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中的填料上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填料区与所述第二填料区之间设有过水通气孔,所述第二填料区与所述控制区之间设有过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用集装箱改造的壳体,所述壳体内的底端设置有储液区,所述储液区上方依次设置有配有第一通风口的第一填料区、配有第二通风口的第二填料区和控制区,所述储液区通过上下相邻设置的不锈钢网和玻璃格栅板与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隔开,且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的顶端均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控制区内设有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并控制所述储液区的液体传送至所述喷淋装置以喷洒于所述第一填料区和所述第二填料区中的填料上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填料区与所述第二填料区之间设有过水通气孔,所述第二填料区与所述控制区之间设有过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区与所述第二填料区通过穿过所述玻璃格栅板与所述储液区的底端相连的第一隔板隔开,所述过水通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所述储液区的最高水位低于所述过水通气孔的高度;所述第二填料区与所述控制区通过与所述储液区的底端相连的第二隔板隔开,所述过水孔开设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所述储液区的最低水位高于所述过水孔的高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晗孟建国梁华杰何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水务深圳有限公司江苏通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