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仁森专利>正文

一种改良的施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04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7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施肥器,用于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农业投入,增加种植效益。该施肥器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施肥控量装置、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施肥控量装置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容量调节块和调节机构。内、外套筒相互套接,外套筒横向设置,外套筒的左侧下部开设有出料口,外套筒的右侧上部开设有进料口;内套筒从右向左穿套在外套筒内,内套筒的左侧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落料孔,容量调节块安装在内套筒的内腔中,调节机构的控制端与容量调节块相连接。通过调节机构能够调整容量调节块在内套筒内腔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施肥量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肥器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施肥,且控量调节及使用更加方便,施肥器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

An improved fertilizer applic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mproved fertilizer applicator, which is used for realizing precise fertilization, reducing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increasing planting benefit. The fertilizer applicator consists of two auxiliary shovel nozzles, a fertilizer metering device, a first handle and a second handle. The fertilizer metering device includes an outer sleeve, an inner sleeve, a capacity adjusting block and an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inner and outer sleeves which are sheathed with each other, the outer sleeve is transversely arranged, the lower left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discharge port, right upper part of the outer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inlet; the inner sleeve from right to left is sheathed in the outer sleeve, an inner sleev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lower par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hole, an adjusting block capacity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inner sleeve, the control terminal and the capacity adjust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adjusting block. By adjusting the mechanism, the capacity can be adjusted to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ner sleeve of the block,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gulating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 Therefore, the fertilizer applica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more accurate fertilization, and the regulation and the use of the fertilizer applicator are more convenient. The fertilizer applicat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design, low failure rate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施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肥器,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的改良型施肥器。
技术介绍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分析作物的需肥规律,调节肥料的投入,充分利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肥料投入达到更高的收入,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田环境,增加农业种植效益。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化肥当季利用率较低,实施精准施肥,按科学的方法种田,将会大大节省化肥用量,减少农业投入,增加种植效益。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配制肥料,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记载作物生长及产量变化情况。当然,要实现精准施肥还要用到特定的施肥器才能把肥料精准地施用到位。现有市面上的背负式施肥器缺点是肥料与打孔顶杆接触,在湿土和粘土中使用,肥料会粘在顶杆上,且下肥完不能盖土,手柄长短不能调节,下料管也不能调节,配件太多且不耐用,对使用人的操作要求高。此前,本申请人已经就相关技术提出了多件专利申请,例如:手动开合施肥器及其使用方法(申请号:201510797640.4)、定量施肥控量装置(申请号:201520922864.9)和定量施肥联动控制装置(申请号:201520922857.9)等。但由于上述技术中所公开的施肥控量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导致施肥过程不能很顺利完成。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需要对现有的施肥器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施肥器,该施肥器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施肥,且控量调节及使用更加方便,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施肥器,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施肥控量装置、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上部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下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上,张开和闭合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可以带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进行张开和闭合,所述施肥控量装置安装在第一、第二手柄之间。所述施肥控量装置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容量调节块和调节机构。所述内、外套筒相互套接,且内套筒可以相对外套筒轴向移动。所述施肥控量装置的出料口经波纹管连通至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的上部空间内。所述外套筒横向设置,所述外套筒的左侧下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管接头,所述外套筒的右侧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管接头,所述外套筒的左端设置有用于与施肥器的第一手柄相连接的左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为连接在外套筒左端的左翼板,所述左翼板上设置有左铰接孔。所述内套筒从右向左穿套在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的左侧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落料孔,所述内套筒的右端设置有用于与施肥器的第二手柄相连接的右连接部,所述右连接部为连接在内套筒右端的右翼板,所述右翼板上设置有右铰接孔;所述内套筒的右端上下部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二手柄的工艺孔,以便在内套筒的右侧部左右两侧自然形成右连接部。所述容量调节块安装在内套筒的内腔中,所述调节机构的控制端与容量调节块相连接,通过调节机构能够调整容量调节块在内套筒内腔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施肥量的目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筒和螺杆,所述螺杆穿设在螺筒上,所述螺杆的左端与容量调节块的右端空套连接,所述螺杆的右端设置有调节旋臂,所述螺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在内套筒的右翼板上。本技术的改良的施肥器的原理说明:使用前,先根据农作物的具体施肥量,调节施肥控量装置,即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容量调节块在内套筒中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肥料容置空腔的目的,所述的肥料容置空腔是由内套筒的左侧部和容量调节块共同形成的。使用时,使用者手持施肥器的第一、第二手柄,通过张开第一、第二手柄使内套筒沿外套筒的内腔右移到外套筒的右侧,肥料从外套筒的进料管接头和进料口以及内套筒的上落料孔进入到内套筒的肥料容置空腔中。此时,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闭合,使用者将施肥器的铲嘴插入土壤中。当闭合第一、第二手柄时,内套筒沿外套筒的内腔左移到外套筒的左侧,肥料从内套筒的下落料孔以及外套筒的出料口、出料管接头和连接管落入到施肥器的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所撑开的土壤空间中。如此重复地左右移动内外套筒即可实现连续控量施肥,达到精准施肥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改良的施肥器主要用于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农业投入,增加种植效益。其主要改进点在于施肥控量装置上,通过调节机构能够调整容量调节块在内套筒内腔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施肥量的目的。因此,本技术的施肥器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施肥,且控量调节及使用更加方便,施肥器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改良的施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施肥控量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外套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内套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容量调节块和调节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内套筒、容量调节块和调节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外套筒2-内套筒3-容量调节块4-调节机构5-铲嘴6-施肥控量装置7-第一手柄8-第二手柄9-波纹管。1.1-出料口1.2-出料管接头1.3-进料口1.4-进料管接头1.5-左翼板1.6-左铰接孔2.1-上下落料孔2.2-右翼板2.3-右铰接孔2.4-工艺孔4.1-螺筒4.2-螺杆4.3-调节旋臂4.4-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和构造特点能更容易地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要点对本申请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改良的施肥器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5、施肥控量装置6、第一手柄7和第二手柄8。所述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5上部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下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5上,张开和闭合第一手柄7和第二手柄8可以带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5进行张开和闭合,所述施肥控量装置6安装在第一、第二手柄之间。所述施肥控量装置6的出料口经波纹管9连通至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5的上部空间内。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施肥控量装置6包括外套筒1、内套筒2、容量调节块3和调节机构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内、外套筒相互套接,且内套筒可以相对外套筒轴向移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外套筒1横向设置,所述外套筒1的左侧下部开设有出料口1.1,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管接头1.2,所述出料管接头1.2上连接有波纹管9,所述波纹管9的上端套接在出料管接头1.2上,所述波纹管的下端通向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5的上部空间。所述外套筒的右侧上部开设有进料口1.3,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管接头1.4,所述外套筒的左端设置有用于与施肥器的第一手柄相连接的左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为连接在外套筒左端的左翼板1.5,所述左翼板上设置有左铰接孔1.6。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内套筒2从右向左穿套在外套筒1内,所述内套筒2的左侧上下部分别设置有上下落料孔2.1,所述内套筒的右端设置有用于与施肥器的第二手柄相连接的右连接部,所述右连接部为连接在内套筒右端的右翼板2.2,所述右翼板上设置有右铰接孔2.3;所述内套筒的右端上下部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二手柄的工艺孔2.4,以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改良的施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施肥器,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施肥控量装置、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控量装置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容量调节块和调节机构,所述内、外套筒相互套接,所述外套筒的左侧下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外套筒的右侧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内套筒的左侧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落料孔,所述容量调节块安装在内套筒的内腔中,所述调节机构的控制端与容量调节块相连接,通过调节机构能够调整容量调节块在内套筒内腔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施肥量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施肥器,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施肥控量装置、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控量装置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容量调节块和调节机构,所述内、外套筒相互套接,所述外套筒的左侧下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外套筒的右侧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内套筒的左侧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落料孔,所述容量调节块安装在内套筒的内腔中,所述调节机构的控制端与容量调节块相连接,通过调节机构能够调整容量调节块在内套筒内腔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施肥量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管接头,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管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左端设置有用于与施肥器的第一手柄相连接的左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部为连接在外套筒左端的左翼板,所述左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仁森
申请(专利权)人:翁仁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