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7593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9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上端通过法兰和散热管的下端连接,散热管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增高管的下端连接,增高管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出风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有翅片管,翅片管的两端均贯穿并裸露至散热管的外侧,翅片管的一端和第一热水器连接箱的出水口连接,翅片管的另一端和第二热水器连接箱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热水器连接箱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和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通,利用烟囱效应对中水进行冷却,节约电力能源;翅片管有良好的导热和换热面积,散热效果好;方便运输和安装,且可以根据不同温度差和空气流通选用不同数量的增高管或散热管,增强烟囱效应的强度。

Industrial reclaimed water heat exchang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dustrial water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air inlet pipe, the lower end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air inlet pipe through the radiating pipe and flange connection, the upper radiating pipe connected by the flange and the pipe is increased, the upper end of the flange and the pipe increased by a lower wind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the internal hea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fin tube, both ends of fin tube were throughout and expos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heat pipe, water outlet end of finned tube and the first water heater is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on box, water inlet fin tub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water heater is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on box, the first water heater water inlet connection box is communicated with a water outlet inlet pipe and the filter the device for cooling water by using chimney effect, saving electric energy; finned tubes are goo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eat exchanger area, the cooling effect is goo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and ca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air circulation, different number of increasing tubes or heat pipes are adopted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chimney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
,具体为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稠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约占世界石油资源的70%,我国有着丰富的稠油资源和普通的石油相比稠油的粘度高,密度大开采难度大,往井下加注蒸汽是油田常用的一种稠油开采的方法,蒸汽干度是单位质量湿蒸汽中所含干蒸汽的质量,是蒸汽测量中的主要参数。在加注蒸汽热采中维持一定的干度可以提高石油的采出率。在蒸汽干度的测量方法中需要提供冷却水,而在工业现场不可能为此专门打井或提高自来水井水源,所以在采油过程中获得的污水经过处理后的七十度到八十度的中水就成了冷却水的水源,采用一种节能的方法获得适用的冷却水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利用烟囱效应对中水进行冷却,节约电力能源;翅片管有良好的导热和换热面积,散热效果好;方便运输和安装,且可以根据不同温度差和空气流通选用不同数量的增高管或散热管,增强烟囱效应的强度,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上端通过法兰和散热管的下端连接,散热管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增高管的下端连接,增高管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出风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有翅片管,翅片管的两端均贯穿并裸露至散热管的外侧,翅片管的一端和第一热水器连接箱的出水口连接,翅片管的另一端和第二热水器连接箱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热水器连接箱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和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通,进水管的侧面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过滤装置的进水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通过导管连通,第一电动三通阀的第一进水口通过导管和外部水源连通;第二热水器连接箱的出水口和液压泵的进水口通过出水管连通,出水管的侧面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液压泵的出水口和第二电动三通阀的进水口通过导管连通,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的第二进水口通过连接管连通,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出水口和外部储水设备的进水口通过导管连通。液压泵的侧面设有处理器和控制开关,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和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的输入端和外部电源电连接,处理器的输出端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动三通阀、第二电动三通阀和液压泵的输入端和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风管的上端通过立杆固定有风帽,立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立杆在出风管的上表面等角度排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翅片管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翅片管在散热管的侧面等间距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风管、进风管上部、增高管和散热管的直径均相等,进风管上部的直径小于进风管下部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帽为圆锥形,且风帽底端的直径大于出风管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工业中水换热装置,利用烟囱效应对中水进行冷却,节约电力能源;翅片管有良好的导热和换热面积,散热效果好;方便运输和安装,且可以根据不同温度差和空气流通选用不同数量的增高管或散热管,增强烟囱效应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杆、2风帽、3出风管、4增高管、5散热管、6第一压力传感器、7第一温度传感器、8过滤装置、9进水管、10第一电动三通阀、11出水管、12第一热水器连接箱、13第二热水器连接箱、14翅片管、15连接管、16进风管、17第二电动三通阀、18处理器、19控制开关、20液压泵、21第二温度传感器、22第二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包括进风管16,进风管16的上端通过法兰和散热管5的下端连接,散热管5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增高管4的下端连接,增高管4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出风管3的下端连接,出风管3、进风管16上部、增高管4和散热管5的直径均相等,进风管16上部的直径小于进风管16下部的直径,出风管3的上端通过立杆1固定有风帽2,立杆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立杆1在出风管3的上表面等角度排列,风帽2为圆锥形,且风帽2底端的直径大于出风管3的直径,利用烟囱效应对中水进行冷却,节约电力能源,且方便运输和安装,且可以根据不同温度差和空气流通选用不同数量的增高管4或散热管5,增强烟囱效应的强度。散热管5的内部设有翅片管14,翅片管1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翅片管14在散热管5的侧面等间距分布,翅片管14的两端均贯穿并裸露至散热管5的外侧,翅片管14有良好的导热和换热面积,散热效果好,翅片管14的一端和第一热水器连接箱12的出水口连接,翅片管14的另一端和第二热水器连接箱13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热水器连接箱12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9和过滤装置8的出水口连通,进水管9的侧面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过滤装置8的进水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10的出水口通过导管连通,第一电动三通阀10的第一进水口通过导管和外部水源连通;第二热水器连接箱13的出水口和液压泵20的进水口通过出水管11连通,出水管11的侧面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液压泵20的出水口和第二电动三通阀17的进水口通过导管连通,第二电动三通阀17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10的第二进水口通过连接管15连通,第二电动三通阀17的第二出水口和外部储水设备的进水口通过导管连通。液压泵20的侧面设有处理器18和控制开关19,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的输出端和处理器18的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18的输入端和外部电源电连接,处理器18的输出端和控制开关19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动三通阀10、第二电动三通阀17和液压泵20的输入端和控制开关19的输出端电连接。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温度差和空气流通选用不同数量的增高管4或散热管5使得烟囱效应的强度达到最大,进风管16上部的直径小于进风管16下部的直径,方便进风管16下部的进风,风帽2底端的直径大于出风管3的直径,防止雨水和灰尘落到翅片管14表面,影响换热效果,高温的中水经第一电动三通阀10、过滤装置8和第一热水器连接箱12进入到翅片管14中,降温后的中水经翅片管14散热后进入到第二热水器连接箱13中,降温后的中水在液压泵20的作用下从第二热水器连接箱13中经液压泵20和第二电动三通阀17进入到外部储水设备,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实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到处理器18中,当控制器18检测到降温后的中水未降到设定温度,控制器18控制第二电动三通阀17实现第二电动三通阀17左侧的导管和连接管15连通、控制第一电动三通阀10实现第一电动三通阀10左侧的导管和连接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包括进风管(1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6)的上端通过法兰和散热管(5)的下端连接,散热管(5)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增高管(4)的下端连接,增高管(4)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出风管(3)的下端连接;所述散热管(5)的内部设有翅片管(14),翅片管(14)的两端均贯穿并裸露至散热管(5)的外侧,翅片管(14)的一端和第一热水器连接箱(12)的出水口连接,翅片管(14)的另一端和第二热水器连接箱(13)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热水器连接箱(12)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9)和过滤装置(8)的出水口连通,进水管(9)的侧面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过滤装置(8)的进水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10)的出水口通过导管连通,第一电动三通阀(10)的第一进水口通过导管和外部水源连通;第二热水器连接箱(13)的出水口和液压泵(20)的进水口通过出水管(11)连通,出水管(11)的侧面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液压泵(20)的出水口和第二电动三通阀(17)的进水口通过导管连通,第二电动三通阀(17)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10)的第二进水口通过连接管(15)连通,第二电动三通阀(17)的第二出水口和外部储水设备的进水口通过导管连通;液压泵(20)的侧面设有处理器(18)和控制开关(19),第一压力传感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的输出端和处理器(18)的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18)的输入端和外部电源电连接,处理器(18)的输出端和控制开关(19)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动三通阀(10)、第二电动三通阀(17)和液压泵(20)的输入端和控制开关(19)的输出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中水换热装置,包括进风管(1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6)的上端通过法兰和散热管(5)的下端连接,散热管(5)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增高管(4)的下端连接,增高管(4)的上端通过法兰和出风管(3)的下端连接;所述散热管(5)的内部设有翅片管(14),翅片管(14)的两端均贯穿并裸露至散热管(5)的外侧,翅片管(14)的一端和第一热水器连接箱(12)的出水口连接,翅片管(14)的另一端和第二热水器连接箱(13)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热水器连接箱(12)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9)和过滤装置(8)的出水口连通,进水管(9)的侧面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6)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过滤装置(8)的进水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10)的出水口通过导管连通,第一电动三通阀(10)的第一进水口通过导管和外部水源连通;第二热水器连接箱(13)的出水口和液压泵(20)的进水口通过出水管(11)连通,出水管(11)的侧面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液压泵(20)的出水口和第二电动三通阀(17)的进水口通过导管连通,第二电动三通阀(17)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电动三通阀(10)的第二进水口通过连接管(15)连通,第二电动三通阀(17)的第二出水口和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树君董承康苗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中科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