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715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1:36
一种连接器端子,具备: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分别与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表面点接触;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分别与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背面点接触,并被配置成不在一直线上。从垂直方向看嵌合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表面,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不与三个以上背面侧接点重合,从垂直方向看嵌合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表面,由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的配置位置决定的重心的位置与由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的配置位置决定的重心的位置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端子能够抑制与平板形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接触的多个接点的接触阻力的波动,并防止局部发热。

Connector terminal

A connector terminal has a surface side of one or more contacts, respectively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point matching side connector terminal; the back side contact more than three, respectively, in contact with the back side point matching connector terminal, and is configured in a straight line. Look at the matching surface side of the connector terminal to the coupling from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surface contact the side of one or more contacts and not more than three back side overlap, see matching surface side of the connector terminals to the coupling from the vertical direction, position of center of gravity center of gravity from the surface side more than one point location is decided by the the 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back side position by more than three points of the decision. The connector terminal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suppress the contact resistance fluctuation of the plurality of contact points which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terminal connector terminals of the flat shape, and prevent the local he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特别涉及这样一种连接器端子,其在沿嵌合轴与具有表面和背面的平板形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嵌合时,对应的接点分别与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表面和背面接触,藉此与匹配侧连接器端子导通。
技术介绍
以往,在汽车用配线等电气配线中,大多使用这样的连接器,即,通过将平板形状的插头端子插入到箱形状的插座端子,由插座端子的多个接点从表里夹持插头端子来使电导通。例如,JP2013-98088A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如图10所示,插座端子1具有形成在内部相向的接触面2上的3个凸条状接点部2A~2C和形成在弹性接触片3上的1个穹面状压纹接点部3A,由这些凸条状接点部2A~2C和穹面状压纹接点部3A夹持平板形状的插头端子4。如图11所示,插座端子1的3个凸条状接点部2A~2C以位于三角形的3个顶点的方式被配置在内部相向接触面2上,穹面状压纹接点部3A被配置在3个凸条状接点部2A~2C的中间部、距3个凸条状接点部2A~2C的距离几乎相等的位置。当插头端子4与插座端子1嵌合时,插座端子1的凸条状接点部2A~2C分别与插头端子4的表面4A接触,同时插座端子1的穹面状压纹接点部3A与插头端子4的背面4B接触,由此,插座端子1和插头端子4被电导通。图10和图11所示的JP2013-98088A的连接器端子在插座端子1和插头端子4嵌合时,被形成在插座端子1的弹性接触片3上的穹面状压纹接点部3A与插头端子4的背面4B接触,插头端子4被弹力地压向插座端子1的内部相向接触面2,所以来自插头端子4的表面4A的载荷分别作用在形成于插座端子1的内部相向接触面2上的3个凸条状接点部2A~2C。如果作用在这3个凸条状接点部2A~2C的载荷不均匀,则存在凸条状接点部2A~2C和插头端子4的表面4A之间的接触阻力波动,产生局部发热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能够抑制与平板形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接触的多个接点的接触阻力的波动,并防止局部发热。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在沿嵌合轴与具有表面和背面的平板形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嵌合时,对应的接点分别与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表面和背面接触,藉此与匹配侧连接器端子导通。该连接器端子具备: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分别与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表面点接触;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分别与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背面点接触,并被配置成不在一直线上。从垂直方向看嵌合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表面,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不与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重合;从垂直方向看嵌合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表面,由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的配置位置决定的重心的位置与由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的配置位置决定的重心的位置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端子能够抑制与平板形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接触的多个接点的接触阻力的波动,并防止局部发热。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嵌合前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和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下侧部分的剖切立体图。图3是显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上侧部分的剖切立体图。图4是显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表面侧接点和背面侧接点的配置位置的剖切俯视图。图5是显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内部构造的剖切侧视图。图6是显示嵌合时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和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显示在XY面内的力矩作用在已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嵌合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状态的剖切俯视图。图8是在XY面内的力矩作用于已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嵌合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时,示意性显示在表面侧接点和背面侧接点产生的摩擦力的俯视图。图9是显示在XZ面内的力矩作用于已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嵌合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示意性显示嵌合时的现有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图11是示意性显示现有连接器端子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11是具有箱形状插座部12的插座端子,插座部12在其内部形成有匹配侧连接器端子收容部S;匹配侧连接器端子21是具有平板形状的插头端子。通过匹配侧连接器端子21沿着嵌合轴C1插入到连接器端子11的插座部12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收容部S,连接器端子11和匹配侧连接器端子21相互嵌合并电导通。沿着嵌合轴C1在插座部12的后端侧,连接器端子11具有与插座部12形成为一体的电线保持部13。插座部12具有底板部14、与底板部14相向并平行的顶板部15、分别连接底板部14的两侧端和顶板部15的两侧端的一对侧壁部16。顶板部15在沿着嵌合轴C1的中央部被分割成2个上板部17,每个上板部17分别与对应的侧壁部16连结。而且,在与电线保持部13相反侧的插座部12的前端部,形成有一对围绕部18。这些围绕部18以覆盖插座部12的前端部的方式,从每个侧壁部16的前端至嵌合轴C1附近相对于侧壁部16垂直地延伸。但是,每个围绕部18的高度均比侧壁部16的高度低,虽然围绕部18的上缘几乎与顶板部15处于同一面,但围绕部18的下缘未抵达底板部14。由此,在一对围绕部18和底板部14的前端之间,形成有接收匹配侧连接器端子21的插入口19。一对围绕部18作为匹配侧连接器端子21的插入的导向件发挥功能。因此,为了方便,将插座部12的底板部14和顶板部15延伸的面称作XY面,将侧壁部16延伸的面称作YZ面,将嵌合轴C1从插座部12朝向电线保持部13延伸的方向称作+Y方向,将从插座部12的底板部14朝向顶板部15的方向称作+Z方向。另一方面,匹配侧连接器端子21具有沿着XY面延伸的、厚度均匀的平板形状,并具有沿着XY面延伸且朝向+Z方向的表面21A、与该表面21A平行并沿XY面延伸且朝向-Z方向的背面21B。图2是省略连接器端子11的+Z方向侧的半部分并仅显示插座部12的-Z方向侧的部分的图。如图2所示,在插座部12的底板部14形成有3个背面侧接点14A~14C。3个背面侧接点14A~14C分别具有穹面形状,是朝向+Z方向突出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收容部S内并在嵌合时与匹配侧连接器端子21的背面21B点接触的非弹簧接点,以在XY面上描绘出等腰三角形T的方式被配置,该等腰三角形T以背面侧接点14A为顶点A,并以连结其余的背面侧接点14B和14C的线作为底边BC。等腰三角形T的底边BC沿X方向延伸,连结该底边BC的中点M和等腰三角形T的顶点A的中线AM沿Y方向延伸,等腰三角形T具有相对于通过中线AM的YZ面对称的形状。而且,等腰三角形T的中线AM位于与嵌合轴C1共同的YZ面上。3个背面侧接点14A~14C被配置在相对于通过嵌合轴C1的YZ面对称的位置,即,被配置在相对于垂直于嵌合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21的表面21A且通过嵌合轴C1的垂直面对称的位置。在此,考虑3个背面侧接点14A~14C的重心。一般来说,在相同的载荷分别作用于多个点时,多个点群的重心就是这些载荷所导致的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成立的点,该重心可以被定义成多个点的载荷的合力的作用点。例如在朝向-Z方向的载荷W1分别作用在3个背面侧接点14A~14C时,在由3个背面侧接点14A~14C描绘的等腰三角形T的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端子,在沿嵌合轴与具有表面和背面的平板形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嵌合时,通过对应的接点分别与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表面和所述背面接触,与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导通,其特征在于,具备: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分别与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表面点接触;和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分别与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背面点接触,并被配置成不在一直线上,从垂直方向看嵌合时的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表面,所述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不与所述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重合,从垂直方向看嵌合时的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表面,由所述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的配置位置决定的重心的位置与由所述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的配置位置决定的重心的位置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14 JP 2016-0811341.一种连接器端子,在沿嵌合轴与具有表面和背面的平板形状的匹配侧连接器端子嵌合时,通过对应的接点分别与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表面和所述背面接触,与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导通,其特征在于,具备: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分别与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表面点接触;和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分别与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背面点接触,并被配置成不在一直线上,从垂直方向看嵌合时的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表面,所述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不与所述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重合,从垂直方向看嵌合时的所述匹配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表面,由所述一个以上的表面侧接点的配置位置决定的重心的位置与由所述三个以上的背面侧接点的配置位置决定的重心的位置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琢男片岡知树桥口徹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