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771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9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包括太阳能发电面板、支撑框架、前立柱和升降式后立柱,所述支撑框架倾斜设置,且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上表面与太阳能发电面板的背面支撑贴合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底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前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顶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升降式后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设置。

A new type of solar powered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solar bracket, including solar panel, a supporting frame, a front upright post and a lifting pillar, the support frame is inclined, and the back support frame with inclined upper surface and solar panel set,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inclined distance is a pair of symmetrical front columns by setting the first hinged hinged support, top of the inclined top with spacing symmetrical frame set on a lift after the column through second hinged hinged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
,具体是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寻找新能源成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太阳能电站的安装过程中,需要设计相应的支架来实现对太阳能发电面板的支撑和调节。目前常见的太阳能支架通常是采用钢材简单焊接而成,现场施工复杂,且不利于维护、拆卸和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结构简单,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方便日常维护和角度调节,且可拆卸回收再利用。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包括太阳能发电面板、支撑框架、前立柱和升降式后立柱,所述支撑框架倾斜设置,且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上表面与太阳能发电面板的背面支撑贴合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底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前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顶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升降式后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式后立柱包括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所述第二后立柱竖直方向对应设置在第一后立柱的竖直方向上的滑槽中,所述第二后立柱沿滑槽在竖直方向上调节高度。进一步的,间距设置的升降式后立柱的两顶端之间加固式连接有连杆。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若干U形槽铝合金杆,所述U形槽铝合金杆组装成四边形、H形、Z形或X形,形成支撑框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接件包括第一转动铰链连接块和第一铰接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转动铰链连接块的一端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铰链连接块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连接螺栓与前立柱的顶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铰接件包括第二转动铰接水平连接块、第二转动铰接倾斜连接块和第二铰接连接螺栓,所述第二转动铰接水平连接块的一端与升降式后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铰接水平连接块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连接螺栓与第二转动铰接倾斜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铰接倾斜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发电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调节范围15°~70°。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方便日常维护和角度调节,且可拆卸回收再利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等轴侧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U形槽铝合金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和2,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包括太阳能发电面板5、支撑框架6、前立柱7和升降式后立柱,所述支撑框架6倾斜设置,且所述支撑框架6的倾斜上表面与太阳能发电面板5的背面支撑贴合设置,所述支撑框架6的倾斜底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前立柱7的顶端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设置,所述支撑框架6的倾斜顶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升降式后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设置。所述升降式后立柱包括第一后立柱1和第二后立柱2,所述第二后立柱2竖直方向对应设置在第一后立柱1的竖直方向上的滑槽中,所述第二后立柱2沿滑槽在竖直方向上调节高度。可根据光照的入射角度,通过滑槽调整升降式后立柱的高度,配合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自由调节太阳能发电面板5的仰角,实现面板仰角的多级自由调节,实现发电效率的最大化。所述太阳能发电面板5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调节范围15°~70°。为了增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间距设置的升降式后立柱的两顶端之间加固式连接有连杆10。如附图3,该连杆10采用带U形槽的铝合金杆61,主要目的是增加支撑立柱的整体刚度,保证其结构的可靠性。所述支撑框架6包括若干U形槽铝合金杆61,所述U形槽铝合金杆61组装成四边形、H形、Z形、N形、M形、W形或X形,形成支撑框架6。所述第一铰接件包括第一转动铰链连接块9和第一铰接连接螺栓81,所述第一转动铰链连接块9的一端与支撑框架6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铰链连接块9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连接螺栓81与前立柱7的顶端连接。如附图4,所述第二铰接件包括第二转动铰接水平连接块3、第二转动铰接倾斜连接块4和第二铰接连接螺栓82,所述第二转动铰接水平连接块3的一端与升降式后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铰接水平连接块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连接螺栓82与第二转动铰接倾斜连接块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铰接倾斜连接块4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6连接。上述太阳能支架方案具有现场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可自由拆卸,太阳能面板仰角可调、支架结构耐腐蚀等优点,对太阳能发电面板具有良好的支撑,极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发电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发电面板(5)、支撑框架(6)、前立柱(7)和升降式后立柱,所述支撑框架(6)倾斜设置,且所述支撑框架(6)的倾斜上表面与太阳能发电面板(5)的背面支撑贴合设置,所述支撑框架(6)的倾斜底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前立柱(7)的顶端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设置,所述支撑框架(6)的倾斜顶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升降式后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发电面板(5)、支撑框架(6)、前立柱(7)和升降式后立柱,所述支撑框架(6)倾斜设置,且所述支撑框架(6)的倾斜上表面与太阳能发电面板(5)的背面支撑贴合设置,所述支撑框架(6)的倾斜底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前立柱(7)的顶端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设置,所述支撑框架(6)的倾斜顶端与间距式对称设置的一对升降式后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后立柱包括第一后立柱(1)和第二后立柱(2),所述第二后立柱(2)竖直方向对应设置在第一后立柱(1)的竖直方向上的滑槽中,所述第二后立柱(2)沿滑槽在竖直方向上调节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间距设置的升降式后立柱的两顶端之间加固式连接有连杆(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6)包括若干U形槽铝合金杆(61),所述U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卫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同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