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进专利>正文

下肢治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8980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21:17
一种下肢治疗器,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架,左右支架之间相对旋转连接有吊梁,吊梁带有外螺纹,吊梁上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母,移动螺母下方吊装有升降器,升降器传动连接有吊绳,吊绳的下端连接有托板;所述升降器包括外壳,外壳为横向设置中空的圆柱体,外壳与所述移动螺母相连接,外壳的中部为曲面侧壁,其侧壁两端为顶壁,外壳的侧壁两端分别开设有出绳口,外壳的两个顶壁中间相对应开设有穿口;外壳内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轴,所述吊绳的上端穿过出绳口与转轴固定相连,且吊绳缠绕在转轴外,转轴的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中轴线与转轴的中轴线重合,传动杆的外端经穿口穿出至外壳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调节定位杆。

Lower limb therapeutic device

A lower limb treatment device comprises a bracket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 hanging beam connection between relative rotation of left and right bracket, lifting beam lifting beam with external threads,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a movable nut, a nut under the mobile lifting elevator, elevator drive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sling, sl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plate;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shell is transversely arranged hollow cylinder housing and the movable nut is connected to the central shell curved side wall, both ends of the side wall is a top wall and side walls of both ends of the shel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rope outlet, two top wall intermediate housing corresponding with wear mouth shell; the relative rotation of a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rope, the rope through the mouth and the shaft is fixed, and the rope winding on the shaft, drive shaft connected with the center axis and the transmission rod, a transmission rod. The outer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rod penetrates through the outer part of the outer shell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adjusting position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治疗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科使用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下肢治疗器。
技术介绍
临床中,对于下肢受伤的病人,手术后常需要抬高治疗,由于专用的治疗器械一般要与病床配套使用,且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普通的医院很难普及,目前普通的医院中采用的措施多是在患肢下面垫上枕头或垫子一类的物品,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患肢常会因高度不适而进行调整,因此需要将病人的患肢抬起后再向患肢下增塞枕头或垫子,一方面,会因为动作幅度过大而给病人带来痛苦,另一方面,高度的调整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很是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不足,提供一种调节灵活、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下肢治疗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肢治疗器,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架,左右支架之间相对旋转连接有吊梁,其特征在于,吊梁带有外螺纹,吊梁上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母,移动螺母下方吊装有升降器,升降器传动连接有吊绳,吊绳的下端连接有托板;所述升降器包括外壳,外壳为横向设置中空的圆柱体,外壳与所述移动螺母相连接,外壳的中部为曲面侧壁,其侧壁两端为顶壁,外壳的侧壁两端分别开设有出绳口,外壳的两个顶壁中间相对应开设有穿口;外壳内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轴,所述吊绳的上端穿过出绳口与转轴固定相连,且吊绳缠绕在转轴外,转轴的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中轴线与转轴的中轴线重合,传动杆的外端经穿口穿出至外壳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调节定位杆。根据所述的下肢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左右活动插接在所述转轴的中心,传动杆的纵向截面为“一”字型、“十”字型、“Y”型或“T”型。根据所述的下肢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外面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卡槽,所述调节定位杆与卡槽对应扣接。根据所述的下肢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转轴的中心,传动杆两端均分别连接有调节定位杆,所述外壳的两个顶壁外面均分别设有卡槽,最多只有一侧的调节定位杆卡扣在卡槽内。根据所述的下肢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延长线经过所述传动杆的旋转中心,所述调节定位杆连接在传动杆的旋转中心上。根据所述的下肢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以所述传动杆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外壳的顶壁外面。本专利技术在支架上安装了升降器,通过控制升降器便可以对托板进行升降调节。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无需另外配备病床,可以随用随取,不用时能够存放,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因此能够扩大其适用范围。升降器的调节通过转轴的旋转来实现,调节灵活、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升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升降器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使用图4中的升降器对托板进行升降调节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0为使用图4中的另一个调节定位杆对转轴进行定位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1为图1中的吊件与卡托连接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转杆;2、支架;3、吊梁;4、出绳口;5、转轴;6、移动螺母;7、吊件;8、卡托;9、外壳;10、传动杆;11、调节定位杆;12、吊绳;13、托板;14、插槽;15、卡槽;16、穿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下肢治疗器,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架2,支架2为“A”字型,左右两个支架2上共同固定连接有加强筋。左右支架2之间相对旋转连接有吊梁3,吊梁3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2顶端,吊梁3的两个自由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转杆1位于所述支架2外侧。吊梁3带有外螺纹,吊梁3上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母6,移动螺母6下方吊装有升降器,升降器包括外壳9,外壳9为横向设置中空的圆柱体,外壳9与移动螺母6相连接,外壳9的中部为曲面侧壁,其侧壁两端为顶壁,外壳9的侧壁两端分别开设有出绳口4,外壳9的两个顶壁中间相对应开设有穿口16;外壳9内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轴5,转轴5上连接有吊绳12,吊绳12缠绕在转轴5外,吊绳12穿过出绳口4连接有托板13,托板13为弧形板,托板13中间向下弯曲。转轴5的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杆10,传动杆10的中轴线与转轴5的中轴线重合,传动杆10的外端经穿口16穿出至外壳9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调节定位杆11。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10左右活动插接在转轴5的中心,传动杆10的长度大于转轴5的长度,传动杆10的纵向截面为“一”字型、“十”字型、“Y”型或“T”型,以便向转轴5传递力量。传动杆10贯穿转轴5的中心,传动杆10两端均分别连接有调节定位杆11。外壳9的两个顶壁外面分别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卡槽15,卡槽15的延长线经过传动杆10的旋转中心,卡槽15以传动杆10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外壳9的顶壁外面。调节定位杆11连接在传动杆10的旋转中心上。调节定位杆11与传动杆10组成的形状为“T”型或“L”型,调节定位杆11与卡槽15对应扣接,最多只有一侧的调节定位杆11卡扣在卡槽15内。正常抬高病人的下肢时,其中一个调节定位杆11扣接在同侧的卡槽15内,另一个调节定位杆11悬空,当需要调节患肢的高度时,用力推悬空的调节定位杆11,使另一个调节定位杆11脱离卡槽15,传动杆10便处于自由状态,转动调节定位杆11,传动杆10带动转轴5旋转对吊绳12进行收放,从而实现托板13的升降。整个操作方便快捷,且结构简单。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螺母6下面固定连接有吊件7,吊件7侧面投影形状为倒置的“T”型,升降器的外壳9上固定连接有卡托8,卡托8上开设有沿外壳9长度方向设置、能插接吊件7的插槽14,插槽14的侧面投影形状也为倒置的“T”型,插槽14带有向上和其中一个外侧的开口。吊件7与卡托8可以插接和分离,在病人使用本专利技术前,先使吊件7与卡托8分离,将升降器取下,吊绳12放得足够长,再置病人的下肢地托板13上,然后将卡托8连接在吊件7上,慢慢转动转轴5,使吊绳12一点点收起,能够避免动作过大给病人带来痛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下肢治疗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肢治疗器,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架(2),左右支架(2)之间相对旋转连接有吊梁(3),其特征在于,吊梁(3)带有外螺纹,吊梁(3)上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母(6),移动螺母(6)下方吊装有升降器,升降器传动连接有吊绳(12),吊绳(12)的下端连接有托板(13);所述升降器包括外壳(9),外壳(9)为横向设置中空的圆柱体,外壳(9)与所述移动螺母(6)相连接,外壳(9)的中部为曲面侧壁,其侧壁两端为顶壁,外壳(9)的侧壁两端分别开设有出绳口(4),外壳(9)的两个顶壁中间相对应开设有穿口(16);外壳(9)内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轴(5),所述吊绳(12)的上端穿过出绳口(4)与转轴(5)固定相连,且吊绳(12)缠绕在转轴(5)外,转轴(5)的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杆(10),传动杆(10)的中轴线与转轴(5)的中轴线重合,传动杆(10)的外端经穿口(16)穿出至外壳(9)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调节定位杆(11);所述移动螺母(6)下面固定连接有吊件(7),吊件(7)侧面投影形状为倒置的“T”型,所述升降器的所述外壳(9)上固定连接有卡托(8),卡托(8)上开设有沿外壳(9)长度方向设置、能插接吊件(7)的插槽(14),插槽(14)的侧面投影形状也为倒置的“T”型,插槽(14)带有向上和其中一个外侧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治疗器,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架(2),左右支架(2)之间相对旋转连接有吊梁(3),其特征在于,吊梁(3)带有外螺纹,吊梁(3)上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母(6),移动螺母(6)下方吊装有升降器,升降器传动连接有吊绳(12),吊绳(12)的下端连接有托板(13);所述升降器包括外壳(9),外壳(9)为横向设置中空的圆柱体,外壳(9)与所述移动螺母(6)相连接,外壳(9)的中部为曲面侧壁,其侧壁两端为顶壁,外壳(9)的侧壁两端分别开设有出绳口(4),外壳(9)的两个顶壁中间相对应开设有穿口(16);外壳(9)内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轴(5),所述吊绳(12)的上端穿过出绳口(4)与转轴(5)固定相连,且吊绳(12)缠绕在转轴(5)外,转轴(5)的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杆(10),传动杆(10)的中轴线与转轴(5)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李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